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作為競爭激烈的中國社會年輕人,把原本以年為單位的Gap Year改造成以天為單位的Gap Day。這一個網絡新詞出現的背后,是年輕人職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和工作壓力的驟增。Gap Day這個聽上去離譜甚至有點好笑的卑微詞語,不同人對此也看法不一。
在“速食”成為主流的視聽傳播時代,社會每天都在產生大量信息。而應該探討的深度,卻永不止於話題或事件本身。我們一起,從社會發展中洞察有價值、有趣、有爭論點的生活方式及現象。
狂呼社會研究所聚焦社會變革下不同的聲音,向外延申社會背景、文化背景的思考深度,以多角度剖析、獨特的社會視角,引領大眾感知社會的“人間百態”。
狂呼,為每一個社會現象或事件的背后,提供具有探討價值的觀點,始於洞察、終於啟發。
聯系我們 // 相關文章
Gap Year這個詞剛出現在中國的時候相當洋氣,它指的是西方國家的青年在升學或畢業之後工作之前,留出一年的空閑時間,或長途旅行,或義工服務,總之學生們在步入社會之前,一切與自己生活的社會環境不同的生活方式,都可以盡情去體驗。
但是,"Gap Year"這個詞落到最會玩梗中國網友手裡,潘多拉的罪惡魔盒一下子就被打開。內卷社會下不配擁有Gap Year的年輕人,近期發明了一個新詞:Gap Day。原本以年為單位的Gap,被改造成了以天為計量單位,一種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計量方式。
Gap Day已經是最初級的形態,現在大家連喝口水都得考慮一下自己是不是在Gap,甚至白天享受不到Gap的樂趣,也可以把晚上臨睡覺前刷小視頻的歡樂時光冊封為Gap Night。慢慢地,中國年輕人已經形成了“萬物皆可Gap”的離譜場面。
Gap Day在刺痛每一個打工人的神經同時,又全方位滲透進年輕人的生活,讓人慾罷不能。精神狀態日漸癲狂的網友們,把Gap的單位通貨緊縮,從一天緊縮到一小時,從小時再緊縮到一分鐘…如果再瘋狂一點,還可以壓縮成以秒為計算單位的眨眼,畢竟你每眨一次眼都是在偷偷休息了。
對於打工人來說,每走神一分鐘都血賺不虧,積水成淵,再Gap一點點,老闆發的工資就白拿了一大半。比如:中午12點,每個打工人短暫喘息的時間縫隙,站起來晃動嘎嘣作響的頸椎,或者去喝個咖啡提提神,還有帶薪拉屎,是每個打工人從老闆手中“偷工資”必備的技能,現在已有了更為國際化的稱呼—“Gap Shit”。
而在Gap作為新鮮熱梗在中文互聯網橫行霸道之前,最開始發明出Gap Day這個詞的,是一群全力考研備考的考生。因為對他們來說,在這段為上岸衝刺的日子裡,“休息”真的是奢侈品。用一位全校第一上岸985最卷文科專業的學生的話來說,“休周末的那群人全都沒考上。”但這段卷生卷死的考研路上,讓她印象最深刻的一天就是中途她給自己放了一天假,也就是屬於她的Gap Day。那一天,她什麼都不想干,也就真的什麼都沒幹。
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Gap Year往往遙不可及,但Gap Day踮踮腳還是能夠到。但是,對於996的打工人社畜來說,Gap Day就變得不那麼“純粹”了。就算人已經躺在馬爾代夫沙灘椅上了,沒處理完的工作和黏人的客戶還是會順着網線如影隨行,海浪捶打着岸邊的砂礫,工作也捶打着無處可逃的打工人。甚至在景區帶着電腦,雙手在鍵盤上翻飛的野生打工人已經成了新網紅打卡點。生活被工作攪得稀碎,人在景區坐,腦子裡還得想着工作那些事。
有的網友就認為,忙裡偷閒根本不算休息,只能叫在被工作追打的過程中喘口氣,只有能帶給人正向享受的才叫休息,姑且才能被稱之為Gap。而這,也解釋了為什麼Gap能火起來,因為“純粹”的休息越來越寶貴,Gap一下,無論是蒙頭大睡,還是恣意玩耍,都是只屬於自己的空間與時間。
生活並不完全是工作和學習,但顯然當代人已經背上了西西弗斯式的詛咒,“大多數人的生活就是推着工作的巨石上山,一路上還得提防這塊石頭是否隨時會滾落。”
而一旦停下來就會遭受嚴酷的懲罰
“你要不努力,將來打算去路邊撿垃圾嗎?”
