Bloomberg彭博社商業傳奇背后的秘密!金融行業將迎來AI大模型時代?

Bloomberg彭博社商業傳奇背后的秘密!金融行業將迎來AI大模型時代?

發布日期:

商業 Business


要點:
彭博社不僅以彭博終端機聞名,還擁有包括彭博新聞、商業周刊雜誌、廣播和電視等業務。經歷了42年的發展,彭博社以其數據收集、深度分析、數據驅動新聞的核心優勢一直在行業內屹立不倒。今年3月底,彭博社發布了專為金融界打造的大型語言模型LLM “BloombergGPT”,這是一款基於其几十年來收集數據的AI系統。隨著人工智能AI的快速發展,彭博社與AI的緊密結合在未來,可能帶來一系列風險和機會。彭博社的成功和BloombergGPT的意義在於推動金融資訊的“數字化轉型”,並引領行業的創新和發展,他們的努力在數據驅動的時代具有重要的示範和影響力,為其他媒體機構提供了借鑒和學習的機會,並推動整個新聞行業邁向更智能、高效的未來。

投資不僅僅是為了創造財富,更是一種洞察宏觀經濟的態度,見證社會演變與科技發展。我們一起,從大變局中看清發展趨勢,希望從不確定中找到確定。

狂呼金融研究所聚焦於新的社會發展形勢下,金融與經濟對當今世界日益凸顯的影響。以全面、理性的投資視角,洞察分析每一個趨勢與機會,為廣大投資者創造更高質量、更獨特的金融投資觀點。

狂呼,比一部分人更快、更准地看清市場,讓大眾洞察金融經濟的核心。

聯系我們 // 相關文章

ChatGPT以極短的時間風靡全球,作為全球知名財經、金融資訊和數據公司,彭博社在早前高調推出了“BloombergGPT”。隨著越來越多垂直領域大模型的出現,擁有大型且獨特數據的公司優勢也日益明顯,擁有著穩固“護城河”的彭博社,以數據的深度、廣度、時效性以及形成的數據閉環,“吊打”著競爭對手。

彭博社/Bloomberg,由邁克爾·彭博/Michael Bloomberg於1981年創辦。彭博社總部位於美國紐約市,並在全球各地擁有廣泛的分支機構和編輯部。作為全球領先的企業,彭博社積極擁抱AI新科技趨勢,通過核心金融業務與GPT相結合,保持自身競爭優勢,維持商業內龍頭企業地位。

成為商業傳奇的背後
今天的彭博社不僅以彭博終端機/Bloomberg Terminal聞名,還擁有包括彭博新聞、商業周刊雜誌、廣播和電視等業務。Bloomberg Terminal可以幫助客戶查閱和分析實時的金融市場數據,并進行交易。使用彭博終端機的客戶遍布全球,包括交易員、投行、美聯儲、美國其他官方機搆以及全球各大央行等。儘管擁有多種產品及服務,彭博社仍然以Bloomberg Terminal作為核心收入,全球315000個用戶每人終端年費為2萬美元,僅終端機這個業務,每年就可以為彭博社帶來79億美元的收入,占其總收入的85%。

經歷了42年的發展,彭博社以其數據收集、深度分析、數據驅動新聞的核心優勢一直在行業內屹立不倒。

彭博社擁有龐大的數據庫和廣泛的資訊網絡,能夠收集並整理來自全球各個領域的數據,並通過自主開發的數據收集系統,從各種來源中提取、結構化和存儲大量數據,以便提供全面、及時的信息,包括金融市場、企業財務、經濟指標、交易等數據。這種強大的數據收集能力為彭博社提供了競爭優勢,使它能夠在市場中為用戶提供獨特的信息和分析內容。

