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由顏寧領銜的年輕科研團隊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搆,初步揭示其工作機制及相關疾病的致病機理。在科研的道路上,除了耀眼的科研成果外,顏寧深深感慨,女性在科學界面臨著重重困境。在學朮界,存在著對科學家性別上的“刻板印象”以及“性別歧視”,只要是女科學家,在科研的過程中或多或少地都會被其性別所困擾。
在“速食”成為主流的視聽傳播時代,社會每天都在產生大量信息。而應該探討的深度,卻永不止於話題或事件本身。我們一起,從社會發展中洞察有價值、有趣、有爭論點的生活方式及現象。
狂呼社會研究所聚焦社會變革下不同的聲音,向外延申社會背景、文化背景的思考深度,以多角度剖析、獨特的社會視角,引領大眾感知社會的“人間百態”。
狂呼,為每一個社會現象或事件的背后,提供具有探討價值的觀點,始於洞察、終於啟發。
聯系我們 // 相關文章
在大家的印象里,一提起“科學家”,腦海中第一時間浮現的是一個嚴謹、不苟言笑的形象。但在清華大學,卻有一位集實力與美貌於一身的“女”科學家,深受學生們愛戴。由顏寧領銜的年輕科研團隊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搆,初步揭示其工作機制及相關疾病的致病機理。
中國央視“開講啦”節目,曾經邀請了結搆生物學家、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顏寧作為分享嘉賓。一上台她即語出驚人,提出“為什麼要在女科學家前加個女字”的質疑,引起全場觀眾強烈歡呼。她表示科學的世界對性別沒有偏向性,認為每個女孩子都應該遵從內心,勇敢做自己。科研領域從基礎研究到產生療法長路漫漫,她建議每一位女性都要給自己做好定位,對每一個選擇負責。
有趣的是,取得如此大科學成就的她,卻不像大眾對科學家固有形象般嚴肅、不苟言笑。相反,打扮時尚、風趣幽默的顏寧深受學生的喜愛,被奉為“學朮女神”。平日里她也以科研和教學為主,把長發扎成馬尾不施脂粉,有時還會穿着印有清華字樣的連帽衫,一眼乍看就像個大學生的模樣。此外,也曾有學生問她,論成就地位,她不亞於電視劇“歡樂頌”當中的安迪,但為什麼每天工作14小時卻和安迪獲得的薪酬相差甚遠?在顏寧的角度,她認為金錢是不能衡量一個人的存在價值。而真正區別於每個個體之間的本質差異,是給世界留下了什麼、創造了什麼。
在科研的道路上,除了耀眼的科研成果外,顏寧還深有感慨,女性在科學界面臨著重重困境
在學朮界,存在著對科學家性別上的“刻板印象”以及“性別歧視”,只要是女科學家,在科研的過程中或多或少地都會被其性別所困擾。因性別而產生的不公是結搆性的,它存在於女科學家學朮生涯中的每一階段。而“性別偏見”,往往是女科學家們遭受不公的重要原因。
不僅是在當今社會,早在2015年,就曾有一篇研究發表了題為“科學仍然被視為男性的事業:基於性別偏見的國際研究”的文章。其表明,在世界各國內,“科學是男性的事業”這種刻板印象非常普遍。即使是在所謂性別平等的國家,科學家是男性的刻板印象也普遍存在,科學總是習慣性地與男性關聯在一起,這樣的偏見導致了女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常常被貶低、被忽略。1993年,美國科學史家瑪格麗特·羅西特/Margaret Rossiter在“科學界的瑪蒂爾達效應”一文中提出了“瑪蒂爾達效應”一詞,專門用以指稱很多女性科學家的成就得不到正名,也未被曆史賦予合理的地位的現象。在中國,從1999年高校擴招以來,中國女性研究者在高校中總體所占比例由37.35%上升到了2015年的48.71%。從單純的數字來看,說女性不適合學朮這種說法顯然是不實的。那么是什么讓人們產生了女性在學朮界地位弱勢的印象呢?從女性研究者各職稱比例來看,2015年,女性在中國高校中無職稱(54%)、初級(57%)和中級職稱(54%)三個等級上的數量都比男性要多,但在副高級(副教授)上男性研究者數量(55%)開始超越女性(45%),而正教授級別上女性的比例更是陡然降到30%。
