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聖路易斯已擁有400多年的曆史,制造水晶的流程繁復,包括燒制、冷卻、制模、打磨、鑄刻、鍍金,以至質量檢定及包裝等等,實現了讓技術和工藝完美結合在一起,給當今帶來了一份古典、奢華的內涵美。聖路易斯靠着精湛的工藝和絕美的設計,至今依然作為“罕見的奢侈品”得以生存,但卻只有不到5人知道聖路易水晶的確切配方。而作為法國傳統工藝的代表,聖路易斯被愛馬仕集團收購,更是重新喚起傳統工藝的青春,帶來全新的發展機遇。
投資不僅僅是為了創造財富,更是一種洞察宏觀經濟的態度,見證社會演變與科技發展。我們一起,從大變局中看清發展趨勢,希望從不確定中找到確定。
狂呼金融研究所聚焦於新的社會發展形勢下,金融與經濟對當今世界日益凸顯的影響。以全面、理性的投資視角,洞察分析每一個趨勢與機會,為廣大投資者創造更高質量、更獨特的金融投資觀點。
狂呼,比一部分人更快、更准地看清市場,讓大眾洞察金融經濟的核心。
聯系我們 // 相關文章
法國水晶界的“神話”
當你走進Saint-Louis/聖路易斯的水晶世界,“奢華、典雅、夢幻”這些詞將在你的腦海不斷回響,它向世界傳達着其獨特的皇家風范。聖路易斯是法國最古老的玻璃製造商,其歷史可追溯至1586年。從16世紀發展至今,除了流傳百年的精湛工藝,工匠亦不斷激發靈感、揉和現代美學,開辟水晶的全新面貌。
1586年,在法國東北部孚日山脈聖路易斯森林公園山谷中的一個小村莊里,誕生了歷史上的聖路易斯工坊。1661年,法王路易十四在開始親政之時,法國面臨著巨大的經濟危機,路易十四透過戰爭與稅收來提高皇家的收入與貨幣流通,但不斷提高的工業稅收,使得很多廠商紛紛出走。路易十四為了挽回在工業製造上的頹勢,利用皇家資產一口氣購買了二十多家玻璃製造商,其中之一便是其用來與威尼斯玻璃工廠較量的Campagnie des Glaces,也就是聖路易斯的前身。在買下玻璃工廠后的這段期間,路易十四極盡所能地想要得到玻璃的製作秘訣,甚至為了得到煉造玻璃的配方,他還雇用了商業間諜,去打探英國製玻工藝的秘密。
截止現在,聖路易斯已擁有400多年的曆史,制造水晶的流程繁復,包括燒制、冷卻、制模、打磨、鑄刻、鍍金,以至質量檢定及包裝等等,實現了讓技術和工藝完美結合在一起,給當今帶來了一份古典、奢華的內涵美。
水晶配方破解的新商機
一百多年以來,英格蘭壟斷了歐洲的水晶制作工藝,歐洲皇室的餐桌上,也一直被英國水晶所占據。通過聖路易斯的不懈努力,在1781,它在嘗試用“鉛物質”制造彩色玻璃時,卻意外地創造出了水晶,這項發明次年還獲得了國家科學院的認可。1767 年,路易十五國王授予聖路易斯“皇家水晶” /Cristallerie Royale de Saint-Louis稱號。在1830年期間,法國大革命后的新興貴族推崇新餐桌藝朮,即每一種酒需搭配一款酒杯。聖路易斯也隨之開啟了餐具領域的探索,引領了風靡一時的“使用整套酒具的餐桌文化”:除了花卉、燈燭、食物外,各種水晶酒具和器皿能令餐桌更添一份獨特的格調。
至今,聖路易斯所有水晶杰作均由擁有“法蘭西最佳工匠”稱號的頂級玻璃吹制工匠和切割師制作,每人都有不可比擬的傳統技藝,比如:水晶玻璃吹制、手工玻璃刻花、手工雕刻、24K金及鉑金的手工裝飾製作。整個制作流程相當繁瑣復雜,水晶通過吹制、冷卻、切割、打磨、鍍金、拋光,在完成全部30至35道工序后,才能誕生一個閃耀的水晶產品。
聖路易斯是工匠精神與高雅審美的代表,將典型歐式復古杯進行了傳承與創新,開拓出一個新的藝術趨勢。發展至今,聖路易斯已推出非常多經典系列產品,其中最受大眾關注的為以下。
