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 英偉達發佈 2026 財年第三季度財報,總收入 570 億美元,超市場預期。
- 數據中心業務收入 512 億美元,主要受 Blackwell 芯片交付增加推動。
- 公司預計下季度收入 650 億美元,環比增長 90 億美元,毛利率 74.8%。
比非農還重要!英偉達能再拯救美股嗎?
1.核心經營指標:NVDA 總收入 570 億美元,好於市場預期(551 億美元),其中季度環比增長 103 億美元,主要是受數據中心業務中 Blackwell 量產增加的帶動。
毛利率 73.4%,環比提升 1pct,符合市場預期。公司產品從 Hopper 轉型為 Blackwell 的轉型期毛利率階段性承壓,隨着 Blackwell 產能爬坡毛利率環比提升。
2.數據中心:本季度收入 512 億美元,環比增量為 100 億美元,主要是 Blackwell 芯片交付上量。目前,Blackwell Ultra 架構已成為覆蓋所有客户類別的主導架構,H20 產品佔比極低,無足輕重。
細分來看:本季度計算收入 430 億美元,網絡業務收入 82 億美元。其中本季度計算收入環比增長提升至 92 億美元,是公司收入增長的最大增量。隨着 B300 在三季度的量產爬坡,帶動整體 Blackwell 系列的增長提速。
3.遊戲業務:本季度收入 42.6 億美元,同比增長 30%,受益於下游對公司 RTX50 等產品的需求推動。相比於 AMD 單季約 13 億美元的收入,英偉達在遊戲顯卡市場仍具有明顯優勢。
4.利潤:公司本季度核心經營利潤 360 億美元,同比增長 65%,主要受收入端的快速增長和毛利率的回升的帶動。其中核心經營利潤率回升至 63%,受益於公司 70%+ 的毛利率水平帶來了的利潤空間。當前在 GB 系列產品量產增加的帶動下,公司核心經營利潤將延續增長的表現。
5.下季度指引:公司預期 2026 財年第四季度(即 4Q25)收入 650 億美元,不對中國市場的 AI GPU 收入做假設,環比增長 90 億美元,好於市場預期(616 億美元);下季度毛利率(GAAP)為 74.8%,環比提升 1.4pct,好於市場預期(74.4%)。受 GB 系列量產爬坡的推動,公司業績將繼續提升。
海豚君整體觀點:短期 “亮眼” 答卷背後,更重要的是對中長期顧慮的安撫
英偉達本季度再次交出超預期的業績,尤其是收入端本季度環增百億美元,是相當不錯的表現。本季度收入端的增長,基本都來自於 Blackwell 系列量產增加的帶動。
此外公司又給出了下季度指引,公司預計下季度收入有望達到 650 億美元,環增 80 億美元,依然是好於買方上調過的市場預期(630-645 億美元),公司當前依然是受 Blackwell 產品週期的帶動。
由於公司曾在此前的GTC 大會上披露了 AI 業務的展望,預計Blackwell+Rubin 至 2026 年底累計達到 2000 萬顆的出貨指引(大致對應 5000 億美元的收入)。更像是 5000 億收入的季度性節奏分佈,當然更快入賬會帶動短期市場情緒,但同時還要關注市場當下的長期擔憂。
相比於超預期的業績和指引,市場其實更關心 ASIC 競爭及客户自研的影響、2026 年年末及之後的毛利率預期和下游客户 AI Capex 的持續性。
覆盤英偉達的股價,自 8 月以來實際上大多數時間都在 160-185 美元的區間內。在此期間,公司股價突破 200 美元,並達到了212 美元的高點,這主要是 10 月末 GTC 大會給出了 Blackwell+Rubin 至 2026 年底將達到 2000 萬顆的出貨指引,對當時的市場預期(1500 萬顆)大約 beat 了 30% 左右。
隨着軟銀、橋水等公司或機構在近期紛紛被爆出清倉、減持英偉達股票,這一定程度上對市場信心產生了動搖,股價又再次回落至 180 美元附近。
在當前市場存在分歧的情況下,英偉達公司的主要關注點:
a)大廠資本開支(購買主力):雖然從 9 月以來 Open AI 在 AI Capex 上相當上頭,然而 Open AI 的商業模式和未來現金流仍然很不確定,當前市場並未過多考慮 Open AI 的這部分增量。
相比於 Open AI,市場更加關注於核心雲服務大廠的資本開支情況。多家大廠在三季報後都給出了不錯的資本開支展望,下游需求依然是高增長的。
結合各家資本開支及展望,海豚君預計四大核心雲廠商(谷歌、Meta、微軟和亞馬遜)在 2026 年的資本開支有望提升至 5900 億美元,同比增長 42%。
雲服務大廠是公司 AI 芯片當前的主要購買方,也是英偉達業績增長的核心 “基本盤”,為公司明年業績高增長奠定了基礎。