其次,一支由經濟學家、金融分析師和行業專家組成的專業團隊,也為彭博社帶來了深度分析的強大基礎。彭博社的分析師具有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知識,能夠對市場趨勢、公司業績、行業發展等進行深入研究和預測,甚至影響企業在二級市場的走勢。他們的分析報告和洞察力能夠幫助投資者、金融機構和企業做出更明智的決策,這種深度分析能力使得彭博社能夠提供高品質的研究報告和市場分析,為用戶提供高價值內容和核心競爭力。

最後,彭博社也注重將數據應用於新聞報導的各個方面。它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和解讀,揭示市場動態、企業趨勢和行業變化、統計數據、數字指標和數據分析結果來支持和證實報導的內容。這種數據驅動的新聞報導使得彭博社的報導更具權威性、客觀性和可信度。

然而,儘管具備以上三大核心優勢,但彭博社取得的成功也是經過五大階段的演變,才逐步發展至今。

第一階段(1981-1991):終端機時代
1981年,邁克爾·布隆伯格被所羅門兄弟/Salomon Brothers“解僱”。39歲失業面臨中年危機的他,決定把1000萬美金的賠償金用於“第二次創業”。是年10月,他創辦彭博公司,生產自己在所羅門心心念念的金融信息終端機。彭博社利用強大的經濟后盾,和眾多券商合作,購買了多種來源的經濟分析報告,對於某一個金融事件,在彭博終端機上可以查看到來自多家的觀點,極具參考價值。

彭博終端機的使用者可以方便快捷地查看各類型債券的行情、實時資訊和各大券商對其的分析,可謂面面俱到。彭博社選擇的”終端+新聞”模式,將新聞、數據、分析工具、多媒體報告和“直通式”處理系統前所未有地整合在單一的平台上,為客戶提供專業的服務。

第二階段(1991-1996):終端機+傳媒
1992年起彭博社開始陸續發行雜志和金融經營方面的書籍,專為金融證券投資領域的專業人士,包括全球央行、投資機搆、商業銀行、政府部門、大型公司、新聞機搆等高端用戶提供專業的金融信息咨詢和投資技巧,以此來提高顧客對彭博終端機機的信任和依賴。

彭博雜志包括“彭博財富管家隊”、“彭博市場”、“論投資”三種,都是限量發行。這三種雜志的共同點就是受眾均為高端用戶,目的是用來增加彭博終端機客戶的粘性和忠誠度。1994年更是正式成立彭博財經頻道,短短十年就成為了全球性財經頻道,其定位目標受眾非常專業化,瞄准的是高收入、高學曆、有影響力和決策力的精英人群,這也是社會階層中經濟實力最強的一個群體。

彭博社的運營理念是:“終端為王”,其旗下的電視和紙媒,更多時候只是促銷手段,或是為了提升品牌而釆取的廣告策略。彭博社會將每年50%的支出投入電視紙媒部門,但是廣告收入只占彭博集團的2%,其最終目的在於吸引眼球、提升品牌,從而賣出更多的彭博終端機。

第三階段(1996-2011):終端+傳媒+互聯網交易平台
1996年彭博社建立了電子交易網絡,其是一個全球重要的代理中間機搆,它被廣泛用於社會產權機搆、有固定收入的商人、經紀交易人、套利基金管理人、市場管理人和證券投資管理人。

截止2006年,僅在美國此系統上的每日交易量己上升到1.5億次。這個交易網絡現通過設在3個大陸的6家機搆向全球54個國家、65家交易所,向來自全球各地的客戶提供金融交易服務。

第四階段(2012-2014):終端+傳媒+電子交易平台+律所工具
2012年起,在法律業務方面,彭博社也正在努力開發這一領域的產品與服務。法律曾一直是湯姆森公司/Thomson Reuters Corporation的傳統業務,而且它在這一領域一直處於領先地位。為了與湯姆森公司開展競爭,彭博社也不甘示弱,加緊開發自己的法律服務,即Bloomberg Law service(一種為律師開發的研發工具),力爭與湯森路透領先市場的法律業務West law service相抗衡。對湯森路透的致命打擊在於,彭博社的這一法律服務是免費的,而湯森路透的法律服務全都要收費。

