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區塊鏈與代幣化技術正在打破傳統私募市場的資本壁壘,讓普通投資者也能參與如SpaceX、OpenAI等頂尖未上市科技公司的成長紅利。
在人工智能、太空探索與金融科技日益融合的當下,曾經僅屬於少數精英的投資機會,正逐步向普羅大眾開放。過去,與頂尖科技公司掛鉤的未上市股權,往往被高門檻的制度所隔絕,只能由機構投資者或高淨值個人涉足。然而,區塊鏈技術與代幣化金融工具的興起,正在重構這一格局,改寫資本進場的遊戲規則。
近日,總部位於紐約的全球私人證券交易平台Republic公布了其Mirror Tokens計畫,這是一種與全球頂尖未上市公司業績掛鉤的代幣化新工具。透過區塊鏈發行代表私營公司股權經濟利益的數位代幣,為散戶投資者開啟通往獨角獸企業資本世界的大門。對於那些沒有創投資格、無法進入傳統私募市場的個人投資者而言,這是首次真正意義上的參與機會。

rSpaceX最低投資額為50美元
過去,像SpaceX這類頂尖非上市公司的股權,幾乎只屬於創投基金、對沖基金與超高淨值人士等金融菁英。但Republic正試圖透過區塊鏈技術,打破這項長久以來的投資門檻,推出代表SpaceX股份經濟權益的數位代幣,讓普通散戶也有機會參與。
這種代幣稱為rSpaceX,將鑄造於Solana區塊鏈上,定價為每枚1美元,最低投資門檻僅為50美元,最高上限則為5000美元。相比傳統私募市場動輒上萬美元的門檻與資格限制,rSpaceX為散戶開啟了一扇前所未有的參與窗口。根據Republic公布的資料,這些代幣反映SpaceX股票的經濟表現,目標估值落在每股225至275美元之間。
雖然代幣持有人並不直接擁有SpaceX股權,也不享有投票或治理權,但可分享其估值上升所帶來的潛在回報。投資者可使用Apple Pay或USDC購買代幣,資產則托管在區塊鏈錢包中,由Republic提供基礎支援與管理。
Republic執行長Kendrick Nguyen表示,rSpaceX是Republic自行發行的證券,無需經過SpaceX授權。與過去幾起遭遇監管阻力的加密資產不同,Republic採用的是美國Reg CF/眾籌豁免架構,根據“創業企業融資法案”/JOBS Act,允許公司每年向散戶募集最高500萬美元的資金。由於Reg CF屬通知制,無須事前經SEC核准即可進行發行。
未來,rSpaceX將有機會於INX二級市場交易所上市流通,但需遵守一年鎖倉期。一旦SpaceX發生IPO、被併購或其他流動性事件,代幣將可兌現相應經濟利益。
不過,rSpaceX代幣不構成傳統意義上的公司所有權。投資者無法參與公司治理,對Elon Musk的決策或火箭發射計劃也沒有影響力。這些代幣提供的,是財務回報而非企業主權。但對過去被拒於私募門外的普通投資人而言,這種金融接觸權本身就是一項重大突破。
此外,Republic的區塊鏈應用也不僅僅是形式上的噱頭。透過代幣化,該平台實現了投資流程的透明化、資產的可攜性與流動性,大幅降低了傳統私募股權交易的摩擦成本,並在法規框架內迴避了部分合規障礙。
這不再是傳統的股權投資,而是一場關於“數位擁有權”的新實驗。它反映出數位時代對資產與所有權概念的根本轉變,也預示著金融民主化的下一步走向。

代幣化浪潮下的新金融秩序
隨着加密金融的發展,“代幣化股票”的浪潮正迅速升溫。本周,基於BNB Chain的Paimon Finance推出了名為SPCX的代幣,聲稱其價值錨定於SpaceX股票。這一舉動緊跟Republic推出rSpaceX的步伐,使原本專屬於金融菁英的太空科技資產,開始向大眾投資者敞開大門。
不止如此,加密交易所Kraken上月也宣布,將推出超過50種美國股票與ETF的代幣化形式,包括特斯拉在內。這些產品將以合規方式面向全球用戶,盡管暫時不開放給美國本土投資人。與此同時,Coinbase亦在積極游說SEC,尋求無異議函或豁免,推動其股票代幣化服務落地,意圖直接挑戰Robinhood和嘉信理財等傳統券商。
這些動向并非偶然,而是順應當前大眾對另類資產與太空科技的濃厚興趣。SpaceX不僅象徵科技突破,更成為文化符號,其宏大的火星願景與星鏈衛星網絡搆成了一種超越現實的未來敘事。在此之前,普通人想接近SpaceX,頂多是透過社交媒體觀看火箭升空。而現在,一種新的參與方式正在成形。Republic正是這種新金融模式的先鋒。
透過rSpaceX等代幣化證券,它首次讓散戶得以以極低門檻擁有原本遙不可及的高增長公司,哪怕是以經濟權益的形式。雖然仍有最低投資額與地區限制,但與動輒數萬美元門檻的傳統私募市場相比,民主化的投資機會已初具規模。未來,Republic還計畫推出與人工智能AI公司OpenAI、Anthropic等新創巨頭表現掛鉤的代幣。
若從更廣闊的視角審視,這場代幣化革命可能遠不止是SpaceX一家公司。Stripe、OpenAI,甚至更多尚未上市的獨角獸企業,都可能成為下一波區塊鏈證券化的目標。這不只是一種金融產品的演化,更預示着資本市場運行機制的結搆性變革。
當然,爭議與挑戰依舊存在。部分批評者質疑此類代幣缺乏治理權或實際持股保障,另一派則警惕監管真空可能引發的信息不對稱與風險傳染。然而,從趨勢上看,全球金融市場正朝向一個更加去中心化、開放與可編程的未來前進,這是科技對金融秩序最根本的一次重塑。
Republic的嘗試或許無法將你送上太空,但它確實為你提供了接近火箭的一種全新路徑:不再只是旁觀者,而是以有限資本參與太空經濟的一環。這種數字化所有權模式,是資產證券化、區塊鏈信任機制與普惠金融理念交匯的產物。
在這場金融與技朮融合的新革命中,代幣化不僅是投資形式的革新,更是一種關於“誰能參與未來”的制度重搆。當資產的門檻由厚重的股權協議變為一串可驗證的鏈上代碼,我們見證的是權力下沉、資源重分配與參與權的廣泛釋放。這不僅關乎 SpaceX 或特定代幣的命運,更是對長期以來由資本設限的游戲規則的挑戰。未來的金融世界,不再只是資本雄厚者的獨角戲,而是一場由代碼、信任與共識驅動的開放合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