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特朗普對全球徵收高額關稅,引發市場動蕩并加劇經濟衰退擔憂,多個國家被迫與美國重新談判,全球貿易格局成為博弈焦點。
上周,美國總統特朗普決定對幾乎所有國家徵收至少10%的基準關稅,並對約60個貿易夥伴徵收最高可達50%的關稅。這一措施引發全球市場遭遇大規模拋售,金融市場的動盪更是加劇了對經濟衰退的憂慮。
隨著恐慌蔓延,許多國家從上周開始陸續紛紛“低頭迎合”特朗普的要求,試圖通過重新談判來減少關稅對本國經濟的影響。今天,據白宮內部官員透露,全球50個國家已經開始尋求與美國進行新的貿易談判。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已經成為了全球經濟博弈中的重要棋子,通過此來操控全球貿易格局,以滿足他的利益需求。未來的發展趨勢是否能繼續延續他的“劇本”?我們靜觀其變。
特朗普“對等關稅”:引發全球經濟震蕩
上周,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啟動了全面的新對等關稅政策。這一關稅政策被認為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國際貿易秩序的最大變化,白宮公布了一份包含約100個國家的名單,列出了美國將對這些國家徵收的關稅稅率。
該政策規定,從4月5日起,美國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至少10%的基准關稅。被徵收基准關稅的國家較少,僅包括:英國、新加坡、巴西、澳大利亞、新西蘭、土耳其、哥倫比亞、阿根廷、薩爾瓦多、阿聯酋和沙特阿拉伯。
此外,特朗普對包括歐盟和中國在內的約60個貿易伙伴徵收了更高的關稅,這些國家被描述為“嚴重違規國”/worst offenders,“嚴重違規國”是指那些對美國商品徵收更高關稅、設置非關稅壁壘,或者釆取美國政府認為損害美國經濟目標的措施的國家。這一稅率將於4月9日起生效。
被加徵高額關稅的主要經濟體包括:
歐盟:20%
中國:34%
越南:46%
泰國:36%
日本:24%
柬埔寨:49%
南非:30%
台灣:32%
在新關稅的發布后,被影響的國家及地區也立即表明自身的態度
台灣發言人表示,“這一稅率未能准確反映台美經貿的實際情況,對台灣來說不公平。”她進一步指出,行政院已經指示經貿談判辦公室槃點這一高額關稅的合理性,并將向美國貿易代表提出嚴正交涉,要求明確解釋。
澳大利亞總理表示,這一措施“毫無邏輯基礎”且“完全沒有必要”,但他同時表示,澳大利亞不會通過徵收關稅來進行報復,而是希望重回談判桌。
瑞典總理表示,“我們不希望不斷增加貿易壁壘,也不希望爆發貿易戰。我們希望與美國一同回到合作與貿易的軌道上,讓兩國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
韓國代理總統表示,“全球貿易戰已經成為現實,政府必須集中全力應對這場貿易危機。”
哥倫比亞外交部長表示,“我們正在研究這些措施,尤其是如何保護國內產業和我們的出口商。”
巴西政府也在聲明中表示,“我們正在評估所有可能的措施,以確保雙邊貿易的互惠性,并考慮通過世界貿易組織捍衛國家的合法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新的關稅措施中對中國商品增加了34%的關稅,加上已存在的20%的關稅后,美國對中國的關稅水平將至少達到54%。因此,中國成為這一新關稅政策中受打擊最重的國家。
而在特朗普公布對等關稅后,中國商務部已發表聲明,堅決反對這一決定,并表示將釆取必要的反制措施以維護自身利益。商務部指出,美方聲稱在國際貿易中遭遇不公平,基於所謂“對等”原則提高對所有貿易伙伴的關稅,這種做法不僅忽視了多年來多邊貿易談判的成果,也無視美國在國際貿易中長期獲利的事實。
但是,僅僅過去數天便傳出最新消息,約50個國家也在尋求與美國進行新的貿易談判,以應對這一變化帶來的影響。