水晶紙鎮 - 中國消費者喜愛
聖路易斯是目前法國僅存的擁有紙鎮珍貴技藝的公司,運用了套色和著名的意大利MILLEFIORI千花工藝(在意大利語中意為“千朵花”)。每一代工匠都從藝朮潮流思想和生活中汲取養分,共同編織水晶紙鎮的奇幻世界。
工匠們將熔融的玻璃切割成數百上千根水晶棒,拉伸至像鉛筆一樣薄,然后將其切成不同圖案、顏色的小塊,再按其分類到模具中進行填充。 關鍵的一步,則是將熔化的水晶,定格在滿是小玻璃花的模具里,打造出三維效果,最後再經工匠手工添加水晶球表面上的裝飾。經過高溫的熔煉與反復打磨,才能讓天馬行空的想法在小小的水晶球里定格、綻放,頗具視覺觀賞性與收藏價值。在國外,制作一枚價值5000美元的水晶紙鎮產品需要100多朵小玻璃花填充,並且此過程需要5個人、工作兩個月才能完成。
在聖路易斯遇到發展危機時,也是水晶鎮紙救了它。聖路易斯發現了一個願意為其產品支付數千美元的小眾收藏家網絡平台,因此基於中國傳統設計出十二生肖的年度限量版系列,在2023年量身訂造了售價為4314美元的“兔年水晶鎮紙產品”。如今,聖路易斯在歐洲、中國和北美都有大量的買家,其水晶鎮紙產品更是受到了全球各地消費者的追捧和喜愛。
TOMMY系列 - 致敬士兵
深受大家喜愛的TOMMY系列圖案,於1928年首次亮相,由Joseph Bleichner設計,用於紀念英國士兵(稱為“Tommy”)的皇家午宴。自誕生起,TOMMY系列一直是聖路易斯的經典作品,即使經過八十多年來時間考驗,看起來卻仍然那么時尚。它以星型為基礎,採用多達6種不同的切割工藝:鑽石切割、珠形切割、星形切割、帶狀切割,和寬葉切割和窄葉切割,通過“致敬士兵”作為設計創作靈感,展現了對士兵勇氣和奉獻精神的讚揚以表達對他們的敬意和感謝。
TOMMY實際上是兩層不同的晶體,一種是有色水晶,另一種是透明水晶。有趣的是,這個系列原來根本沒有名字。在1938 年,法國總統阿爾伯特·勒布倫/Albert Lebrun邀請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父親喬治六世國王前往巴黎附近的凡爾賽城堡,現場的每位賓客面前擺放着的9件聖路易TOMMY系列水晶器皿。國王問道:“這個叫什麼名字?” 因此,我們決定將其命名為“Tommy”,以向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服役的英國士兵致敬,因為他們被稱為“Tommy Boys”。TOMMY作為法國皇室御用系列、凡爾賽宮的常客,曆經了几十年仍舊備受歡迎,堪稱經典中的經典,是真正技巧和藝朮的結晶。到目前為止,它仍然是全球第一。
流傳百年製作工藝
聖路易斯靠着精湛的工藝和絕美的設計,至今依然作為“罕見的奢侈品”得以生存,但卻只有不到5人知道聖路易斯水晶的確切配方。成就一只絕美的水晶製品并不簡單,從上色或層層套色的十多層繽紛色彩,再加上繁複多樣的切割工法,每一細節的交錯運用,才能打造聖路易斯水晶最為迷人的風景。而究其聖路易斯可以淵遠流長的原因,正是它精致的水晶工藝,水晶的淨度與導熱性皆優於一般玻璃。從一個水晶村莊以至獲得「法國最佳手工匠」之銜的精品品牌,它背后的制作工序,值得我們關注。
