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這几年,對於留學的濾鏡大家看得越來越清晰。經濟大環境不好,留學歸來的人才們再接受國內薪酬時,都有着和自身預期非常大的落差。“海歸碩士”也變成不再是一個增加個人背書的強吸引力。但,留學的目的到底為的是獲取一份高收入、高頭銜的職位還是提高自己看待世界的思維能力和格局,這個點值得我們關注。
在“速食”成為主流的視聽傳播時代,社會每天都在產生大量信息。而應該探討的深度,卻永不止於話題或事件本身。我們一起,從社會發展中洞察有價值、有趣、有爭論點的生活方式及現象。
狂呼社會研究所聚焦社會變革下不同的聲音,向外延申社會背景、文化背景的思考深度,以多角度剖析、獨特的社會視角,引領大眾感知社會的“人間百態”。
狂呼,為每一個社會現象或事件的背后,提供具有探討價值的觀點,始於洞察、終於啟發。
聯系我們 // 相關文章
在如今的就業環境下,留學投入和回國后的薪資不對等,是很多海歸留學生都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留學似乎不再是一項雙贏投資,而是一場幻滅的大型消費。雖然薪資水平與畢業院校、行業崗位、就職年限等都有很大的關系,不過一些海歸對留學投入回報比的看法,也在發生改變。
案例1:
“我出國念書的時間比較早,初三畢業就去美國了,高中、大學和研究生都是在美國念的,后邊還回去讀了兩年博士,不過沒讀完就肄業回國工作了。算起來,我在美國待了11年,花掉的錢少說也有300萬。” 2018年10月,我回國的第一份工作,是北京的一家民營企業,月薪1.5萬。因為公司偏遠,我住得也很遠,基本算六環了,租房每個月2000多,還算比較便宜。再加上公司也有午飯供應,所以花的錢也不多,倒是可以攢下來一些錢,不過每次攢下來一點,出去旅游玩了兩趟之后就沒有。
案例2:
“我本科是英語專業,大學期間就和父母商量好了要去國外讀一個研究生。當時的想法倒不僅僅是為了一個學位,只是覺得做了4年的英專生,總歸要體驗一下英語母語國家的人是怎么生活的。”因為是抱着這樣的心態出國留學的,我也就從來沒有什么要在几年內賺回留學資金的想法。我現在在一所小學當英語老師,前年靠家里全款買了車,去年也貸款買了房。但是,我的月薪只有三千多。
案例3:
“我是在國內學了醫學相關的專業,本科上了5年,決定去學制更短的英國讀一年研究生。雖然是在倫敦,不過我住的房子比較便宜,我平時吃的也不多,所以這一年算上學費在內一共花了30至40萬元。” 在我入職的前一年,我的師姐跟我說,企業現在都很缺人,尤其是有留學背景、英語好的員工,叫我不用太擔心。回國之前,我對自己薪資的最低預期是稅后一萬塊,但我完全沒有想到,去年就業形勢這么不好。很多我想去的公司都不招聘了,投簡曆四處碰壁,要么收到拒信,要么干脆杳無音訊。
后來我只好不斷地降低自己的要求,找了一家在北京的醫藥類500強外企,月薪稅前9千到一萬左右。雖然說工資不是很高,但是其實生活是沒有什么問題的。這几年身邊朋友的例子,讓我慢慢地一個更客觀的角度去看待留學濾鏡。我知道當中有一些朋友是家里賣了一套房供他們去留學,所以回國后大家的心里落差難免都非常的大。因為現在的經濟環境下,學曆和收入早已不再是強相關,而“海外碩士”這個頭銜,給個體帶來的背書已經十分有限。
但是留學更多的是一個特別的經曆,它的時間價值更重要,可以讓你拓寬國際的視野,提高思辨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最關鍵的是,讓你在國外受到思維、文化等不同沖擊的時候,會激起你對世界的新思考一些新的觀念。而這個閃光點,才是很多企業尋找高薪人才的關鍵,如果一定要講求什么“回本心態”,還倒不如前几年拿這個錢去買房,可能投入產出比會更高,當然也可能更虧。
觀點1
留學的價值不能與賺取的工資直接掛鈎。不必拿讀書時投入的資金與畢業后賺取的工資做數字上的簡單比較,教育和遠行給一個人帶來的影響往往不在一朝一夕,也并非立竿見影,留學對一個人學識和閱曆上的提升是難以用金錢去量化的。
倘若真要把教育利益化,當成是一場商業投資,那去選擇高成本的出國留學,本身就是一個不明智的決策。教育的作用是用金錢無法量化的,而教育帶給人見識和才能的升級,也絕非一般的錢財可以統計。
留學到底值不值這個問題,確實很多東西沒法用金錢衡量,但是也不能因此就完全無視金錢上的投入和回報。讀大學的費用對美國的中產階級來說也是巨款,20萬美元大概可以供四口之家吃住開銷三年多,我認識好多美國朋友都是貸款上的大學,畢業后拼命工作四五年才剛剛還清了貸款。
但留學帶來的事業開拓、身在他鄉思考問題的新角度以及對文化沖擊下的創新力,是沒有辦法用回國后的薪酬高低而做直接的值不值得的最終決定。
但當然,許多家庭的基本目標是盡最大努力讓他們的孩子進入高等教育系統,以便在未來獲得一份高薪工作,所以有時候無法想像用這樣的投資動機去培養孩子的話,他們用盡了全家積蓄,最后也沒有達到目的的話會是一個怎么樣的結局。也許值得我們質疑的是,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裡,收入與教育水平之間的關係成正比吗?
觀點2
這几年,對於留學的濾鏡大家看得越來越清晰。經濟大環境不好,留學歸來的人才們再接受國內薪酬時,都有着和自身預期非常大落差。“海歸碩士”也變成不再是一個增加個人背書的強吸引力,取而代之的,反而是國內211、985重點大學畢業的本科學生,積累了三五年的工作經驗,在職場上會更為吃香。
海歸人數近几年來,只增不減。本以為,飄洋過海去國外鍍了一層金,回國后定是各名企眼中的香餑餑。然而現實卻是,在“2022年海歸就業力調查報告”中,數據說明,近3成海歸年薪低於10萬!海歸找工作陷入困境。但即使海歸的優勢越來越小,但作為海外留學生,在求職市場上給HR還是會帶來天然的“好感度”。HR普遍認為,海歸人才通常具備以下職場優勢。
跨文化背景:
留學生在海外學習和生活過程中,接觸到不同的文化和思維方式,具有更廣闊的視野和更開放的心態,能夠更好地適應國際化的工作環境。
外語能力:
留學生在海外學習期間,必須使用外語進行學習和生活,因此具有較高的外語水平,能夠更好地與國際企業溝通和交流。
學習能力:
留學生在海外學習中,需要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能力在工作中也非常重要。
國際化視野:
留學生在海外學習和生活中,了解到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文化和社會背景,具有更廣闊的國際化視野,能夠更好地理解和適應國際企業的文化和工作方式。
人際關系:留學生在海外學習和生活中,結交了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朋友,具有更廣泛的人際關系網,這些關系對於求職和職業發展都非常有幫助。
以上五點,用人單位也會作為考核海歸候選人的重要指標,務必是用較高性價比的薪酬,找到最復合型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