顏寧認為,“女”科學家的說法帶有“不尊重”的含義,這是一種歧視。這種表述的感覺就像是,你所付出的所有努力別人沒有看見,卻一眼看見的僅是你的外表。但科學的世界,對性別不應有偏向性。她補充分享,自己曾去參加瑞典結構生物學全國會議,那裡匯集著全世界知名的科學家前往進行主題報告的分享。報告人裡竟然有一半是女生,讓她非常驚訝。在中國,科學獨立研究所中女性的比例的確很少,但在瑞典這個比例卻高達50%。此外,很多國際學術會議也會有一個要求,就是女性演講者的比例不能低於20%,而在美國科學院的華裔院士中,女性的比例更是要高於男性。
在顏寧回到清華大學後,她也擔任了長達5年的研究生招生委員會主席。在她面試的過程中發現,女孩子不管從知識還是表達上,都表現好極了。但她回想在科研路上,當讀到博士後或者進入到獨立科研工作階段,女科學家卻少之又少。她坦言,自己曾培養了一個女學生,非常優秀並且研究成果已經到了尾聲。但有一天,女學生卻前來告知,自己不想再研究下去,擔心錯過社會招聘的時機以後找不到工作。經過顏寧三番四次的勸阻,最後女學生還是選擇放棄科研,踏上社會招聘的道路。
值得註意的是,當一個女生博士畢業時,剛好是成家、生子的高峰時期,而這一切都會給事業造成了極大的困擾。顏寧認為,而作為女生,我們應該要保持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選擇做全職媽媽也好,或文職人員都沒問題,但每一個選擇都必須是經過思考後作出,而不應該是屈服家庭壓力、社會壓力而作出的“被動”選擇。狂呼媒體曾有一文“張桂梅老師和她的女子高中,用13年改變2000名農村女孩命運!”揭示了張老師成立了全國第一家全免費高中“麗江華坪女子高中”,以為農村的女生免費提供教育及配套設施。這舉動的背後,正式張老師多年實地家訪后發現當地重男輕女嚴重且普遍、貧困而做出的決定,希望能從教育的源頭改變女性未來的命運。
科研做得好不好,與一個人的性別并無直接關系。對於如何改變科學界這種性別不平等狀況,歷史上也有不少人提出了一些建議。比如,發展促使更多本科女性畢業生走上科學與工程學道路的項目、建立聘用前消除潛意識偏見的培訓委員會、規范女性從事科學研究的薪水和培訓途徑、鼓勵類似於美國華盛頓大學和紐約市立大學韓特學院的女性職業發展計划、發展幫助女性獲得家庭和工作平衡的計划等等。希望有一天,每一個有志於科研事業的人都能盡情發揮其才能,即使她是一名女科學家。
觀點1
“重男輕女”思想,讓女性倍感壓力從而影響人生規劃。在顏寧分享後,有一位學生代表坦言,自己出生在中國廣東一個沿海城市,父母對重男輕女的家庭觀念很重,而這一家庭觀念讓她感到非常大的壓力。隨著年齡的增長,她也開始面臨父母逼婚、結婚生子的常規道路影響。而進入職場後,對外更是稱她為“女創業者”、“女技術宅”,處處充滿著對性別的偏見。
“重男輕女”思想在社會中存在時,往往會給女性帶來巨大的壓力,從而影響她們的人生規划。這種思想強調男性在社會地位、職業選擇和家庭傳承方面的重要性,而相對地貶低女性的地位,這可能產生以下影響:
作為女性,在家庭和婚姻方面面臨著不可避免的壓力。社會上的“重男輕女”觀念可能導致女性在婚姻中被期望承擔更多的家庭責任,而在職業上的追求則受到限制。女性會感到需要在事業和家庭之間做出艱難的“二選一”抉擇,從而在人生規划上感到迷茫和焦慮。另外,女性還可能面臨職業選擇上的限制和壓力。由於“重男輕女”思想認為男性更適合從事一些高地位、高收入的職業,女性在選擇職業時可能受到限制。這會使女性感到只能從事某些特定類型的工作,而對於其它職業的追求被阻礙,從而限制了她們的職業發展和個人成長。
此外,“重男輕女”思想也可能影響女性的自尊和自信。不斷受到這種思想的貶低和偏見,女性可能會懷疑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導致自信心的下降。這可能使她們在追求自己的夢想和目標時感到更大的困難,甚至放棄一些本應追求的機會。
