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出海趨勢日益顯著,歐洲市場未來幾年內將可能面臨着中國電動汽車的“圍攻”。對此,部分歐盟成員國感到擔憂,他們認為中國的電動汽車制造商以“不公平的低價”侵占了歐洲市場,提議應該開展“貿易戰”以保護本國的電動汽車工業。但這一提議遭到了歐洲最大汽車製造國德國以及歐盟行業官員的反對,歐盟多數成員國也表現出擔憂,他們質疑此舉會作繭自縛,傷及歐洲汽車產業,並害怕招致中國的對等反擊。
投資不僅僅是為了創造財富,更是一種洞察宏觀經濟的態度,見證社會演變與科技發展。我們一起,從大變局中看清發展趨勢,希望從不確定中找到確定。
狂呼金融研究所聚焦於新的社會發展形勢下,金融與經濟對當今世界日益凸顯的影響。以全面、理性的投資視角,洞察分析每一個趨勢與機會,為廣大投資者創造更高質量、更獨特的金融投資觀點。
狂呼,比一部分人更快、更准地看清市場,讓大眾洞察金融經濟的核心。
聯系我們 // 相關文章
早前,狂呼媒體曾發佈一文“人民幣跌破7.3的背後,或為中國出口帶來新機遇?”,當中與莊太量教授探討了人民幣貶值對於中國新能源車出口的利好“機遇”。未來5年,假如中國能利用人民幣貶值這一客觀條件,再加之中國的內部利好政策,將新能源汽車品牌大力推廣至全球, 或將能更好地佔領海外市場。憑藉著中國優惠的價格和同等價格下更具質量優勢的產品,在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將能獲得更大的競爭優勢,從而讓新能源汽車出口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新活力。
近日,在德國慕尼黑國際汽車展IAA 2023上,中國電動汽車大出風頭並引來了各方熱議。狂呼媒體曾發佈一文“中國新能源電車加大出海力度,2025年或佔歐洲市場15%!”,當中揭示了中國品牌制造的新電動汽車在歐洲市場中的占比在日益猛增。到2025年,至少有11款全新的中國電動車將在歐洲推出。這意味着,在未來几年里,歐洲市場將可能面臨着中國電動汽車的“圍攻”,而這一趨勢令歐洲國家焦慮不已。縱觀歷史上的發展,雖然60年代的日本車、90年代的韓國車以及2008年的特斯拉出現,都曾對德國汽車工業及其產業鏈形成巨大的沖擊,但這一次來自中國的“競爭”卻與之前的都大為不同。在這場競爭中,中國最核心的優勢在於,它擁有未來車型的核心部件“電池”,而電池占據一台車成本的一半。因此,中國在成本控制方面將具備難以追趕的優勢。
對此,2023年9月11日,部分歐盟成員國感到擔憂,他們認為中國的電動汽車制造商以“不公平的低價”侵占了歐洲市場,提議應該開展“貿易戰”以保護本國的電動汽車工業。目前,法國政府正在向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施壓,期待她在即將舉行的年度“盟情咨文”中發布對中國電動汽車開展“反傾銷調查”的相關消息。這些呼吁源於以法國為首等歐洲國家的擔憂,若真正發起此類調查,有可能為歐盟向中國汽車額外徵稅提供合法依據。
但這一提議遭到了歐洲最大汽車製造國德國以及歐盟行業官員的反對,歐盟多數成員國也表現出擔憂,他們質疑此舉會作繭自縛,傷及歐洲汽車產業,並害怕招致中國的對等反擊。
作為歐洲最大的汽車製造國,德國反對任何懲罰性舉措,其主要汽車品牌嚴重依賴中國市場,任何貿易戰都會帶來巨大損失。此外,有三名歐盟貿易外交官員也對這項舉措抱有強烈懷疑,他們均表達了對反傾銷調查成功實施的悲觀預期。其中一名代表公然指出,“這根本不可能成功”。所謂的反傾銷調查,更像是一場沒有勝算的貿易戰。一位汽車行業高級官員也提出了類似的觀點,他稱這次的反傾銷調查是“法國無事生非”。如果按照法國提議的情況發展下去,沒人願意和中國打一場針鋒相對的貿易戰。以大眾汽車為例,這場貿易戰可能會導致這個汽車巨頭的破產。對大多數企業甚至是國家而言,貿易戰都不是好事。而且,如果在針對中國的反傾銷調查中走得太遠,可能會對整個歐洲經濟造成嚴重的沖擊。
實際上,法德兩國之所以立場不同,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利益問題
首先,歐洲汽車制造企業,特別是法國的雷諾和斯特蘭蒂斯等廠商,似乎對中國汽車制造商在本土市場的崛起感到恐懼。他們擔憂的是,隨着中國汽車制造商的出口量逐漸增加,其本土市場的份額可能會受到嚴重擠壓。
至於德國方面則擔憂,如果歐盟真的向中國揮起反傾銷的大棒,德國的汽車市場有可能會首當其沖,遭受反擊措施的影響。除了德國以外,歐盟多數成員國也并不贊同進行反傾銷調查。他們擔心這將激發全面貿易戰,進一步升級與中國之間的貿易緊張局勢。
歐盟正在努力尋找一種微妙的平衡,例如在減少對華依賴的同時,仍能繼續與中國保持貿易往來。在這種情況下,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ACEA的負責人德弗里斯提出了一種更為平衡的處理方式。她呼吁對中國電動汽車所帶來的威脅進行更公正的評估,更多地關注強有力的產業戰略,以便更好地支持歐洲的汽車制造商。
目前,比亞迪、長城、上汽名爵等總部位於中國的品牌正推進在歐洲的發布戰略,由於能夠大規模生產價格更低的電池,這些企業愈來愈有能力在成本上與歐洲主要企業展開競爭,這讓歐洲感到了“威脅”。儘管在本月慕尼黑車展上,歐洲汽車制造商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實力感到擔憂。歐洲車企高管稱,中國同行在開發價格更低、更便於消費者使用的車型方面居於領先地位,而他們正在努力降低電動汽車生產成本,以在這一方向上追趕并超越中國車企。
但是,歐盟在這類敏感問題上啟動反傾銷調查的可能性并不大。因為沒有得到足夠的行業和成員國的支持,做出這樣的決定顯然是不明智的。
縱觀全球市場,消費者在作出選擇時並不以“政治目的”作為首要考慮因素。莊教授和我們分享到,中美的政治問題不能主導消費者的選擇,因為終歸商業買賣,消費者追求的更多還是“性價比”,而不會受國際關係從而影響本質。同一個功能性產品,若價格相差甚多,消費者則會更大可能性選擇價格更低但質量相距不大的產品。
從這一次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出海戰略,到今天發生的歐盟反傾銷調查事件。回顧近幾年國際上經濟環境的改變,讓我們深刻認識到,人們一直追捧的“自由市場”並不存在。當自由市場有利於掌握著權利的一方時,自由市場就是正確的。但如果他們在自由市場中失利時,自由市場的規則則變為無效。而我們作為聰明的投資者,應該如何從這樣的環境中洞悉有利機會?
在如此動蕩的金融市場中,你會選擇怎樣投資?
一起深入了解資深投資者的美股交易策略。在投入股市之前,多認識美股市場,才可提高投資回報率。關注狂呼“個股分析”欄目,緊密跟蹤美股走勢,尋找更多投資機會。
點擊此處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