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穩定幣是一種與法定貨幣或資產掛鉤、旨在實現價格穩定的加密貨幣,正迅速成為連接傳統金融與區塊鏈應用的重要橋樑。
近年來,隨著加密貨幣的快速發展與數位經濟的擴張,“穩定幣”/Stablecoin逐漸在金融科技領域嶄露頭角。它試圖結合法定貨幣的穩定性與區塊鏈技術的高效率,成為連接傳統金融與數位資產世界的關鍵橋樑。無論是在日常支付、國際匯款還是資產避險中,穩定幣都展現出愈發廣泛的應用潛力,引發監管機構、投資者與政策制定者的高度關注與討論。
什麼是穩定幣?
穩定幣是一種數位加密貨幣,其價值與特定資產(如美元)掛鉤,這使得穩定幣不同於比特幣等價值受市場供需波動影響的加密資產,因此更適合作為交換媒介和價值儲存工具。
目前市面上流通的穩定幣總市值超過2500億美元,其中約99%與美元掛鉤,其餘則與其他法定貨幣或黃金等商品相關。大多數穩定幣發行方持有相應的儲備資產,並允許持有者隨時以穩定幣兌換對應的參考資產。
部分穩定幣,如Dai,則是與現實資產掛鉤,但其背後的支持主要來自於不同程度資本化的加密資產儲備,因此相對波動性較高。另有一些穩定幣透過演算法調節代幣供應以維持價格穩定,且沒有實物儲備支持。
目前,法定貨幣支持的穩定幣約占總流通量的87%,演算法穩定幣則不到0.2%。而當前市場上穩定幣的類型多樣,各自承載著對未來貨幣體系的不同構想。儘管有人質疑,在美元仍具全球主導地位的情況下,穩定幣不過是為解決不存在的問題而生,但加密貨幣支持者則相信,真正的數位未來應建立在不受中央機構控制的貨幣基礎上。正是在這樣的理念分歧中,穩定幣被設計為四種主要類型,以因應不同使用需求與風險承擔偏好:
法幣抵押型穩定幣 -
此類穩定幣以一種或多種法定貨幣(如美元)作為抵押資產,透過獨立託管機構持有儲備並定期接受審計,以維持價值穩定。最具代表性的如Tether(USDT)和TrueUSD(TUSD),均與美元等值掛鉤。截至2024年6月底,USDT市值已突破1120億美元,成為全球市值第三大的加密貨幣,顯示其在市場上的高度接受度。
商品抵押型穩定幣 -
這類穩定幣則與黃金、白銀或石油等實體商品的價值掛鉤,具體儲備可能以實物形式存放,或透過第三方投資工具持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Tether Gold(XAUt),由實體黃金作為支撐,其價值直接對應黃金市場價格,為投資人提供一種去中心化的貴金屬配置方式。
加密資產抵押型穩定幣 -
這類穩定幣由其他加密貨幣作為儲備支持,因加密資產價格波動性高,通常採用超額抵押方式以吸收價格下跌風險。例如MakerDAO發行的Dai(DAI),雖與美元掛鉤,但其背後資產主要由以太坊/ETH與其他加密代幣構成,通常儲備資產價值約為流通DAI的150%以上,確保穩定幣在市場波動下仍具足夠支持。
演算法穩定幣 -
不同於其他類型,演算法穩定幣依靠預設機制自動調節代幣供應量以維持價格穩定,可能不持有任何實體儲備。這種設計雖在技術上類似於央行控制貨幣供應的邏輯,但因缺乏法定貨幣地位與政策信任基礎,容易在信心危機中迅速崩潰。最具爭議性的例子便是2022年TerraUSD(UST) 的崩盤事件,其價值在數日內下跌超過六成,最終與美元脫鉤,並引發鍊上連鎖反應,重創整個加密金融市場。
這四種類型各具特色,反映出加密世界中的不同理解與技術路徑選擇。從法幣掛鉤的務實主義,到演算法自我調節的理想實驗,穩定幣正處於試錯與演進的過程中,未來能否真正成為全球支付與儲值體系的一環,仍有待時間與市場檢驗。
穩定幣如何運作?