全球50個國家及地區:尋求與美國新的貿易談判
今天,特朗普政府內的兩名內閣成員暗示與個別國家進行談判的可能性。美國財政部長表示,特朗普已經為自己創造了最大的籌碼,並透露已有50多個國家向美國提出要求,希望降低非關稅貿易壁壘、降低關稅以及停止貨幣操縱。農業部長也支持這一觀點,並表示有50個國家正在與白宮進行溝通。
目前,白宮和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尚未公布具體有多少國家在尋求談判,但據相關資料顯示,包括歐盟在內的多個貿易夥伴已表示希望達成協議。具體如下:
印尼稱不會對美國關稅採取報復措施 -
印尼對特朗普對其徵收32%新關稅的決定做出了首次回應。作為東南亞最大的經濟體,印尼表示將通過外交手段和談判尋求達成互利的解決方案,而非選擇報復措施。
印尼首席經濟部長在一份聲明中指出,“我們的做法是基於對雙邊貿易關係長期利益的考量,並旨在維護投資環境及國家經濟穩定。”他強調,政府將全力支持可能受到影響的產業,特別是服裝和鞋類等行業,以減輕關稅帶來的負面影響。
此外,他還表示,印尼政府將尋求加強與歐洲國家的貿易關係,以此作為替代美國和中國的貿易策略。政府此前也已宣布,將派遣高級代表團前往美國,直接與華盛頓進行貿易談判,尋求解決方案。
越南尋求推遲對美國徵收46%關稅 -
越南在最後一刻向美國請求推遲對其所有進口產品徵收46%的高關稅。
越南前總統表示,他已經任命副總理為與美方進行協商的主要聯絡人,旨在“盡快達成協議”。專家指出,這一新關稅將對越南的海鮮、服裝、鞋類、木材、電子產品和智慧型手機等產業造成最嚴重的影響。像Nike/耐克和Adidas/阿迪達斯等公司可能會縮減在越南的生產規模,這可能導致工廠規模縮小並引發裁員。
目前,越南共產黨總書記林鄭月娥已經向美國總統特朗普發函,要求將關稅措施推遲至少45天。此外,林鄭月娥還表示希望能在下個月與特朗普會面,討論並達成關於該問題的最終協議。
特朗普上週五表示,他與林鄭月娥進行了“非常富有成效的”通話,並透露林鄭月娥希望就關稅問題達成協議。儘管如此,在新關稅政策的背景下,有跡象顯示越南的經濟增長正在放緩。據相關資料顯示,越南今年第一季度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為6.93%,略低於去年第四季度的7.55%。
台灣經濟體考慮與美國實施零關稅 -
台灣提出,作為與美國談判的基礎,希望以零關稅為起點,而非對特朗普對台灣徵收32%新關稅進行報復。鑑於台灣經濟體對貿易的高度依賴,經濟無可避免地會受到關稅影響,這種影響可以降到最低。台灣希望透過談判來化解貿易壁壘,並建議從台美之間達成“零關稅”協議入手,並參考美國與加拿大及墨西哥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
台灣強調,將全力消除貿易壁壘,並表示台灣企業將增加對美國的投資。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的新關稅政策並不涵蓋台灣的主要出口產品半導體。台灣是全球半導體生產的重要基地,超過60%的晶片和90%的最先進晶片都來自台灣。上個月,全球最大的代工晶片製造商台積電,宣布將在美國追加投資1000億美元,顯示出台灣企業在美國市場的投資與貿易意圖依然強勁。
歐盟委員警告歐盟將“捍衛自身利益” -
歐盟主席表示,歐盟將“採取相應的反制措施以捍衛自身利益”,以應對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並將與合作夥伴密切合作,共同應對這一挑戰。
在與英國首相通話後,歐盟主席發表了上述聲明,指出英國已經面臨10%的關稅。她重申,歐盟將繼續致力於與美國進行談判,尋求解決方案。
歐盟委員會負責協調歐盟的貿易政策,並計劃於週一向歐盟成員國提交一份清單,提出對價值280億美元的美國產品徵收額外關稅。這些商品包括美國的肉類、穀物、葡萄酒、木材和服裝等。