制成水晶的步驟主要分為兩個,一是“熱加工”,二則是“冷處理”。工匠先在“熱工坊”將原料進行加熱,待爐內溫度達至攝氏1350度高,水晶開始慢慢融化后,隨后被放置進一個鐵質的模具之中。待玻漿淘去雜質,冷卻至1200度時便能開始塑型,這期間,工匠必須不間斷的旋轉使原料不會受地心引力垂墜,但真正的本領在於600度高溫下,工匠仍能邊“吹製”邊轉動長杆,并同時檢視水晶的效果,水晶的溫度需要在900到1100攝氏度之間,如果速度太快,可能會直接粉碎。
所謂的吹製,此技朮於公元前1世紀在古敘利亞發明,聖路易斯至今仍在使用當時的許多方法,即是工匠一邊從吹杆的一端以口吹氣體至另端,使水晶膏由於氣體的壓力擠壓膨脹,并一邊旋轉吹杆使其均勻變形,再以山毛櫸木質或鐵質的模具塑型,壓制成新的形狀。制作過程除了吹燒制外,工匠還需使用剪刀、木鏟、鉗子等工具將水晶塑形固定。而整個過程最困難的是,將兩塊玻璃連接在一起,杯子需要足夠熱和柔軟才能連接這些火炬,以幫助保持水晶的溫度。
塑形過后的水晶會被放置在退火爐中,以至完全冷卻。一般玻璃杯需要23小時即可冷卻完成,而較大型的花瓶則需經過34個月,才能進入冷工坊的處理加工程序。在水晶被塑型完成后,便進入第二階段的冷處理過程。冷卻后的水晶制品會送到冷工場進行剪切雕蝕、鍍金以及拋光等程序,從第一次打樣到最后一道拋光,需要經過30至35道不同的程序。
依照水晶制品的打磨階段分別使用不同尺寸、顆粒的磨槃實施粗磨、中磨、幼磨、拋光等程序。在打磨區除了加工先后的打磨階段不同,根據制品的大小也有分工,比較強壯的男性負責大件制品的打磨,比如花瓶(聖路易的花瓶重量甚或達45公斤),而酒杯等小件的制品則多由女性負責。而磨刻是一項相當具有難度的工作,因為實施者必須具有相當的美感以及平衡性,才能平均用力地磨刻出器皿上的花紋。另外在磨刻時由於磨槃轉動的速度相當快,所以會造成高溫,通常伴隨着冷卻水的搭配澆淋。
而在裝飾的部分,則是釆取轉印的方式先把花紋印到器皿上,再進行描繪的動作。制作上,是先將花紋雕刻在木板上,而這些雕刻了花紋的板子,有些甚至是三、四百年前留下來的設計,工匠在板上刷上瀝青,使瀝青填入花紋的凹槽中,然后將轉印紙蓋上板子,再利用酸蝕進行表面清潔,清除瀝青后就可以摸到些微立體凹凸痕,接着就可以進入描邊的階段。描邊部分工匠們需要非常集中的專注力,所以他們的位子都非常暗,只將燈光聚焦投射在制品上,通常用來描邊的材質以金銀雙色的液體黃金跟液體白金為主,制品上的每筆線條都是由人手親繪,最后再經過窯燒定色,成為我們最后看見的成品。團隊由60名玻璃吹制工組成,一天可以制作超過1000件水晶製品,其中大多數在工廠接受過培訓,而每一件製品都需要兩個月才能完成。
多年來,聖路易斯擴大了其產品領域,不僅僅包括這些精致的產品,大約一半的工廠銷售額還來自銷售壁燈和台燈等小型照明燈具。從餐具到花瓶,再到枝形弔燈和燈具,聖路易斯的作品均由被認為是法國最優秀的玻璃吹製和切割大師製作而成。
全新水晶系列
2018年,聖路易斯推出了全新水晶“Folia系列”(“Folia”在拉丁語中是“葉子”的意思),實現了從餐具到燈飾的成功跨越。設計師運用大量源於自然的元素令作品充滿了活力,Folia系列的靈感來自於聖路易斯原始工廠周圍的森林,這無疑是向過往致敬。
Folia系列的主打單品在產品線中都有呈現,純粹的造型和丰富的裝飾細節,搭配縱深斜邊切割技術。霧面水晶則帶來新穎的元素,令具有几何有機圖案的Folia產品增添了一層朦朧的美,令人聯想起聖路易斯原始工廠周圍森林里的樹葉在寒冷冬日凝結的霜花。霧面產品線再現了最初由Folia系列起始的水晶與木材搭配所形成的情緒對比,樹葉的造型裝點着每一件單品,不同的木材給燈具增添了或清雅、或深沉的色澤。
融合兩種珍貴的材料并利用它們各自的特性,頂部使用了木材,切割看起來像樹葉,同時,它是一個現代物體,因為內部設有 LED,實現了傳統與創新的良好結合。這一轉變,也讓聖路易斯大獲好評。