穩定幣在去中心化的區塊鏈網路上進行存儲與交易,這些網路充當著所有交易的公開帳本。交易雙方無需依賴中介機構即可完成資產轉移,而網路中的參與者通過運算驗證交易的有效性,並因此獲得少量的交易費用。這些參與者的共識機制保障了交易的可信執行,且整個區塊鏈結構對公眾開放,任何人都能查看並參與其中。
與其他許多加密資產不同,目前市面上最大的穩定幣儲備是由具備鑄造和銷毀代幣唯一權限的中心化實體發行。持有人是否能將代幣兌換成參考資產,主要取決於發行方的信譽及其規定條款。例如,市值最大的穩定幣Tether對兌換美元的操作收取高達1%的手續費,且通常要求持有者至少持有10萬美元的代幣才可兌換。
唯一顯著的例外是Dai,該穩定幣由一個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發行,其協議的調整和決策由代幣持有者通過投票共同決定,體現了真正去中心化的運營模式。
如何使用穩定幣?
穩定幣主要用於加密資產交易、商品和服務支付、抵禦本幣波動以及跨境匯款。越來越多投資者選擇用穩定幣替代現金來買賣加密資產,因為許多交易所讓加密貨幣交易比傳統資產交易更便捷快速。
此外,一些穩定幣本身也成為投資工具。儘管支付利息的穩定幣數量尚有限,但這一類型正持續增長。像MakerDAO(發行Dai)和Ethena(發行USDe)等發行機構,同時推出了標準版和收益版穩定幣,滿足不同用戶需求。
在實體經濟中,穩定幣用於商品和服務支付在美國之外的國家發展更快,但美國市場仍有很大成長空間。第二大線上支付平台Stripe已允許用戶以穩定幣向美國商家付款,然後以美元結算,且收費僅為信用卡交易費用的一半。其他支付巨頭也在積極布局,例如PayPal計劃於2025年4月為持有其穩定幣PayPal USD的用戶提供3.7%的利息,Visa也在推動銀行發行數字代幣,促使金融機構涉足穩定幣生態。
在法定貨幣波動劇烈的國家,穩定幣的使用尤為迅速。阿根廷、奈及利亞和土耳其近年來經歷高通膨和匯率大幅下跌,這些國家的穩定幣使用率普遍高於鄰近國家。Visa 2024年針對巴西、土耳其、奈及利亞、印度和印尼加密用戶的調查顯示,47%的受訪者使用穩定幣主要是為了以美元形式儲蓄。
穩定幣和其他加密資產在跨境支付和國際匯款中日益普及,因為它們比傳統渠道如西聯匯款或沃爾瑪的匯款服務更快捷且成本更低。
根據世界銀行數據,從美國向墨西哥匯款200美元平均需支付9.61美元手續費,而今年比特幣的平均交易費用約為1至2美元,且費用與交易金額無關,主要取決於網絡擁堵情況。Chainalysis採訪的一位全球穩定幣支付平台高管透露,一些非政府組織和慈善團體也開始採用穩定幣,以便更快地向受災區域提供資金援助。
雖然加密資產的匿名性不及現金,因為交易紀錄存放在公開區塊鏈上,但要將公鑰與現實身份匹配依然具挑戰性。這一特性有助於保護個人隱私,尤其是生活在壓迫政權下的人們,防止資產被沒收或遭政治迫害。然而,這也給非法活動提供了溫床。據相關數據估計,2024年非法使用者手中持有的穩定幣價值達250億至320億美元,約佔市場總市值的12%至16%。
穩定幣帶來哪些風險?
穩定幣持有者面臨的主要風險在於發行方可能無法或不願以面值兌換其代幣。2022年5月,演算法穩定幣TerraUSD遭遇大規模拋售,最終失去與美元的掛鉤,價格暴跌,市值在短短一週內蒸發超過450億美元。儘管同期Tether依然承諾全額贖回美元,市場上其代幣價格卻一度跌至94美分。為提振市場信心,一些資產支持型穩定幣發行者開始公開披露其儲備資產組成,但由於缺乏統一監管標準,披露的透明度和真實性仍參差不齊。
此外,穩定幣的發展也帶來宏觀層面的挑戰和考量。一方面,穩定幣在洗錢及恐怖融資活動中的使用日益增多,對國家安全構成潛在威脅。另一方面,隨著公眾持有穩定幣的增加,可能會引發銀行存款流失,從而削弱貨幣政策的傳導效果。不過,如果發行方將持有的現金儲備存入銀行,且這部分資金來源於無銀行賬戶者或外國人口,穩定幣的普及反而可能促進存款增長,增強貨幣政策效能。
更為值得注意的是,穩定幣儲備資產的組成對公共財政也有深遠影響。目前,最大規模的穩定幣發行方偏好持有美國國債作為儲備,而非現金,這使得他們持有的美國國庫券數量已與最大貨幣市場基金相當。穩定幣市場的持續擴大,有望推動對政府債券的需求,進一步鞏固美元作為全球主要掛鉤貨幣的地位,彰顯其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核心影響力。
穩定幣是如何被監管的?