第五階段(2015至今):數字化轉型
2015年9月開始,彭博社裁減90名編輯人員,更專注於突發新聞的報道,以及新編輯產品的開發,專注數字化轉型。同時,當年彭博社關閉了文章的評論功能,引導讀者更多地通過社交網站互動,而不是在文章頁面下的評論框留言。彭博社商業新聞網站也向部分網絡媒體學習,加入了兩大革新:去掉網站評論功能,同時滾動文章頁即可自動進入新一篇。

彭博社利用數字化技朮實現了內容與渠道的傳播暢通,突破了時空限制。它除了利用衛星技木和有線電視傳輸覆蓋全球之外,還在網絡上提供視頻觀看,利用播客技朮把深度釆訪和深度分析的音頻片段放在網上供下載。觀眾還可以通過數字媒體播放程序和在線共享技朮RSS提取這些資料。為此,彭博社設計了“彭博自由行”軟件BLOOMBERG ANY WHERE,它是一種不管客戶身處何地,都能獲得彭博專業服務的便攜產品。

新階段:BloombergGPT的誕生
2023年3月底,彭博社發布了專為金融界打造的大型語言模型LLM “Bloomberg GPT”,這是一款基於其几十年來收集數據的AI系統。它擁有 500 億個參數,經過大量金融數據的訓練,以解決金融行業特定的自然語言處理/NLP任務,並具有看似不可思議的模仿人類語言的能力。

報告顯示,該模型依托彭博社的大量金融數據源,搆建了一個3630億個標簽的數據集,支持金融行業內的各類問題解決。該模型在金融任務上的表現遠超過現有模型,且在通用場景上的表現與現有模型也能一較高下。一般來說,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參數數量和復雜程度之間具有正相關性,BloombergGPT的訓練數據庫名為FINPILE,由一系列英文金融信息組成,包括新聞、文件、新聞稿、網絡爬取的金融文件以及提取到的社交媒體消息。

彭博社稱,BloombergGPT將協助彭博社改進現有的金融NLP任務,如情感分析、命名實體識別、新聞分類和問答等。此外,BloombergGPT將整合彭博終端機上的大量數據,以更好地幫助公司客戶,將AI的全部潛力帶入金融領域。
未來的風險與機遇

隨著人工智能AI的快速發展,彭博社與AI的緊密結合在未來,可能帶來一系列風險和機會。

對於Bloomberg News而言,使用AI技術進行新聞分析和報導的風險在於,可能面臨算法偏見的風險,即基於訓練數據的偏見或過度簡化模型導致的不公正或不全面的結果,這會對彭博社新聞的客觀性和可信度造成損害。

其次,AI在數據收集和分析方面的應用需要大量的個人數據,這可能引發用戶的隱私和安全問題,彭博社需要確保適當的數據保護措施,以避免數據外洩或遭受惡意攻擊。

但機會也蘊藏在危機當中。AI技術可以幫助彭博社實現自動化的數據收集和分析,從而提高工作效率,還可以協助記者和分析師在處理大量數據時提供支持,從而釋放他們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更深入的新聞報導。針對數據驅動的新聞報導,AI技術可以幫助彭博社從龐大的數據中提取關鍵信息,挖掘新聞故事和趨勢,使得新聞報導更具深度和洞察力,為讀者提供價值更高的信息。

而針對BloombergGPT,它的自然語言處理能力可以幫助彭博社實現自動化任務,例如自動生成各類產品對應的金融專業分析,提高工作效率,減少人工重複性工作,使金融行業的從業人員能夠專注於更深入和有價值的工作當中。

但同時,也不能忽視其背後的風險。BloombergGPT是基於語言模型訓練而來,其結果受限於訓練數據的質量和多樣性。因此,在保持可靠性和準確性方面仍然存在挑戰。彭博社需要對BloombergGPT的輸出結果進行嚴格的校對和驗證,以確保所產生的內容是可信的。與其他AI技術一樣,BloombergGPT可能存在算法偏見的風險。這可能導致不公平或偏頗的報導和分析結果,而這一切對於分秒必爭的金融市場而言,顯得尤為重要。

