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Coinbase推出整合錢包、社交、支付與迷你應用的新平台Base App,旨在讓鏈上體驗更簡單、實用,推動加密技術真正融入主流生活。
在過去十年裡,加密產業經歷了從默默無聞到全球矚目的飛躍,但其主流化始終面臨一道關鍵門檻:如何讓鏈上技術真正融入日常生活?從加密交易所到金融服務平臺,再到如今全功能應用的探索,產業巨頭們紛紛意識到,唯有打造簡潔易用、用途廣泛的應用體驗,才能觸及更廣泛的用戶族群。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Coinbase正式揭曉了其下一步雄心,打造一個鏈上世界的“超級入口”。
Coinbase推出了一款“萬能應用程式”Base App,將原有的Coinbase Wallet陞級爲集社交、迷妳應用、交易咊USDC即時支付於一體的“萬能應用”,旨在讓更多人加入加密經濟。

從交易所到超級應用
微信與支付寶之所以被稱為“超級應用”,是因為它們成功地將支付、通訊、社交、叫車、購物與政務等功能整合於同一平台,極大地簡化了用戶的日常操作流程。在中國,它們已不僅僅是工具,而是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數位基礎設施。這種全功能、一站式的應用形態長期以來被視為金融科技發展的理想模式,也被西方科技企業羨慕與效仿。
然而,儘管這種超級應用模式在亞洲市場極具吸引力,西方國家卻遲遲未能複製其成功。原因在於多方面,包括監管限制、用戶隱私觀念差異、數據整合的技術挑戰,以及現有科技平台間的激烈競爭。例如,在美國,用戶傾向於將支付、社交與通訊服務分散在不同應用中使用,而非集中於單一平台。
即便如此,一些西方科技巨頭仍未放棄超級應用的夢想。Meta(原Facebook)與X(原Twitter)等平台近年來相繼嘗試整合多項功能,包括即時通訊、電子支付、短影音與電商等,試圖將自己打造成“西方的微信”。不過迄今為止,這些嘗試尚未取得明顯突破,主要仍局限於平台自身用戶的社交與媒體互動範疇。
作為加密貨幣領域的領頭羊之一,Coinbase也開始朝這一方向邁進。該公司意識到,若僅依賴用戶買賣加密貨幣的手續費收入,將使業務高度依賴市場波動,缺乏穩定性。因此,它開始尋求以“實用性”為導向的發展路徑,希望透過推出更多元化的應用場景,吸引不熟悉甚至尚未接觸加密貨幣的新用戶。
這一戰略的核心體現是Coinbase推出的Base區塊鏈與全新Base App。該應用不僅是用於交易的平台,更是一個試圖實現整合身份、支付與Web3功能的超級入口。Base App基於以太坊Layer 2 Base生態,用戶可在社交動態中實時査看好友交易、直接兌換代幣,竝通過Farcaster協議實現內容創作者的收益變現。
此外,Base App還內寘數百欵迷妳應用,支持NFC一鍵USDC支付咊加密聊天。Coinbase錶示,此擧旨在讓鏈上撡作像使用普通App一樣簡單,未來將逐步開放公測,竝邀請開髮者集成“Sign in with Base”功能。Coinbase希望透過Base App,不再僅是加密交易的中介,而是建立一個具有主流吸引力的去中心化應用生態。
為支撐這一願景,Coinbase同步推出了兩項關鍵配套工具:一是Base Account,一種簡化使用者驗證與身份管理的機制,讓非技術背景的用戶也能輕鬆進入Web3世界;二是Base Pay,一個基於USDC穩定幣、結合Circle支付系統的快速結帳工具,旨在讓鏈上支付像日常刷卡一樣順暢。這些創新不僅服務於Coinbase的平台戰略,也標誌著加密科技向更廣泛應用場景的延伸。
Coinbase重新定義加密商業模式
目前,Coinbase正試圖透過與Shopify的合作,將加密支付推向主流零售市場。雙方共同開發的Base Pay是一種一鍵式的USDC穩定幣網頁支付功能,目前已在Shopify平台上向數萬家商家開通使用。根據Shopify產品經理的說法,這項功能將在年底前全面推廣,並且未來還將拓展至支援“點擊支付”的實體零售場景,使加密支付從線上滲透至實體生活。
為了進一步刺激用戶採用Base Pay,Shopify宣布將於今年稍晚推出一項獎勵計劃:凡是在美國透過Base Pay使用USDC結帳的顧客,將可獲得1%的現金回饋。這種現金回饋機制不僅與傳統信用卡的回饋策略看齊,更試圖將穩定幣支付塑造成一種便捷、安全、具誘因的消費選擇,有望吸引不熟悉加密貨幣的一般用戶嘗試新方式。
截至目前,Base區塊鏈的發展仍主要集中在開發者社群,實際使用者以技術愛好者與加密創建者為主。儘管如此,部分傳統金融機構也開始進場。例如,摩根大通上月宣布,計劃在Base區塊鏈上推出“存款代幣”/deposit tokens概念,象徵著主流金融對該網絡潛力的關注和初步認可。
Base區塊鏈的技術優勢之一,是它能在不到一秒的時間內,以不到一美分的成本完成支付。這使得它比現有大多數加密支付方案更高效、更經濟,也強化了其在微支付和高頻交易場景下的競爭力。支持者認為,這種低延遲與低費用的架構,將有助於推動加密支付進一步擴展到消費級應用,而非僅停留於投資與投機。
Coinbase正希望借助這些基礎建設與應用工具,推動加密貨幣的“去投機化”轉型,並強化其在內容創作者經濟中的角色。藉由Base App的推出,公司希望創造一個集身份、支付、社交與創作於一體的全新數位平台,讓創作者能以更低的門檻、更高的自主性,在鏈上變現其內容並掌握自己的數據與社群。
為吸引創作者與普通用戶加入這一生態系,Coinbase承諾將提供創作者獎勵資金,並免除App內聊天使用USDC的手續費。雖然短期內這些舉措可能不會為公司帶來明顯營收,但它們在策略上至關重要,因為這代表Coinbase正在佈局一個長期可持續、去中心化的用戶生態,而非單純依賴市場起伏賺取手續費。
這款消費者導向的新應用推出之際,正值整個加密產業出現政策與市場的“雙重順風”。美國政壇因總統大選趨勢而轉向更加親加密立場,預計國會近期將通過一項明確的加密監管法案,為產業未來奠定制度基礎。Coinbase亦趁勢與美國運通合作推出首張加密信用卡,並與Stripe聯手開發USDC支援的支付接口,快速擴張其產品版圖。
Coinbase執行長Brian Armstrong對此戰略的終極目標表達得十分明確。他表示,Coinbase與合作夥伴的共同願景是讓USDC穩定幣在全球範圍內取代目前由Tether主導的USDT,成為市佔第一的穩定幣。同時,他也立下另一個宏大目標:在未來五到十年內,將Coinbase打造成“全球第一的金融服務應用程式”,一個整合身份、支付、創作與社交的加密超級平台。
這場由Coinbase發起的超級應用革命,或許不僅關乎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的重塑,更是一場關於數位主權與金融民主化的深層探索。在這個日益去中心化的未來世界中,誰能率先讓普通用戶真正“擁有”自己的資產、數據與身份,誰就有可能定義下一個時代的數位生活方式。對Coinbase而言,Base App不僅是一次產品升級,更是一場價值觀與未來架構的全面賭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