這些報復性措施主要是回應特朗普政府對鋼鐵和鋁的高關稅,而不是上周宣布的更廣泛的互惠徵稅政策。自周三起,歐盟的27個成員國將對鋼鐵、鋁和汽車出口徵收25%的關稅,並對幾乎所有其他商品徵收20%的“互惠”關稅。這些新徵稅,將影響到歐盟對美國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
以色列總理在白宮會談期間惇促削減關稅 -
以色列總理表示,他希望在下週與特朗普於華盛頓會晤時,能夠說服特朗普取消對以色列徵收的關稅。
他在談及關稅問題時表示,“我希望能在這個問題上提供幫助,這就是我們的目標。”他還強調,“我是第一位與特朗普總統就這一對以色列經濟至關重要的問題進行會談的國際領導人,也是第一位外國領袖。”
根據特朗普的關稅計劃,來自以色列的商品將面臨17%的美國關稅。以色列財政部的一位高級官員早前透露,該國的目標是將這一關稅率降至10%。
上週,以色列宣布計劃取消對美國進口產品剩餘的關稅,只有2%的產品仍需徵稅,主要是高端機械和醫療設備。然而,以色列製造商協會警告以色列總理,新關稅可能會對以色列經濟造成高達30億美元的損失,並可能導致數千人失業。
同時,以色列鑽石交易所的負責人也致函以色列總理,惇促他確保特朗普不會對以色列的鑽石出口徵收關稅。以色列鑽石交易所的負責人在信中寫道,“如果不採取行動,可能會對數千個家庭的生計造成嚴重影響。”
特朗普“劇本”初步實現:全球關稅博弈下的挑戰
面對特朗普提出的對等關稅政策,許多國家已經開始“跪下妥協”。這些國家不得不調整自身的經濟戰略,以應對突如其來的關稅增加,尤其是那些依賴與美國的貿易關系的國家。
在這一過程中,特朗普顯然已經實現了他“劇本”的第一步。他通過單方面調整關稅政策,成功迫使許多國家在壓力面前做出妥協,進而削弱了這些國家在全球貿易中的獨立性和談判優勢。通過關稅杠杆,特朗普能夠以較小的代價推動全球經濟秩序向有利於美國的方向發展,無疑達到了他重塑全球貿易格局的目的。
然而,接下來的局勢仍然充滿變數。特朗普是否能夠繼續利用全球各國的關稅政策來收割市場,繼續獲得自己想要的利益關系,仍然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雖然一些國家暫時做出了妥協,但長期來看,這樣的關稅政策可能會引發貿易伙伴之間的反擊,甚至加劇全球貿易的動蕩和不確定性。特別是那些無法接受美國單方面強硬政策的國家,可能會聯合起來對抗美國的貿易霸凌行為。
與此同時,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也讓一些全球性企業面臨重大挑戰。許多美國跨國公司依賴全球供應鏈進行生產,特別是在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的制造基地。隨着美國對這些國家徵收更高關稅,這些企業的生產成本將大幅上升,利潤空間被壓縮。這將迫使這些公司重新評估生產布局,考慮是否將生產線轉移到其他地區,或者將增加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然而,全球市場的反應也并非單一。部分國家雖然在特朗普的關稅政策面前暫時低頭,但他們也在尋找反制措施,以保護本國的經濟利益。隨着國際社會的不斷變化,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是否能夠長期維持并繼續帶來預期的效果,仍然需要觀察。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几年內,全球貿易格局將持續動蕩,特朗普是否能夠最終贏得這場“關稅戰”仍然不確定。
從金融市場的角度來看,這一消息被視為偏“利好”。市場參與者普遍認為,特朗普此次實施的對等關稅更多是一種談判策略,而非意圖通過加重部分國家的關稅來影響美國的商業和品牌,例如Nike。因此,金融市場可能會對這一舉措產生較為積極的反應。下周,市場將如何對特朗普關稅政策及其最新動態作出反應?值得投資者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