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加拿大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商業挑戰,全球經濟變化與美加貿易緊張局勢加劇,導致企業和消費者信心下降,成本上升,通貨膨脹壓力增加,經濟不確定性影響着投資和消費決策。
隨着全球經濟形勢的不斷變化,加拿大的商業環境也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特別是在美國與加拿大之間的貿易緊張局勢加劇的背景下,企業和消費者的信心正經曆着嚴峻考驗。
貿易沖突不僅影響了商品的進出口,還導致了成本的上升,并加劇了通貨膨脹的壓力。與此同時,加拿大企業和消費者也開始對未來的經濟走勢感到憂慮,這種不確定性已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投資和消費決策。如何應對這些挑戰,并在不確定的全球經濟環境中保持穩定,成為了當前加拿大經濟發展的關鍵問題。
加拿大企業憂慮經濟衰退,投資與招聘計划減緩
近日,據加拿大央行的兩份報告顯示,受美國關稅不確定性的影響,第一季度企業和消費者信心有所下降。
加拿大央行發布的商業前景調查指出,目前有32%的公司在制定計划時假設未來一年加拿大將陷入經濟衰退,這一比例高於過去兩個季度的15%。“金融、經濟和政治形勢的不確定性依然是企業最為關注的問題,而這種不確定性在本季度急劇上升。”
此外,調查結果還顯示,預計未來一年銷售額將增長的企業比例為43%,低於2024年第四季度的53%,同時,企業在機器設備投資方面的計划也有所減少。
受訪企業中,31%預計未來一年將增加對機械設備的投資,而上一季度這一比例為48%。約有22%的企業表示,不確定性抑制了其投資計畫,這一比例為自2017年有相關數據以來的最高水平。
與此同時,預計未來一年將增加員工數量的企業比例也從去年第四季度的45%下降至32%。報告指出,“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許多企業正在推遲與投資和招聘相關的重要決策,直到經濟前景變得更加明朗。”
商業前景調查還顯示,企業不再預期其投入價格的增長會放緩。三分之二的企業認為,全面徵收關稅將推高成本,許多企業表示將因此提高商品售價。
除了企業以外,消費者信心也受到嚴重影響,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感到未來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導致他們在消費決策上變得更加謹慎。
加拿大消費者擔憂就業保障,消費信心大大受挫
由於持續的貿易沖突,尤其是加拿大與美國之間的貿易關系緊張,消費者對就業保障的擔憂大幅上升。報告中特別指出,這一趨勢在依賴跨境貿易的行業中表現得尤為明顯,許多人擔心這種不穩定的貿易環境將導致工作機會的減少和失業的風險增加。報告提到,“尤其是對於那些依賴加拿大和美國之間貿易的行業,從業人員更為擔憂。”
以汽車制造和木材產業為例,這些行業對加拿大和美國之間的貿易往來極為依賴。早前,美國總統特朗普曾宣布,對所有美國以外的進口汽車徵收25%關稅。作為美國汽車進口大國之一的加拿大,貿易沖突使得加拿大本土的汽車行業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從而加劇了勞動市場的不穩定性。
隨着貿易衝突加劇,人們對就業保障的擔憂上升。加拿大消費者預期調查發現,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表示計划減少或已經減少整體支出。自2024年上半年以來,表示減少支出的消費者比例首次出現了上升。
此外,消費者也預計關稅將抬高生活成本。根據加拿大央行在1月29日至2月25日期間進行的消費者調查,消費者的短期通膨預期在第一季度上升,這是自2022年以來的首次走高。在經濟前景不明的情況下,消費者更傾向於釆取保守的財務管理策略,減少不必要的消費支出。
這些消費趨勢與全球經濟的整體動蕩密切相關。尤其是在美國宣布實施所謂的互惠關稅之前,全球股市已經因擔憂經濟衰退而大幅下跌。消費者信心的下降與全球市場的不確定性密切相連,這種情況在加拿大尤其突出。
目前,加拿大央行的下一次利率決議和貨幣政策報告將在4月16日公布。上個月,央行已經將基准利率下調了四分之一個百分點,降至2.75%。在全球貿易緊張和經濟不確定性加劇的背景下,加拿大央行釆取了更為寬松的貨幣政策,以支持經濟增長。
該會議的審議摘要表明,若非受到美國關稅帶來的巨大不確定性,聯邦儲備可能會選擇維持利率不變。與此同時,加拿大正面臨滯脹困境,全球貿易沖突帶來的挑戰加劇了成本上升與經濟增長放緩的雙重壓力。
加拿大或面臨滯脹困境,全球貿易戰帶來新挑戰
滯脹亦稱為“停滯性通貨膨脹”,是指在經濟增長放緩的同時,物價持續上漲并且失業率保持在較高水平的一種經濟現象。報告中指出,困擾企業和消費者的三大擔憂:成本上升、經濟增長放緩和高失業率,正是滯脹的潛在成因。
專家普遍認為,關稅政策的實施几乎不可避免地會導致滯脹的局面。關稅不僅直接推高了商品價格,還間接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買力和企業的生產成本。隨着產品價格的上漲,消費者的需求下降,這可能會導致企業減少生產并進行裁員,從而進一步加劇失業問題。
但一些經濟學者認為,當前的滯脹可能不會像20世紀70年代那樣嚴重。
上世紀70年代,由於石油價格的劇烈波動,全球經濟經曆了大規模的價格上漲,導致了廣泛的經濟衰退。然而,在當前的情況下,盡管加拿大的物價受關稅影響上升,但專家認為這只是“一次性沖擊”,不太可能對整個經濟系統產生長期的負面影響。
學者們進一步解釋道,由於加拿大的經濟結搆與70年代大不相同,而且此次關稅引發的物價上漲更多是短期沖擊,因此即使物價上升,也不大可能像七十年代那樣引發深度的經濟衰退。專家普遍認為,雖然當前的經濟不確定性給消費者和企業帶來挑戰,但這場滯脹的影響或許會比曆史上的滯脹輕微得多。
盡管當前的經濟挑戰令人擔憂,但也為加拿大經濟結搆的韌性提供了新的考驗
全球貿易沖突、通貨膨脹壓力以及不確定的市場環境正在深刻影響着企業的投資決策和消費者的消費行為。然而,正是在這樣的經濟壓力下,加拿大的經濟結搆也面臨着自我適應和調整的巨大機會。曆史經驗表明,每一次經濟危機雖帶來短期的痛苦,但也往往促使創新、推動產業轉型,進而為未來的繁榮鋪平道路。
隨着經濟形勢逐漸明朗,政策的調整和市場的自我修復能力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通過優化國內產業鏈、推動綠色經濟轉型以及加強科技創新,加拿大有機會在全球經濟動蕩中找到新的增長點。同時,加拿大若能加強與國際伙伴的合作,參與全球供應鏈的重搆,這不僅有助於緩解貿易沖突帶來的不利影響,也能夠為本土企業提供更多的出口機會和市場空間。面對未來,只有不斷改革和自我提升,加拿大才可能在全球經濟大潮中立於不敗之地,迎接更加繁榮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