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儘管不確定性仍存,但美國經濟展現韌性,市場波動反為優質資產布局創造長線機會。
儘管關稅政策、貿易關係與地緣政治風險仍存在不確定性,今年前幾個月的美國經濟表現依然強勁。但三項指標:國內生產總值/GDP成長、就業市場與通膨數據,迄今為止皆展現出高度韌性。
展望下半年,市場仍需密切關注幾項潛在變數,包括美中及其他主要經濟體之間的貿易談判、美國可能推出的稅改法案,以及持續升溫的地緣政治局勢。歷史經驗顯示,這些事件雖短期內可能引發市場波動,但其影響往往有限。
綜合來看,專家們認為在當前不穩定環境中,市場的波動性反而提供了低點布局優質資產的良機。對此,依舊看好投資組合的多元化與聚焦領先企業,並視其為實現長期回報的核心策略。
重點關注三個指標
整體而言,儘管關稅、貿易與稅收政策仍存不確定性,今年以來的美國經濟數據依然表現穩健。
首先,經濟成長依然高於長期趨勢。雖然第一季GDP增長表現疲軟,主要受到庫存增加的短期因素拖累,但第二季經濟活動已有明顯回升,預計增幅將超過3%。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家庭消費的穩定成長,年增率預估約為1.7%。即便近期消費者信心指數偏弱,但實際支出仍維持堅挺,可能受惠於溫和的通膨和穩健的就業市場支撐。
其次,勞動市場仍展現強勁韌性。雖然就業增長速度有所放緩,但失業率依然維持在4.2%左右,顯著低於美國歷史平均的5.5%。當前的就業環境可歸納為“低招聘、低裁員”的狀態,反映企業普遍有意留住優秀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平均薪資年增率達到約3.9%,持續跑贏通膨率,這意味著實質薪資正在提升。當勞工對工作穩定性有信心,且實質收入呈正成長時,消費意願通常也會上升。這兩項因素正對經濟構成有力支撐,並有望延續下去。

最後,截至目前為止,2025年的通膨水準仍屬可控範圍。上週公布的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與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均低於市場預期,整體CPI年增率約為2.4%,PPI則為2.6%。這一數據顯示,通膨已大幅回落,遠低於2022年通膨高峰時CPI超過9%、PPI突破18%的水平,並明顯朝聯準會2.0%的通膨目標邁進。
目前來看,關稅政策尚未對商品價格造成明顯衝擊,可能與企業為應對政策變化而提前囤貨有關。即使在90天的寬限期內,庫存仍持續累積,這在短期內有助於壓抑價格上行壓力。展望下半年,若最終貿易協議未能妥善落地,商品價格仍可能出現一定程度的上漲。
此外,專家們也建議密切關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對通膨的潛在影響,特別是在能源領域。例如,上週由於中東局勢動盪,國際油價短線上漲5%至7%。不過,歷史經驗顯示,這類因地緣衝突引發的大宗商品價格波動通常為短期現象。美國目前為石油產品的淨出口國,加上能源支出佔GDP的比重已大幅下降,因此對此類油價波動的總體經濟衝擊相對有限。

與此同時,近幾週以來,股市已展現明顯回升勢頭。近期經濟與通膨數據的改善,已在市場表現中初步反映。標普500指數自2月中旬觸及階段性低點、下跌近20%後,目前已反彈超過20%,顯示投資人對經濟前景重拾信心。
專家們認為,此輪反彈不僅受到企業獲利與經濟基本面韌性的支撐,也受到美國政府近期調整部分加徵關稅政策的正面影響。然而,隨著市場即將迎來一系列潛在催化因素,包括重要經濟數據公布、政策動向及地緣政治變數,預期股市短期內仍可能面臨一定程度的震盪與調整。