“不好好讀書,就回家種地去吧!”
“你要考不上研,還能找到工作嗎?”
對休息的愧疚感,讓中國年輕人從小就悄然紮根,即使成為了獨當一面的成年人,也難以認為休息是理所應當。在Gap Day之前,另一個火遍全網的近義詞是“擺爛”。擺爛,通常指不想好好乾了,蘊含著一種破罐子破摔,你能把我咋地的自我選擇傲氣。不能說它是個貶義詞,但總透露着一股“不想努力”了的頹廢之感。
Gap Day這個詞爆火后,年輕人就彷彿給自己的不工作找到了更合理的借口:“這一天的休息並不是我不努力了,只是在為下一步努力做鋪墊。”
但無論是Gap Day還是擺爛,本質都是休息。當我們使用這兩個詞來替代“休息”的時候,當代人對於休息這件事的負罪感便顯露無疑。這也正是為何,有些人一看到Gap Day,就覺得反感,因為這個詞會讓人覺得,生活彷彿是死裡逃生、夾縫裡喘息的一場戰爭。休息有罪這件事,已經深入我們骨髓,網友們開玩笑提及的Gap Life,甚至可能也並不真的存在。畢竟,在日劇“重啟人生”裡面,女主去世之後,發現就連投胎都得步履匆匆,沒個中場休息的時候,真是太可悲了。
在這種環境下,Gap Day這個聽上去離譜甚至有點好笑的卑微詞語,其實透露的是對好好休息、認真生活的渴望。在Gap這一天里,能肆意地享受生活本身,做自己想做的事,就已經足夠美好了。卷贏和上岸固然很好,但不去和大家一起追逐同一個目標,過自己的日子,也是一種挺酷的選擇。
觀點1
Gap這種做法的出現,其實代表了一種新的職場態度,即重視工作和生活的平衡。過去,人們普遍認為只有通過不懈的努力和犧牲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才能獲得成功。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反思這種做法的可行性,並嘗試將工作和生活分開來看待。
這種變化的原因,可能與當代社會的發展密切相關。現代社會的競爭日益激烈,工作壓力也越來越大。人們的生活質量受到了嚴重的威脅,許多人感到自己的身體和精神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為了緩解這種壓力,一些年輕人開始嘗試使用Gap Day這種方式,尋找工作和生活的平衡點。
同時,還有一些公司和企業也意識到了這種變化,並開始鼓勵員工使用Gap Day。他們認為,只有讓員工真正地感受到公司關心他們的生活和健康,才能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力,進而推動公司的發展。
Gap Day的出現體現了當代職場人群對工作和生活平衡的追求,它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考方向:工作和生活之間並不一定是對立的,它們可以互相促進和支持。只有讓自己身體和心理健康,才能更好地面對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戰。
觀點2
社會中也有一些人持有質疑態度。他們認為,使用Gap Day可能會對工作造成影響,讓工作進度變得更加拖延,甚至會影響到工作的質量和效率。此外,還有一些人擔心,Gap Day可能會被濫用,成為一種逃避工作的借口。
而且,適當Gap是可以調劑一下無法宣洩的生活壓力,但也絕不是適合每一個人。能選擇Gap的前提,是在於你要確定在Gap中能學到什麼獲得什麼,並且至少要擁有滿足自己生活的一定儲備資金,不然Gap不光不會帶來正向反饋,反而會帶來後續更加嚴重的精神焦慮。
Gap Day雖然帶着放空與休息的期望,但又並未真正消解休息的"負罪感",只是向現實屈服折中的產物。儘管許多人在小紅書分享自己的Gap Day,希望用積極的態度掌控生活與休息的節奏,但也有人認為Gap Day不僅不能實現有效的放鬆,反而代表着一種持續緊繃的奮鬥文化,是在持續傳播焦慮。每天按時工作學習,在休息日時聽音樂、吃飯、看電影、旅行…這是再正常不過的生活圖景,而在Gap Day的名義下,變成了生活中的小確幸,這像是一場倦怠社會的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