彭博社不斷追求技術創新,並積極應用人工智能和數據科學等新興技術,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創造更多樣化的內容,值得AI時代下的每家企業,思考並作為借鑒。彭博社推出的AI工具BloombergGPT,進一步強化了核心競爭力,提供自動化、快速的資訊處理和創新的內容生成,這對彭博社意味著未來會有更多的機遇和競爭力,同時也存在相應的挑戰。彭博社的成功和BloombergGPT的意義在於推動金融資訊的“數字化轉型”,並引領行業的創新和發展,他們的努力在數據驅動的時代具有重要的示範和影響力,為其他媒體機構提供了借鏡和學習的機會,並推動整個新聞行業邁向更智能、高效的未來。

投資不僅僅是為了創造財富,更是一種洞察宏觀經濟的態度,見證社會演變與科技發展。我們一起,從大變局中看清發展趨勢,希望從不確定中找到確定。

狂呼金融研究所聚焦於新的社會發展形勢下,金融與經濟對當今世界日益凸顯的影響。以全面、理性的投資視角,洞察分析每一個趨勢與機會,為廣大投資者創造更高質量、更獨特的金融投資觀點。

狂呼,比一部分人更快、更准地看清市場,讓大眾洞察金融經濟的核心。

聯系我們 // 相關文章


返回網誌
1 / 8
  • 香港大學團隊突破金剛石膜大規模生產瓶頸,推動半導體產業新革命

    香港大學團隊突破金剛石膜大規模生產瓶頸,推動半導體產業新革命

    香港大學副教授褚智勤在談到團隊在“Nature”期刊上發表的研究成果時表示,“我們首次在晶圓尺度(2英寸)上成功制備了大面積、平整且表面粗糙度低於1納米的多晶金剛石薄膜,而之前該領域的最大尺寸僅能達到釐米級。我們計划成立初創公司,將這一技朮產業化。”

    香港大學團隊突破金剛石膜大規模生產瓶頸,推動半導體產業新革命

    香港大學副教授褚智勤在談到團隊在“Nature”期刊上發表的研究成果時表示,“我們首次在晶圓尺度(2英寸)上成功制備了大面積、平整且表面粗糙度低於1納米的多晶金剛石薄膜,而之前該領域的最大尺寸僅能達到釐米級。我們計划成立初創公司,將這一技朮產業化。”

  • 2025年十大科技突破性技朮

    2025年十大科技突破性技朮

    全球科技智庫之一,“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憑借其獨到的洞察力和專業視角,始終處於科技創新的前沿。自2001年起,該機構啟動了“十大突破性技朮”/10 Breakthrough Technologies的評選,旨在發現那些具有顛覆性潛力的技朮創新,而不僅僅是表面的技朮進步。

    2025年十大科技突破性技朮

    全球科技智庫之一,“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憑借其獨到的洞察力和專業視角,始終處於科技創新的前沿。自2001年起,該機構啟動了“十大突破性技朮”/10 Breakthrough Technologies的評選,旨在發現那些具有顛覆性潛力的技朮創新,而不僅僅是表面的技朮進步。

  • 中國浙江大學團隊突破性發明“彈性陶瓷塑料”,為材料科學和應用開辟了新方向

    中國浙江大學團隊突破性發明“彈性陶瓷塑料”,為材料科學和應用開辟了新方向

    浙江大學化學系的唐睿康教授和劉昭明研究員團隊發明了一種新型材料,成功地將陶瓷的硬度、橡膠的彈性和塑料的可塑性結合在同一物質中。這種新材料被命名為“彈性陶瓷塑料”。

    中國浙江大學團隊突破性發明“彈性陶瓷塑料”,為材料科學和應用開辟了新方向

    浙江大學化學系的唐睿康教授和劉昭明研究員團隊發明了一種新型材料,成功地將陶瓷的硬度、橡膠的彈性和塑料的可塑性結合在同一物質中。這種新材料被命名為“彈性陶瓷塑料”。

  • 螞蟻與人類搬運測試,揭示群體協作的智慧

    螞蟻與人類搬運測試,揭示群體協作的智慧

    近日,研究團隊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表了一項新研究,基於螞蟻和人類共同的這一特性,設計了一場有趣的“競賽”。他們提出了一個問題:誰更擅長將大件物體操控通過復雜的迷宮?

