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亞馬遜在全球機器人部署突破100萬台,并推出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統DeepFleet,進一步提升機器人協同效率,推動智能物流網絡邁向更高效、低成本的未來運營模式。
近日,跨國電商巨頭亞馬遜/Amazon在日本東京舉辦的“Delivering the Future”大會上宣布,其全球機器人部署量已突破100萬台。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機器人已被交付至日本的一座運營中心,正式加入亞馬遜遍布全球300多個設施的智能物流網絡。亞馬遜方面表示,這一數字不僅標志着其在自動化物流領域取得的重大進展,也進一步鞏固了其作為全球最大移動機器人制造商與運營商的領先地位。

此外,亞馬遜也將推出全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基礎模型,旨在進一步提升其機器人團隊的智慧與效率。該項名為“ DeepFleet”的人工智能技朮,未來將用於協調其整個配送網絡中機器人的運行,預計可將機器人行駛時間縮短約10%,從而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將包裹送達客戶手中。
讓機器人更智能
DeepFleet的功能類似於一套智慧交通管制系統,能夠在配送中心內協調機器人的運行,就像城市中的智能交通網絡能為車輛提供最佳行駛路線、減少擁堵與等待時間一樣。透過這項技術,亞馬遜的機器人能以更高效率導航,減少路線重疊與堵塞,不僅提升作業流暢度,也加快了訂單處理速度,讓包裹能更快速準確地送達消費者手中。

這款全新的AI模型建立在亞馬遜在倉儲與物流作業中累積的大量庫存與移動數據之上,並透過AWS包括Amazon SageMaker在內的工具加以訓練與部署,徹底重塑了車隊管理的效率。它不僅有助於將更多商品部署於更靠近消費者的位置,以提升配送速度與降低營運成本,更因具備持續學習與優化的能力,未來將能主動探索與發現提升機器人協作效率的新方式。
機器人技術創新的十年
亞馬遜發言人表示,“我很榮幸能見證亞馬遜機器人技術從無到有的發展歷程。早在2012年剛起步時,我們僅有一款機器人,專門負責在倉儲樓層間搬運貨架。如今,我們已擁有一支高度多元化的機器人團隊,致力於讓員工的工作更加輕鬆、安全,同時大幅提升整體營運效率。”
舉例來說,Hercules機器人能搬運重達1250磅的庫存貨架、Pegasus則結合了高精度輸送技術,專門處理單件包裹、而Proteus作為亞馬遜首款完全自主移動的機器人,能在開放的工作環境中靈活避開人員,同步推動裝滿訂單的重型推車,展現出真正人機協作的未來形態。

這些機器人與亞馬遜的員工密切合作,負責處理高強度與重複性的作業任務,同時也為前線同仁提供了轉型升級的契機,讓他們有機會學習與應用新興科技技能。
自2019年以來,亞馬遜已透過多元培訓項目協助超過70萬名員工提升專業技能,其中不乏針對自動化與先進技術領域的重點課程。以去年底在路易斯安那州什里夫波特啟用的新一代履行中心為例,該設施導入高度自動化設備後,更需要增加約30%的技術人才,包括從事系統維護、設備可靠性分析及工程支持的專業人員。
創造現實世界的價值
DeepFleet展現了亞馬遜對AI創新的一種務實路徑,聚焦於如何解決具體問題、提升作業效能。透過這項技術,亞馬遜成功將機器人的行程時間縮短了10%,不僅優化了作業流程,還實現了多重效益:加快配送速度、降低營運成本、減少能源消耗。
亞馬遜的目標是讓生成式AI真正在實務中落地,為客戶與員工帶來切實成果。亞馬遜在機器人與人工智能領域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始終將創新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此外,亞馬遜選擇在美國本地生產機器人,與供應鏈夥伴協作,並推動全球部署,這不僅有助於維持製造品質,更促成了設計端、製造端與一線操作人員之間的高效回饋循環。

有專家認為,亞馬遜所開發的技術不只是用來提升物流效率,更在根本上改善了工作場所的安全性,並為員工創造了全新的職涯發展機會。透過自動化系統接手重複性與高強度的搬運工作,前線員工的身體負擔大幅減輕。同時,亞馬遜也透過“亞馬遜職涯選擇計劃”/Amazon Career Choice等預付學費的支持機制,協助員工進修與培訓,讓他們能轉型成為掌握系統運作與其他高需求技術領域的專業人才。
亞馬遜機器人展望未來
目前,亞馬遜達成百萬台機器人部署的里程碑,並與全新人工智能系統DeepFleet結合,預示著物流與配送領域將迎來嶄新未來。機器人技術與AI的深度整合,正在重新定義亞馬遜履行訂單與服務顧客的方式。
回顧十二年前,亞馬遜從一個簡單問題出發:如何讓員工更高效地存取庫存。今天,亞馬遜運用先進的AI技術,使整個機器人團隊具備更高的智能與協同能力,最終實現更快速的配送、更低的營運成本,並為客戶創造更大價值。隨著DeepFleet不斷從海量數據中學習與優化,亞馬遜的系統將持續變得更聰明、更敏捷,在更接近顧客的地點解鎖新的服務模式,進一步拓展機器人物流的應用邊界。
未來,隨著人工智能AI與機器人技術的持續演進,亞馬遜的營運模式勢必將進一步朝向智慧化、自主化邁進,不僅縮短從倉庫到顧客手中的距離,也重塑了供應鏈效率的新標準。這不僅是一場物流領域的技術革新,更是一場驅動產業升級的深層變革,為全球電商、製造與運輸業提供了可參考的創新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