【至於大廠投入的持續性,還是要考慮經濟性(投入產出比)。如果產業鏈上的錢都被英偉達賺走了,那麼一旦下游經濟性不足會影響大廠的進一步投入,下游應用場景的落地才能帶來資本開支持續提升】
Open AI 與英偉達 10GW 的長期訂單協議:由於 Open AI 本身的不確定性,市場並未對這個做過多考慮。因為近期過多的循環交易,已經慢慢地被市場所 “排斥”。
包括最近英偉達又簽署了投資 100 億美金於 Anthropic 的協議。不過稍感安慰的是,公司解釋了一下説因為這些投資與夥伴最終 AI 算力的部署程度高度相關,也與公司自身的流動性和資金能力高度相關,投資不確定性很高,未必如期全部落地。
b)市場競爭及份額情況:如果將 AI 芯片市場中各個公司的數據中心收入放到一起,英偉達依然佔據 7 成以上的份額,是行業中的絕對領導者。
這一方面體現了英偉達的產品優勢並帶來了高毛利率(70%+),而另一方面下游客户也會覺得錢都被你賺走了,進而會尋求自研芯片/定製 ASIC 等價格更低的替代方案。
谷歌、Meta、微軟、亞馬遜及 Open AI 都已經開始自研 AI 芯片,特別是在推理階段,定製 ASIC 芯片與英偉達 GPU 之間差距逐漸縮小,性價比凸顯。
“谷歌 Gemini+ 博通” 構建陣營,是對英偉達在 AI 市場競爭力的危險,有可能對英偉達在 AI 芯片市場的份額及毛利率產生影響(市場擔心毛利率在明年下半年及之後出現下滑)。
c)新產品的進展情況:在此前的 GTC 大會上,公司給出了接下來的產品規劃圖。
英偉達計劃在 2026 年下半年推出 Rubin 和 CPX 產品,屆時將開始採用台積電 3nm 工藝,在 2027 年將繼續推出 Rubin Ultra 產品。同時值得關注本次財報後,公司管理層給出的新產品進展信息。
參考英偉達當前市值(4.4 萬億美元),對應公司 2027 財年淨利潤約為 24 倍 PE(假定營收同比 +53%,毛利率 75%,税率 15.9%)。結合公司歷史估值及增速表現,公司的估值看似並不高。
市場當前並未給予英偉達更高的估值,主要是擔心公司在 2026 年之後的 AI 芯片市場份額下滑、競爭加劇後的毛利率以及 AI Capex 的持續性。因而市場對英偉達的估值基本都是基於明年業績的角度,對明年之後的經營表現是有明顯的分歧和顧慮。
由於英偉達在 GTC 大會上已經給出了至 2026 年底的 AI 指引,近期的業績影響並不大。相對而言,更想要看到的是公司管理層如何安撫當前市場中的擔心,其中包括明年及之後的毛利率變化、與大型 CSP 的合作情況和參與比重、ASIC 競爭及市場份額的預期等。
另一方面,主權 AI 和 Open AI 也可能為公司帶來額外的增量,讓市場看到更多的增長機會,但公司也需要給出更明確的信息,來鞏固市場信心從而幫助公司再次衝擊 200 美元。當前最為關鍵的還是,公司管理層能消除市場的顧慮,針對毛利率和市場競爭等方面給出更有力的回應。不然的話,即使主權 AI、新客户進展等領域繼續 “加料”,也很難收穫市場持續的信心並實現估值的真正抬升。歡迎繼續關注海豚君後續的管理層紀要相關內容。
海豚君對英偉達財報的具體分析,詳見下文:
一、英偉達的業務情況
隨着英偉達數據中心的持續增長,當前已經成為公司收入中最大的一項,佔比已經接近 9 成。作為公司此前主要收入來源的遊戲業務,佔比已經被壓縮至 1 成左右。
具體業務來看:
1)數據中心業務:是當前最主要的關注點,其主要產品包括 Blackwell、Hopper 等算力芯片,公司的核心客户是亞馬遜、微軟、谷歌等雲服務大廠;
2)遊戲業務:公司在獨顯市場依舊處於領先地位,當前主要產品是 RTX40 和 RTX50 系列,主要客户是遊戲玩家和 PC 製造商等;
3)專業可視化和汽車業務:兩項業務當前佔比較小,都在 1-2% 左右。其中的專業可視化業務主要客户有皮克斯、迪士尼等。汽車業務主要以 Orin 芯片、Thor 芯片為主,客户主要為比亞迪、小米、理想等車企。
二、核心業績指標:收入超預期增長
2.1 營業收入:2026 財年第三季度(即 3Q25)英偉達公司實現營收 570 億美元,同比增長 62%,好於市場預期(551 億美元)。公司本季度環比增長的百億美元,基本上都來自於數據中心業務及 Blackwell 系列量產爬坡的帶動。
展望下季度,公司給出了 650 億美元的收入指引,環比增長 80 億美元,好於買方上調後的市場預期(630-645 億美元),依然處於 Blackwell 產品週期之內。
2.2 毛利率(GAAP):2026 財年第三季度(即 3Q25)英偉達實現毛利率(GAAP)73.4%,符合市場預期。此前公司毛利率的 “閃崩”,主要 H20 禁令的影響。
當前 H20 影響已然不再,公司上季度毛利率已經回升至 72.4%,本季度再次環比提升 1pct,主要是受 Blackwell 量產爬坡的帶動。