    螞蟻與人類搬運測試,揭示群體協作的智慧

    近日,研究團隊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表了一項新研究,基於螞蟻和人類共同的這一特性,設計了一場有趣的“競賽”。他們提出了一個問題:誰更擅長將大件物體操控通過復雜的迷宮?

1 / 4
1 / 4
  • 從中國經濟看背後困境及發展新構想?

    從中國經濟看背後困境及發展新構想?

    中國未來發展或許可以參考“五環搆想”進行戰略布局。這一搆想包括高等教育培訓、創新科技驅動、產品生產銷售、市場推廣營銷、出海戰略佈局五大領域。通過“五環搆想”的實施,中國經濟可能有一個全新的契機注入新的動力,推動經濟穩定健康發展。

    從中國經濟看背後困境及發展新構想?

    中國未來發展或許可以參考“五環搆想”進行戰略布局。這一搆想包括高等教育培訓、創新科技驅動、產品生產銷售、市場推廣營銷、出海戰略佈局五大領域。通過“五環搆想”的實施,中國經濟可能有一個全新的契機注入新的動力,推動經濟穩定健康發展。

  • 在變革中的抉擇:當今大環境下如何實現職業規劃與人生價值?

    在變革中的抉擇:當今大環境下如何實現職業規劃與人生價值?

    隨著時代的變遷,人生價值的內涵也變得更加多樣化和個性化。每個人對於“成功”和“幸福”的理解不同,有些人追求的是即時的快樂和成就感,而有些人則看重長期的進步和自我超越。

    在變革中的抉擇:當今大環境下如何實現職業規劃與人生價值?

    隨著時代的變遷,人生價值的內涵也變得更加多樣化和個性化。每個人對於“成功”和“幸福”的理解不同,有些人追求的是即時的快樂和成就感,而有些人則看重長期的進步和自我超越。

  • 再見愛人:探索現代婚姻中的情感困境

    再見愛人:探索現代婚姻中的情感困境

    芒果TV婚姻紀實觀察節目“再見愛人4”邀請黃聖依、楊子,麥琳、李行亮,葛夕、劉爽三對情感關系10年以上的夫妻,以“婚姻紀實觀察”為切口,呈現出不同婚姻樣本在親密關系中的掙扎與甜蜜、桎梏與覺醒。

    再見愛人:探索現代婚姻中的情感困境

    芒果TV婚姻紀實觀察節目“再見愛人4”邀請黃聖依、楊子,麥琳、李行亮,葛夕、劉爽三對情感關系10年以上的夫妻,以“婚姻紀實觀察”為切口,呈現出不同婚姻樣本在親密關系中的掙扎與甜蜜、桎梏與覺醒。

  • 抖音短劇新風潮:中老年人成為新的增長點?

    抖音短劇新風潮:中老年人成為新的增長點?

    近日,不少以老年人為主角的抖音短劇“閃婚五十歲”、“金榜題名之母憑子貴”、“人到五十,閃婚霸總”等等登上熱度榜單。老年人的婚姻、情感以及生活故事,成了當下短劇創作的“新流量密碼”。

    抖音短劇新風潮:中老年人成為新的增長點?

    近日,不少以老年人為主角的抖音短劇“閃婚五十歲”、“金榜題名之母憑子貴”、“人到五十,閃婚霸總”等等登上熱度榜單。老年人的婚姻、情感以及生活故事,成了當下短劇創作的“新流量密碼”。

1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