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本田成功完成可重復使用火箭測試,象徵全球商業航天正從國家主導轉向企業驅動,并揭開日本民間力量進軍太空新時代的序幕。
在全球掀起的新一輪太空競賽中,商業航天正從國家主導邁向企業驅動的新階段。尤其在小型火箭與可重複使用運載器技術領域,各國科技企業紛紛入局,尋求突破太空發射高成本、低頻率的瓶頸。
在日本北海道廣尾郡大樹町的一片測試場地,全球領先的汽車制造商本田/Honda完成了其首枚可重復使用火箭的發射與回收測試,標志着其正式跨入航天產業這一全新領域。對於本田這樣的跨界玩家而言,進軍太空不僅是技術延伸,更是拓展未來資料通訊、智慧移動與低軌基礎設施布局的戰略抉擇。在這場融合航空、汽車、AI與能源的未來競賽中,一場由民間力量主導的新太空時代正在悄然展開。
完成首次垂直起降:56.6秒高精度飛行
6月17日,本田技術研究所宣布,其小型火箭再利用技術驗證取得突破性成果。在位於北海道大樹町的試驗基地中,本田成功將實驗火箭垂直發射至約300米高度,並實現高精度回收著陸,標誌著日本民營企業首次完成此類技術的實地驗證。這一里程碑進一步推動本田向2029年前挑戰抵達卡門線(太空與大氣層邊界)的開發目標邁進。
據介紹,本次使用的火箭全長6.3米、直徑85公分,起飛重量達1,312公斤。火箭在56.6秒內完成飛行任務,成功升空至271.4米後垂直返回地面,著陸偏差僅為37公分,遠優於原定5米誤差目標。此次試驗核心驗證了三項可重複使用火箭的關鍵技術:發射過程的姿態控制、下落階段的推力調節與精準著陸能力。
本田方面強調,整個測試過程嚴格遵循安全原則,並在飛行前與地方政府及居民充分溝通,確保對當地環境與社區無任何不良影響。
對於此次成功,本田全球執行長三部敏宏表示,“這是本田邁向航太領域的重要一步。這不僅體現了我們的技術實力,也展現了我們持續挑戰未知、拓展技術疆界的決心。”他進一步指出,本田將繼續秉持“創造人類愉悅時間與空間”的使命,以技術創新解決環境與安全挑戰,致力於研發具有社會價值的解決方案。
事實上,本田早在2019年便設立專門團隊推進航天相關研發,核心思路是通過火箭重復使用技朮降低發射成本,從而打破小型火箭一次性發射費用高企的行業瓶頸。隨后,在2021年,本田就曾對外透露其正積極研發包括可重復使用火箭在內的航天技朮,但始終未對外公開測試進展。本次試飛結果在毫無預告的情況下公布,令外界頗感意外,也引發行業廣泛關注。
盡管此次試驗屬於內部技朮驗證性質,但本田明確指出,其背后蘊含深遠的商業潛力。未來,公司可望通過自主火箭發射自研衛星,搆建覆蓋空地一體的專屬數據網絡,為自動駕駛、精准定位、物聯網等核心業務提供實時、可靠的支持。
目前,該技朮是否推進商業化尚無定論,但本田強調,在全球對太空數據服務需求激增的背景下,自主可控的火箭發射能力將成為關鍵戰略資產。根據規划,本田目標在2029年前完成首次亞軌道飛行,進一步探索低成本、高頻次的太空運輸模式,技朮方向與國際商業航天的發展趨勢高度一致。未來几年,公司將持續優化火箭發動機性能、提升着陸安全性,并強化系統冗余與自動控制能力,逐步走向商業化應用。
在這場全球太空產業競速中,不僅是航天企業在爭奪新高地,傳統制造業巨頭也正加速跨界突圍。SpaceX憑借其可回收火箭技朮與“星鏈”通信系統確立了商業航天的行業標杆,日本初創公司SpaceOne也試圖以小型火箭切入市場,盡管仍面臨成本高企的現實困境。而本田則依托其在小型噴氣發動機與航空平台領域的深厚技朮積累,除積極推進eVTOL飛行器等未來空中移動方案外,還與太空服務企業Astroscale攜手,在太空垃圾治理等新興領域展開探索,逐步繪制出屬於自身的“空天版圖”。
這股跨界融合趨勢正不斷重塑全球太空產業格局,日本車企的加入,正是這一轉型潮流的縮影。
全球太空產業發展雄心:日本車企入場參與競爭
本田並非唯一一家具備太空野心的汽車製造商。近年來,全球多家汽車與科技巨頭正悄然將目光轉向太空產業,尋求新一輪技術突破與業務拓展。今年年初,豐田/Toyota也對外正式宣布,透過其研究部門對日本民營火箭企業Interstellar Technologies進行投資,旨在加速商用火箭發射載具的量產進程,進一步進軍衛星與太空基礎設施市場。
這一趨勢背後,離不開日本政府在政策層面的積極引導。為推動“民間太空化”戰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正加快火箭重複使用技術的國產化進程,並配合政府於近年設立的數十億美元太空產業基金,為國內初創企業與大型工業集團提供研發資金與商業化支持。根據規劃,日本目標在2030年代初期將國內太空產業總規模擴大一倍,達到8兆日圓。
在此背景下,本田選擇結合其在自動駕駛系統與高性能小型發動機方面的研發積澱,投入可重複使用火箭的開發挑戰。雖然目前尚處於技術驗證與基礎研究階段,但本田明確表態,這項技術將是未來可持續交通與資料通訊基礎設施的潛力支柱。其中期目標是在2029年前實現亞軌道發射能力。
此次小型火箭升空與垂直回收的技術成功,為本田的太空布局奠定了積極基調,也象徵其正式踏入全球可重複使用火箭開發陣營,與SpaceX、藍色起源/Blue Origin等技術領導者形成競合格局。值得注意的是,NASA早在1980年代即以航天飛機為基礎實現重複使用的構想,而真正將其商業化落地的是馬斯克主導的SpaceX。如今,這股創新浪潮也開始在亞洲萌芽成形,從國家機構如JAXA,到企業力量如Honda、Toyota與Interstellar,共同構築起日本未來太空戰略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