但是,到了20世紀60年代,情況開始發生變化。市面上出現了更便宜的水晶替代品,世界各地的客戶開始接受更具有性價比的的“休閒玻璃器皿”,導致許多傳統玻璃和水晶工廠都難以找到精準客戶,聖路易斯銷售額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更是達到了曆史最低點。
新機遇與挑戰並存
打破困局的關鍵在於愛馬仕的出現。1995年,作為法國傳統工藝的代表,聖路易斯被愛馬仕集團收購,新的色系和改良重新喚起傳統工藝的青春。愛馬仕和聖路易斯的完美結合,從新藝朮、裝飾藝朮、現代設計等藝朮潮流中不斷汲取養料。同時,又攜手多位藝朮家,將現代元素與傳統技朮巧妙融合,不斷推出經典之作。
但與此同時,水晶製作過程中帶來的“鉛污染”也引起了大眾的熱議和重視
水晶是由含有鉛的玻璃原料製成,鉛有助於提供水晶的閃亮效果和重量感。然而,鉛在製作過程中可能釋放出來,導致環境和健康風險。製作水晶的主要風險是鉛的吸入或接觸,當鉛粉塵在空氣中懸浮或水晶工廠的環境中存在時,工人可能通過呼吸或皮膚接觸吸收鉛。而長期暴露於高濃度的鉛污染環境中,可能對工人的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包括神經系統損傷、血液疾病和生殖系統問題等。如今,所有聖路易斯員工都接受了鉛污染警告,工作期間穿戴防護裝備,並在每月進行健康檢查,監測身體狀況的變化。
也有部分人提出,使用含鉛的聖路易斯水晶杯對人體是否會存在危害?
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大學也曾做過一項研究,以波特酒為研究對象,置於24%含鉛量的水晶醒酒器中,兩天后,酒中鉛含量達到每升89微克;四個月后,酒液中的鉛溶解量達到每升2000至5000微克的水平,遠遠超過美國環境保護協會對飲用水鉛含量的上限標准15微克每升。如果將白葡萄酒置於含鉛醒酒器中,所浸出的鉛含量將更多,而橙汁等其它酸性果汁與酒類產生的效果是相似的。不過,水晶器皿中鉛的總量畢竟是有限的,析出的量也隨着使用次數的增多而下降,況且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很難將酒放在酒杯中好几個月。
從現實的情況來看,第一次使用水晶杯時,人體所攝入的鉛應該是最多的。有實驗證明,將酒放入全新的水晶器皿中數小時,溶解鉛含量可以達到上百微克每升的濃度。假設濃度達到100微克每升,一杯酒的容量以150毫升計算,此時人體鉛攝入量為15微克。但人體從食物中正常攝入鉛就可達到80微克,因此在這樣的飲酒量下,人體攝入鉛含量并不算多,基本是安全的。但是對於正在發育中的兒童來講,15微克的鉛攝入就不容忽視了。在給兒童飲用酸性果汁時,盡量避免使用水晶杯。
即使在一路發展的過程中,充滿了機遇與挑戰。但是,從16世紀發展至今,聖路易斯流傳百年的精湛工藝,不斷激發的設計靈感、揉和現代美學的製品,不管是美如小宇宙的經典系列、到燒製、套色、切割等繁複工藝的杯槃、紙鎮,或是皇室御用、盧浮宮收藏等級的工藝品,件件都讓人見識到法國工藝的不凡與絕美。
在100年前,只有貴族和富人才能買得起聖路易的製品,如今,聖路易斯已經被出售至世界各地的酒店、文化機搆、餐館和私人收藏家。這或許對於品牌而言,才是得到真正的傳承與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