針對“女”科學家領域,重男輕女的思想甚至會導致女性被社會貼上“不適合從事科學研究”的標簽,從而影響女性選擇科研職業的決策。社會對女性更多地被強調的是家庭角色和外貌身材,而不是職業發展,這一切都可能讓女性在追求科學事業時感到壓力和困難。而在職業發展上,社會上對於女性科研角色模型、薪酬以及相關支持體系上仍不完善,使女性在科研領域的發展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隨着社會觀念的逐漸演變和性別平等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努力被投入到打破這種思想的束縛。科研界開始認識到多樣性對創新的重要性,許多倡導性別平等的舉措也得以推廣,包括鼓勵女性參與科研、創建平等的工作環境以及提供性別平等的機會。在科研路上,重男輕女的思想對科學家的男女性別比例產生了影響,但隨着社會對性別平等重要性認識的提高,希望能夠逐步減少這種影響,為更多優秀的女科學家創造公平的機會和環境。
觀點2
但也有另外一個聲音認為,相比女性,男性迫於社會壓力其所面臨的選擇更少。
有學生代表認為,女性其實擁有更多的選擇權,特別是在一個有著哥哥的混合家庭中。男性從出生開始,家庭便寄予了非常高的期待,在社會角色扮演、職場發展規劃中,都帶著深刻的“男性偏向”。因此,男性很大可能在成長過程中,會因家庭、社會責任而作出讓步,比如:順應父母安排去考公務員。在一定程度上,正因為男性在家庭中的妥協,才讓家庭中的另外一個女性妹妹,有了更多的人生、職場選擇。
在社會上,男性和女性分別承受着不同的壓力和期望,這些壓力在許多方面表現出差異。
男性可能面臨的壓力包括:
經濟責任 - 男性通常被期望在家庭中承擔經濟支持的角色,為家庭提供穩定的收入。這可能導致一些男性感到壓力,必須承受工作和職業發展的挑戰,以滿足家庭的經濟需求。
社會期望 - 男性可能在社會中面臨對自己的期望,例如要顯示出自信、堅強和領導力。這些期望可能導致一些男性在情感和心理健康方面感到壓力,因為他們可能不願表現出脆弱或尋求幫助。
職業競爭 - 在某些行業和領域,男性可能感受到更大的職業競爭壓力,因為他們可能需要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證明自己的價值和能力。
女性可能面臨的壓力包括:
外貌和身材 - 女性通常受到社會對外貌和身材的強烈關注。她們可能感到壓力去符合社會對美的標准,這可能會影響她們的自尊和自信。
職業與家庭平衡 - 女性常常要在事業和家庭之間取得平衡,這可能導致她們在職業發展和家庭責任之間感到壓力,難以做到兩全其美。
性別刻板印象 - 女性可能會受到性別刻板印象的壓力,被期望在某些方面表現出溫柔、體貼和依賴的特質,這可能限制了她們在不同領域的發展。
而對於有男性、女性混合的家庭而言,哥哥的存在可能改變了家庭內的性別動態。在重男輕女的家庭觀念下,男性被賦予更高的社會地位和期望,但同時也承擔着更多的責任。這可能包括對妹妹的照顧、支持和保護。因此,哥哥可能會在家庭中發揮積極的作用,為妹妹爭取更多的資源和機會,以實現家庭中的平衡。
其次,哥哥的社會關系網絡和資源可能對妹妹產生積極影響。在家庭外部,哥哥可能會有更多的機會建立社交關系、獲取信息和資源。這些資源可以通過兄妹之間的互惠關系傳遞給妹妹,幫助她在學校、職場等領域獲得更多機會和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父母可能試圖通過關注哥哥和妹妹的平等來彌補重男輕女觀念帶來的不公平。在努力平衡對兄妹的關注時,父母反而會給予妹妹更多機會,以強調家庭內的平等和公平,從而幫助妹妹獲得更多的成長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