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黃仁勛在GTC巴黎大會上強調,歐洲正積極打造自主創新的人工智能生態和基礎設施,推動人工智能成為未來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
在歐洲最大科技盛會VivaTech同期舉辦的GTC巴黎大會上,英偉達/NVIDIA創始人兼CEO黃仁勛傳遞了明確的信息:歐洲不僅僅是在應用人工智能,更是在積極搆建人工智能生態。黃仁勛在向線上觀眾及巴黎標志性建筑穹頂體育場的現場觀眾發表講話時指出,“我們正迎來一個全新的產業。人工智能產業,它已成為智能基礎設施的新組成部分,未來將被每個國家、每個社會廣泛釆用。”
在全球人工智能迅猛發展的浪潮中,歐洲正積極謀划打造屬於自己的智能生態體系,力求在技朮自主和創新應用上實現突破。面對日益復雜的計算需求和多樣化的場景挑戰,建設先進且安全的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已成為推動區域數字經濟升級的關鍵一步。這不僅關乎技朮實力的提升,更關乎未來社會的智慧變革和產業競爭力的全面躍升。

助力歐洲搆建全新人工智能基礎設施
黃仁勛解釋稱,這一轉變的核心在於像GB200 NVL72這樣的系統:“一台巨大的GPU”,也是英偉達迄今為止最強大的人工智能平台,目前已全面投產,支持從主權模型到量子計算的各類應用。
“這台機器被設計成一台會思考的機器,某種意義上它能推理、規划,甚至花大量時間自我對話,”黃仁勛一邊向觀眾展示這些設備的尺寸、規模和性能,一邊說道。他表示,英偉達的合作伙伴目前每周生產約1000台GB200系統,“而這僅僅是開始。”他還介紹了多款可用系統,從小型的英偉達DGX Spark到機架式的RTX PRO服務器。
黃仁勛進一步說明,英偉達正致力於幫助各國利用這類技朮建設人工智能基礎設施(供第三方使用和創新的平台)和人工智能工廠(企業自用的設施),以推動經濟收益。此外,他還詳細闡述了從指數級推理增長到量子計算突破,從基礎設施建設到工業應用,以及從智能代理到機器人技朮,歐洲如何為以人工智能驅動的未來打下堅實基礎。
目前,英偉達正與歐洲多國政府、電信運營商及云服務提供商合作,推動其技朮在該地區的部署,并在芬蘭、德國、西班牙、意大利和英國擴展技朮中心網絡,以加速技能培養和量子技朮發展。
事實上,英偉達的CUDA-Q平台已在丹麥Gefion超級計算機上上線,開啟了混合AI與量子工程的新可能。此外,黃仁勛宣布CUDA-Q現已可在英偉達 Grace Blackwell系統上使用。
而在非洲大陸,英偉達正與超級計算中心和量子硬件制造商攜手,推進混合量子人工智能研究,加速量子糾錯技朮發展。“量子計算正迎來轉折點。”黃仁勛表示,“未來几年,我們有望將量子計算與經典計算結合,應用於解決許多有趣且重要的問題。”
開啟智能代理與自動駕駛新時代
對於歐洲而言,人工智能的野心已日益顯著。歐洲開發者渴望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模型,英偉達Nemotron因此應運而生,旨在幫助開發者搆建符合本地需求的大型語言模型。
黃仁勛表示,“現在你可以使用一個依然開放且增強的領先開源模型。”這些模型將整合進推理搜索引擎Perplexity,實現整個歐洲范圍內安全、多語言的人工智能部署。“你現在可以用自己國家的語言、文化和情感來提問并獲得答案,”黃仁勛說道。
他還指出,每家公司都將打造自己的智能代理。為支持這一目標,英偉達推出了一套代理AI藍圖,其中包括面向企業和政府的代理AI安全方案。
全新的英偉達NeMo Agent工具包和英偉達AI Blueprint則加速了安全高效AI代理程序的開發,助力搆建數據驅動的飛輪效應。
與此同時,為推動代理部署,英偉達正與歐洲政府、電信運營商及云服務提供商合作,在整個地區推廣DGX Cloud Lepton平台,提供即時加速計算能力。黃仁勛強調,“一個模型架搆,一次部署,你就能在任何地方運行它。”他補充道,Lepton現已與Hugging Face集成,使開發者能直接訪問全球計算資源。
人工智能不僅停留在虛擬層面,更驅動着物理系統,引領新一輪工業革命。
黃仁勛透露,“我們正在與一家又一家公司合作開發工業人工智能。”他介紹了利用英偉達Omniverse平台,與非洲各地企業攜手搆建數字孿生的項目。
為進一步推進該領域,黃仁勛宣布英偉達將在德國推出全球首個工業AI云,助力歐洲制造商實現大規模仿真、自動化與優化。“很快,所有可移動的事物都將被機器人取代。”他補充說道,“汽車就是下一個目標。”英偉達的全棧自動駕駛平台英偉達DRIVE已進入量產階段,旨在加速安全智能交通的廣泛部署。此外,為展示未來發展,黃仁勛帶來了台上的小型機器人Grek,并分享了英偉達如何與DeepMind和迪士尼合作,打造全球最先進的機器人物理訓練引擎Newton。
代理AI、機器人與智能工廠共筑歐洲AI新格局
黃仁勛解釋道,下一波人工智能浪潮已經來臨,而且呈指數級增長。“我們擁有實體機器人,也有信息機器人,我們稱它們為‘代理’。”黃仁勛說。“現在,教導機器人操作、模擬,當然還有打造令人驚嘆機器人的技朮,就擺在我們眼前。”
這場人工智能新時代的到來,正由推理任務的激增所推動。“使用推理的人數已從800萬激增到8億,短短几年增長了100倍,”黃仁勛指出。為了滿足這一需求,他強調需要一種全新的計算機,“我們需要一台專為思考和推理設計的特殊計算機,這就是Blackwell:一台‘思考機器’。”
由Blackwell驅動的系統將部署在新型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廠”中,旨在生產代幣,這些代幣是現代智能的基礎原料。“這些人工智能工廠將會生成代幣,”黃仁勛笑着對機器人Grek說,“這些代幣將成為你的‘食物’。”
英偉達在此次演講說,描繪了一個由主權基礎設施、代理人工智能、機器人技朮和指數級推理驅動的大膽未來,而這一切都將在與歐洲的合作中實現。
這場人工智能的變革不僅代表技朮的飛躍,更象徵着人類智慧與創新精神的融合。通過打造開放且安全的生態體系,連接不同文化與產業,歐洲正站在全球智能革命的前沿。未來,人工智能將不僅是工具,更將成為推動社會進步、提升生活品質的核心力量,激發無限可能,開啟一個更加智能、互聯與共榮的歐洲AI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