全球變局下的市場機會
未來幾週的關稅和貿易談判 -
過去一周,對於投資者而言,最關注的或許是與中國達成的潛在協議,以及與其他主要貿易夥伴的90天貿易暫停期將於7月9日結束:
中美兩國已在理論上建立了貿易框架。上週,從中美兩國官員處獲悉,兩國之間已建立貿易框架。這包括將對中國出口產品的關稅從145%降至55%(其中,互惠關稅10%,芬太尼類產品關稅20%,以及對中國產品現行關稅25%)。同時,美國對華出口產品的關稅仍維持在10%。
此外,雙方還就非關稅壁壘達成了進一步協議,其中包括關鍵的中國稀土礦。中國已同意暫時恢復對美國製造商的稀土許可六個月,而美國將放寬對中國噴射發動機及相關零件的限制。儘管這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但未來幾個月,中美貿易關係仍是值得密切關注的關鍵。
由於談判仍在進行,針對其他貿易夥伴的7月9日截止日期可能會延長。同時,針對非中國貿易夥伴的90天關稅暫停期即將於7月9日結束。上週,財政部長貝森特表示,如果主要貿易夥伴在正在進行的貿易談判中表現出“誠意”,政府可能會延長其90天關稅暫停期。達成解決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的貿易協議需要時間,通常需要數月甚至數年,專家們預計目前正與美國進行談判的伙伴的關稅將有所延長。然而,即使在暫停期內,針對這些夥伴的關稅仍維持在10%的高點。
對此,專家認為,底線是關稅的不確定性仍然存在,但最壞的情況或4月2日概述的最高關稅稅率可能會得到避免。儘管如此,美國的關稅稅率很可能會從年初的約2%大幅上升至10%以上,甚至對中國和其他特定行業的關稅稅率更高。
這可能會對通膨和經濟成長造成壓力,因為商品價格上漲,消費可能放緩。但必須牢記,美國是一個服務業驅動的經濟體,約70%的GDP來自服務業。雖然關稅可能會影響商品定價和需求,但對服務業主導的美國經濟的影響可能不會那麼廣泛。
此外,雖然商品價格可能會上漲,但可以透過多種因素來抵銷。企業在關稅上調前建立庫存,盡可能實現供應鏈多元化,甚至自行吸收部分上漲的關稅成本,而不是轉嫁給消費者。
因此,儘管預計未來幾季價格將小幅上漲且成長將放緩,但仍然看到經濟成長處於或略低於趨勢水平,而且尚未看到美國出現衰退或下滑。

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再度加劇 -
上週,中東局勢再次緊張,以色列對伊朗實施空襲,目標是伊朗核計畫設施。美國政府證實並未參與此攻擊事件。儘管如此,這場動盪還是引發了全球股市的避險情緒,美元資產也引發了避險情緒,油價也大幅上漲。在應對地緣政治不確定性時,需要牢記以下三個關鍵點:
地緣政治緊張局勢雖然經常造成巨大的傷亡,但通常對金融市場的影響是短暫的,往往會導致投資者紛紛轉向安全市場,並導致大宗商品/石油價格上漲。
從歷史上看,國際市場受到的衝擊可能比美國市場更為嚴重。美國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經濟體,對貿易或能源的依賴程度不如全球經濟體。
均衡的投資組合在這些時期往往表現較佳。例如,能源和大宗商品板塊的上漲可以抵消部分更廣泛的股市波動。

美國稅收法案和聯準會降息即將到來 -
最後,作為投資者,我們也應留意在未來幾週內關注美國稅改法案和聯準會的動向。有專家認為,儘管潛在的稅改法案中提出了一些略微刺激的措施,但最重要的部分是延長“減稅與就業法案”。然而,這在當前的稅收環境下是維持現狀,可能不會對企業支出或行為產生重大影響。
然而,對加速資本支出扣減以及多個行業可能放鬆管制等領域的更多關注,可能有助於重新刺激企業支出。隨著新法案條款開始生效,這種情況可能會在2026年更加顯著地發生。
最後,專家們預期聯準會也將在今年下半年降息。目前,隨著關稅政策的進一步明朗化以及對經濟數據的影響,聯準會可能處於觀望狀態。然而,目前4.25%至4.5%的聯邦基金利率仍高於2.5%至3.5%左右的通膨率,因此聯準會仍有一些下調的空間。如果經濟或勞動市場疲軟,聯準會降息的可能性更大。因為專家們認為,2025年降息一到兩次的可能性較大。

下半年的投資組合定位
整體來看,儘管貿易政策、稅收調整以及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仍在,但2025年上半年的經濟基本面依然穩健。隨著股市大幅上漲後進入整理階段,市場投資人正重新評估關稅措施、新稅法細節以及地緣局勢對資產價格的影響,預期短期內市場波動將有所增加。
展望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投資環境有望改善。聯準會可能進入降息循環,關於關稅與監管政策的方向也將更為明朗。同時,企業盈餘增長有望重拾動能,為市場提供進一步支撐。
在這樣的背景下,專家們認為,當前的市場波動反而為長線資產配置創造了更具吸引力的切入時點。多元化佈局與關注具備產業領導地位的企業,仍是首選的投資策略。
此外,有專家建議增持美國大盤股和中盤股。從產業角度來看,專家們看好金融、醫療保健以及非必需消費品等成長型產業的投資。在投資等級債券方面,認為7至10年期債券具有投資價值,殖利率仍在4.4%左右。
在風險與機遇並存的時代,關鍵不在於迴避市場的不確定性,而是如何在動盪中保持前瞻與紀律。歷史一再證明,堅持長期視角、專注基本面、並善用多元化與主動調整策略的投資人,往往能穿越波動、收穫穩健回報。當政策輪廓逐漸清晰、企業價值重新被認可之際,市場將再次獎勵那些在不確定中堅守信念、靈活應對的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