對於下季度公司預期毛利率 (GAAP) 為 74.8%,略好於市場預期(74.4%)。在 GB 系列產品量產爬坡的帶動下,公司的毛利率有望再次回到 75% 以上。
三、核心業務進展:受 Blackwell 產品週期的帶動
在 AI Capex 的帶動下,英偉達的數據中心業務(Compute+Networking)的收入佔比已經接近 9 成,而遊戲業務的佔比被擠壓至一成以下。
3.1 數據中心業務:2026 財年第三季度英偉達數據中心業務實現營收 512 億美元,同比增長 66%。數據中心業務仍然是公司的最大關注點,本季度增長主要是由 GB 系列產品量產增加的帶動,其中受三大平台的驅動——加速計算、強大的人工智能(AI)模型以及智能體應用。
具體來看:①計算業務收入本季度為 430 億美元,環比增加 92 億美元,其中 B300 在本季度的加速量產貢獻了最主要的增量;②網絡業務收入本季度為 82 億美元,環比增長 9 億美元。
當前雲服務廠商依然是公司 AI 芯片的最大購買方,因而下游雲廠商的資本投入構成了公司數據中心業務增長的基礎。而通過四家公司(谷歌、Meta、微軟和亞馬遜)的管理層交流,海豚君預期四大廠商在 2026 年的資本開支有望達到將近 5900 億美元,同比增長 42%,這也為公司明年業績高增長帶來了保障。
至於 Open AI 與公司達成的 10GW 訂單,預估這大約能帶來 3500 億美元的收入體量。然而由於 Open AI 的商業模式和未來現金流存在諸多的不確定性,市場並未打入過多 Open AI 相關預期,當前最為核心的仍是來自於雲服務大廠的採購。
另一方面,當前 AI 芯片市場的核心玩家是英偉達、博通和 AMD,這三家基本佔據了市場 90% 以上的份額。英偉達在當前市場中仍處於絕對龍頭地位,但博通和 AMD 憑藉價格優勢仍在持續追趕。
由於大模型分為訓練和推理兩個階段,雖然英偉達 GPU 在訓練階段仍有明顯優勢,但在推理階段對部分性能要求較低,而博通的定製 ASIC 或 AMD 的產品凸顯出明顯的性價比優勢。隨着各家大廠開啓自研芯片,這也逐漸成為市場所擔心的點。
“Gemini+ 博通” 等陣型的衝擊,將是對英偉達市場地位和毛利率(75%)帶來挑戰。上游英偉達芯片的高毛利率,帶走了產業鏈中的大量利潤,這直接影響到了下游的經濟性。如果下游經濟性難以體現,那麼客户未來是否還會持續提升 AI Capex。
因而從產業鏈的角度出發,在英偉達超高的毛利率情況,各家廠商都有動力去自研芯片或尋求替代方案,來實現 “降本” 的訴求。因而公司當前 75% 的毛利率能維持到什麼時候,這也是市場所擔心和顧慮的方面,尤其是對 2027 財年之後業績的不確定性。
3.2 遊戲業務:2026 財年第三季度英偉達遊戲業務實現營收 42.6 億美元,同比增長 30%,主要是受公司 RTX50 等系列產品的出貨帶動。遊戲業務在公司整體收入中佔比已經不足一成,公司當前業績重心依然是數據重心業務。
就遊戲業務看,相比於 AMD 遊戲業務 13 億美元的季度收入,英偉達在遊戲顯卡市場仍具有明顯的領先優勢。
四、主要財務指標:規模效應下,利潤持續增長
4.1 核心經營利潤率
2026 財年第三季度英偉達核心經營利潤率為 63.2%,繼續提升,主要是受毛利率回升以及經營費用率下降的影響。
從核心經營利潤率的構成來分析,具體變化情況:
“核心經營利潤率=毛利率 - 研發費用率 - 銷售、行政等費用佔比”
1)毛利率:本季度 73.4%,環比提升 1pct,主要是得益於 Blackwell 系列產品量產爬坡的帶動;
2)研發費用率:本季度 8.3%。雖然公司的研發投入環比提升 5 億美元,但在收入快速增長的影響下,研發費用率再次下滑;
3)銷售、行政等費用佔比:在 Blackwell 產品週期中,公司當前的銷售及管理等費用保持相對平穩,本季度在收入中佔比下降至 2%。
公司預計下季度經營費用指引的數值繼續走高至 67 億美元,結合收入指引看,下季度經營費用率將繼續下滑至 10.3%,繼續受規模效應的影響。
4.2 核心經營利潤
2026 財年第三季度英偉達淨利潤 319 億美元,同比增長 65%。本季度淨利率為 56%。
由於淨利潤還受到非經營性項目的影響,海豚君相對更關注於公司的核心經營利潤(毛利- 研發費用- 銷售、行政等費用)。公司本季度核心經營利潤 360 億美元,同比增長 63%。核心經營利潤率提升至 63%。
當前處於 Blackwell 的產品週期中,隨着 B300 等產品量產的增加,公司業績有望逐季增長。結合公司此前給出的 AI 業務展望,公司在 2027 財年仍將保持快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