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加劇了全球貿易緊張,中日韓等亞洲國家在此背景下加速尋找替代方案,推動區域經濟合作與自由貿易的重建。
自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以來,他推出的“美國優先”高額關稅政策,在全球經濟格局中掀起了波瀾。這一政策逐步將美國與全球許多國家的關系推向對立,尤其是與中國的貿易爭端愈演愈烈。
2023年,投資界的傳奇人物查理芒格在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年度股東大會上,面對全球股東提出的各種問題時,特別強調了中美關系的緊張問題。他用三次“愚蠢”一詞,直言不諱地批評了加劇中美關系緊張的種種行為。他認為,美國應該摒棄對中國的敵意,與中國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推動雙方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自由貿易,尋找共同的經濟利益。
隨着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持續演變,美國與全球許多國家的關系愈發緊張,而中國則通過一系列積極的外交手段,逐步拉近與其他國家的關系。近日,甚至連曾經與中國在許多問題上對立的日本與韓國,也開始在經濟領域尋找與中國的合作機會。最終的結局是否會如芒格所說,中美能夠在共同利益的基礎上找到合作的路徑,推動全球經濟的繁榮?又或是美國在特朗普政策的影響下繼續推行保護主義,導致更多國家重新審視與美國的合作關系?這一切都還需時間來驗證。
中日韓五年來首次經濟對話
近日,中國、日本和韓國舉行了五年來首次經濟對話,旨在加強三國之間的區域貿易合作,回應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所帶來的挑戰。
三國的貿易部長在會后發布聲明,表示一致同意推動“全面且高水平”的合作,積極推進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以促進區域和全球貿易的進一步發展。
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也對此表示,中日韓三國具有“地緣相近、文緣相通、商緣相連”的獨特優勢,應共同維護自由貿易和多邊貿易體系,反對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繼續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王文濤還表示,中國將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并願與包括韓國和日本在內的世界各國共享發展機遇。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長安德根也指出,“必須加強三國共同參與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實施,并通過韓中日自貿協定談判,建立擴大三國貿易合作的框架。”
這次會議是中日韓五年多來首次舉行的經濟對話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綜合戰略研究室主任表示,過去五年半里,受新冠疫情影響,三方合作機制被迫中斷;同時,日韓在美國戰略影響下,強化了對華制衡的立場,加上日韓國內政治變動,中日韓合作陷入停滯。然而,中日韓在地緣政治和經濟上的緊密聯系依然存在。雖然美國試圖引導日韓對華去風險或脫鈎,但現實中這種做法几乎不可能實現。
在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影響下,日韓的焦慮感上升,為應對美國的壓力,日韓更需要回到加強地區合作和改善對華交流的道路上來。而在中國積極推動下,中日韓重啟三方合作,包括外交、安全和經貿領域,已成為大勢所趨。
此次三國經貿部長會議的背景是美國政府計划對包括貿易伙伴在內的多個國家加徵關稅。會議的意義在於三國共同探討如何應對美國的貿易挑戰,推動基於共同利益的自由貿易秩序的發展。
據相關資料顯示,中日韓作為亞洲三個重要經濟體,經濟規模約占全球GDP的25%,三國的對外貿易額約占全球的21%。三國聲明表示將加快推動自貿協定談判,以促進區域和全球貿易。自2012年開始談判以來,三國自貿協定的進展一直較為緩慢,而由亞太15國達成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框架自2022年起陸續生效。
在RCEP框架下,中日韓已經明確了許多互惠條件和准入門檻,三國在此基礎上加強自貿區建設,包括貨物貿易、服務貿易以及市場開放和互惠政策方面的磋商,將進一步推動三國通過區域發展實現共同利益。
此次會議正值特朗普政府計划於4月2日推出新一輪關稅措施之際,特朗普將這一措施稱為“解放日”,廣泛被認為會對美國的對外貿易關系產生重大調整。
有專家認為,盡管此次中日韓聯合聲明未明確點名美國,但提到了“打造全球公平競爭環境”,這表明三國反對美國政府對鋼鐵、汽車等產品徵收關稅的“美國優先”政策。三國在對美經貿領域共同面臨關稅風險,因此此次對話有助於促使三國在立場上保持一致。在此背景下,中日韓紛紛尋求美國以外的替代方案,通過深化區域合作與經濟一體化來應對全球貿易環境中的不確定性。
中日韓尋求替代方案應對關稅政策
上周,特朗普宣布將對所有美國以外國家的汽車及其零部件徵收25%的進口關稅。此外,特朗普推出的“互惠關稅政策”將於4月2日生效,影響到15%的美國貿易伙伴。以上可能對企業產生負面影響,特別是對亞洲汽車制造商。
根據標准普爾全球的數據,韓國是美國第二大汽車進口來源國,僅次於墨西哥。韓國對美出口的汽車總額接近350億美元,占其對美國出口總額的近一半。而日本緊隨其后,汽車出口總額約為400億美元,占其對美國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是美國第三大汽車出口國。盡管丰田和其他大型汽車制造商可能會在美國建立汽車生產廠,但預計美國本土的整體汽車產量可能會下降約4%。
特朗普上周曾公開表示,他“根本不關心”關稅是否會導致汽車價格上漲。由於特朗普總統熱衷於徵收關稅,并且對關稅帶來的后果顯得漠不關心,使得日本、韓國這兩個國家不得不重新評估和調整與美國的貿易協定。
無論是對敵人還是盟友來說,特朗普的政策都顯得極其不可預測,且可能比與拜登政府的關系更為不穩定。因此,韓國和日本將視線轉向其他方向,尋求美國以外的經濟替代方案,這一舉動并不令人意外。
事實上,無論特朗普政府如何推動“美國優先”的關稅政策,全球化的進程早已不可逆轉
世界經濟的發展日益依賴各國之間的緊密合作,尤其是在當前多變的國際形勢下。盡管美國釆取了更加孤立的政策,然而中國、日本、韓國等經濟大國依然秉持着開放、合作的態度,通過加強區域經濟合作來應對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這不僅有助於促進本地區的穩定,也能在全球經濟體系中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然而,全球經濟未來的發展仍然充滿挑戰。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歐洲的政治變局、以及全球供應鏈的不穩定,都在考驗着各國應對風險的能力。全球化并非一成不變,它在面對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的挑戰時,也在不斷地調整和演進。只有通過多邊合作和共同應對,才能更好地促進全球經濟的復蘇與發展。
無論是中日韓的經濟對話,還是其他形式的國際合作,都在展示一個重要的事實:國家間的合作不僅僅是為了應對眼前的挑戰,更是為了在未來的全球經濟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尤其是在全球化進程中,國際經濟體系正經曆着深刻變革,各國之間的合作關系不僅僅是解決眼下貿易摩擦和關稅壁壘,更是在為長遠的經濟發展布局。面對特朗普政府的“美國優先”政策及其帶來的全球貿易不確定性,各國紛紛加強區域合作,謀求經濟利益的最大化。
隨着國際合作的不斷深化,尤其是在中日韓自貿協定、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等框架下的互動,中國能否趁此機會與其他美國以外的國家達成更加穩固的合作關系,鞏固其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關鍵。中國在積極尋求通過多邊合作、自由貿易協議等方式,與世界各國建立更加緊密的經濟聯系,既能夠應對外部挑戰,又能為中國的經濟發展提供更廣闊的市場和資源。當前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正為中國提供了一個關鍵機遇,能否通過這種合作關系的深化,實現經濟結搆的優化與升級、鞏固中國在未來全球經濟競爭中的領先地位?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