美國目前尚未建立統一的聯邦監管框架來規范穩定幣,但國會正在積極制定相關法規。2025年6月17日,參議院通過了“GENIUS Act passing the Senate/GENIUS法案”,而“STABLE Ac/STABLE法案”仍在眾議院審議中。兩項法案中一個爭議焦點是是否以及如何限制總統及其他聯邦官員發行穩定幣的權力。
目前,穩定幣的監管主要由各州負責,聯邦法律則將貨幣轉移機搆的監管職責委托給各州。許多州政府已依據現有法規或制定新法,要求加密資產發行者和交易者遵守消費者保護及金融穩定相關規定。貨幣轉移機搆還必須向財政部下屬的金融犯罪執法網絡/FinCEN注冊。該網絡於2013年明確表示,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AML/CFT的報告義務同樣適用於加密資產轉移。
根據拜登政府的政策,銀行需獲得特別許可,方可托管加密資產、持有穩定幣發行人的准備金作為存款及參與區塊鏈業務,但這一規定於2025年3月被貨幣監理署/OCC推翻。
事實上,早在2015年,紐約金融服務部/NYDFS作為加密貨幣監管的先行者,開始要求涉及加密資產活動的企業申請專門的比特幣許可證/BitLicense,并遵守包括資本要求、反洗錢計划及消費者保護等一系列標准。紐約州於2018年首次批准持牌機搆發行穩定幣,并在2022年明確規定,美元支持的穩定幣發行機搆必須持有高度安全且流動性強的資產儲備,且需每月發布由獨立會計師出具的儲備充足性證明,同時根據公開透明的政策,及時保障持幣人將穩定幣兌換為儲備資產的權利。
此外,佛羅里達州、內華達州、猶他州、西弗吉尼亞州和懷俄明州等多州已設立監管沙盒,允許新型金融科技企業在有限期限內通過簡化程序進入市場。值得關注的是,懷俄明州立法機搆於2023年授權成立專門委員會,發行完全以美國國債作為儲備、且儲備金額達到未償還代幣100%至102%的可贖回穩定幣,懷俄明州穩定代幣/WYST。該代幣超出儲備部分產生的利息,首先用於支付委員會運營費用,其余將撥付至州立學校。WYST預計將在2025年年中開始流通。
許多政府已頒布穩定幣法規,包括瑞士(2019年)、日本(2022年)、新加坡(2023年)、阿聯酋(2024年)以及香港(2025年)。從英國到巴西,其他一些國家也提出了進一步發展和實施的框架。這些國家分別強調了資本化、流動性、託管、贖回、資訊揭露、消費者保護以及反洗錢/反恐怖主義融資等規則。
歐盟於2023年通過了“adopted the Markets in Crypto-Assets Regulation/加密資產市場監管條例”,該條例規定了儲備金的構成要求,禁止收取代幣贖回費用,並禁止穩定幣支付利息。此外,該條例還限制了任何非單一歐洲貨幣支持的穩定幣的每日非投資交易量,理由是這些穩定幣“對金融穩定、支付系統的平穩運行、貨幣政策傳導或貨幣主權構成風險”。
作為連結傳統金融體系與數位資產世界的橋梁,穩定幣的潛力與風險並存。它們不僅重塑了支付與資本流動的方式,也挑戰了現行貨幣政策與監管體系的邊界。未來,穩定幣的發展將取決於技術創新與全球監管協調能否同步進行。唯有在保障金融穩定與用戶權益的前提下,穩定幣才能真正實現其作為全球數位金融基礎設施的價值,並為一個更開放、高效與包容的金融新秩序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