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近日中國社會關注年輕人的狀態,在脫不下孔乙己的長衫所代表的就業焦慮之外,輿論還聚焦更多青年到寺廟上香的現象,並稱現在年輕人“在上班和上進之間,選擇了上香“。外在的客觀原因是當前經濟發展不很景氣,社會內卷嚴重,國與國之間沖突不斷,當一個人處在巨大不確定性之中的時候,就需要找心靈上的慰藉。 而與此同時,這也成為了一些年輕人逃避現實的借口,他們分不清虛幻和現實,把自己的生活希望寄托在神佛之上,而放棄了自身的努力,放棄在現實世界的奮斗。
在“速食”成為主流的視聽傳播時代,社會每天都在產生大量信息。而應該探討的深度,卻永不止於話題或事件本身。我們一起,從社會發展中洞察有價值、有趣、有爭論點的生活方式及現象。
狂呼社會研究所聚焦社會變革下不同的聲音,向外延申社會背景、文化背景的思考深度,以多角度剖析、獨特的社會視角,引領大眾感知社會的“人間百態”。
狂呼,為每一個社會現象或事件的背后,提供具有探討價值的觀點,始於洞察、終於啟發。
聯系我們 // 相關文章
去寺廟旅游,悄悄在年輕人當中流行起來。數據顯示,今年2月以來,預訂寺廟景區門票的人群中,90后、00后占比接近50%,年輕人們正在成為點燃寺廟旺盛香火的主力。有的人來寺廟為了祈求平安,而有的人則是為了探店,喝咖啡、吃素面。有人說香爐里燃燒成堆的是當代年輕人的焦慮。也有網友指出,這是一種逃避心態,寄希望於“拜佛”被寺廟割韭菜,實際上仍然是消費主義作祟。如何看待寺廟旅行爆火的現象?這種“佛系”文化背后,本質是逃避還是療愈?
不管是“阿Q精神”也好,還是孔乙己也罷,今天年輕人所面臨的困惑和迷茫,本質上和魯迅筆下的人物精神依然有着高度的契合,借用曆史大家許倬云先生的話來講,這是一個高度物質化和淺薄化的時代,物質繁榮的盛世背后,隱藏着“自我”意義的精神缺失。
今天的年輕人不該“不上課不上進只上香”,指年輕人如果把生活希望寄托在神佛之上,顯然是“走偏了”。無獨有偶,學曆的價值,只有在創造性的實踐活動中,充分發掘自身潛力的情況下才能得以體現。孔乙己之所以陷入生活的困境,不是因為讀過書,而是放不下讀書人的架子,不願意靠勞動改變自身的處境。孔乙己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當代有志青年絕不會被困在長衫中。是的,當代青年沒有被困在長衫中,卻困在了“上香”里。
上香是什么?在我看來上香是一種儀式感,是一種心理暗示,同時也是一種信仰。在現代“無鬼神”的認知基礎上,過去國人信奉的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人們堅信靠自己的雙手,能夠勤勞致富,能夠闖出一片天,然后榮歸故里,造福故鄉。這套敘事在几十年內支撐着我們的經濟高速增長,也讓一大批農村人加入浩浩蕩蕩的城鎮化,創造了巨額的財富,也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大企業。但隨着經濟結搆的不斷固化,以及經濟增長的放緩,“靠自己的努力”這套敘事越來越不靈了。而今天的90后也好,00后也罷,過去的教育一直以來都是堅信着“勤勞致富”的。
但這套敘事,隨着經濟增長的放緩,以及社會財富的高度分化、個人機會的變少,房價和越來越高的生活成本,這套敘事被丟在了垃圾桶。當年輕人堅信的勤勞致富之道,在他們走上社會卻并沒有給他們帶來預期中的財富時,年輕人會怎么做?他們會迷茫、焦慮、絕望,繼而開始慢慢改變,改變自己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這個時候,信仰的好處就體現出來了。
過去改革開放初期,我們相信科學重視技朮發展,因此我們摒棄鬼神說和信仰說,但過分地看重科學,凡是看重理性,也是有弊端的。在經濟高速增長的時候,大家都願意相信靠自己的勤勞去致富,去創造機會,但隨着社會結搆的固化,勤勞已經很難撬動財富的時候,這套科學理性的敘事,就不再能夠起到激勵人們追逐財富的夢想。反過來,這套敘事有可能讓年輕人躺平、擺爛,因為目標太大,實現起來不僅僅是難度高的問題,完全是不可能的問題。
而在今天,國人尤其是當代年輕人都是非常強的實用主義者,什么東西好用就拿來用,什么東西能夠給我帶來財富,我就相信什么,這套敘事在過去的几十年里是非常有用的,但長期來看,由於缺少更為基礎的支撐,經濟也好,精神世界也罷,都存在着巨大的社會危機。今天年輕人所面臨的困境,在某種意義上依然有着積極的一面,盡管今天的就業不好,收入低,好的工作機會越來越稀缺,但也正是這樣的局面,或許能夠促使今天的年輕人擁有更深刻的自我反思能力,思考問題的根源在哪里,以及如何去解決。
不破不立,美國曾經也有“垮掉的一代”,日本也有過“平成廢宅”,這和今天一部分年輕人的躺平、不奮斗心態是類似的,當我們在說美國的嬉皮士文化是浪費生命和人生的時候,其實美國“垮掉的一代”也有更多的自我反思。這種反思,有可能促進社會力量的進一步向上,前進;而不是后退。
觀點1
外在的客觀原因是當前經濟發展不是很景氣,社會內卷嚴重,國與國之間沖突不斷,當一個人處在巨大不確定性之中的時候,就需要找心靈上的慰藉。很多人年輕人說,就算上香拜佛不能徹底拯救我,但好歹也能讓我安安心。
當然很多年輕人并不是真正產生了信仰,而是更傾向於把上香拜神當成了一種游戲或是娛樂方式,或者當成一種旅游放松放松。他們是在用這種方式,宣泄着內在的焦慮情緒與不安心情,更多是一種無力改變現狀的無可奈何。
而注重追求精神享受是內因,當下社會復雜多變的現狀是外在客觀原因,更重要的是按照三元九運的說法,一個追求精神的時代即將開啟。
所以目前看到年輕人熱衷於上香拜佛逛寺院屬於表象,更深層的內在原因在於大眾精神追求的覺醒。上香拜佛并不一定是表示躺平和佛系,也可能是他們是在用這種方式在追求另一種精神滿足,大家會更注重精神方面的享受。
觀點2
一些年輕人分不清虛幻和現實,真的把自己的生活希望寄托在神佛之上,而放棄了自身的努力、在現實世界的奮斗。乞靈於神佛終究是靠不住的。把逛寺廟當作休閑放松,當作積極的心理慰藉,這當然沒什么。但有的人如果入戲過深,把超自然力量當作了解答,而放棄了自身的努力、在現實世界的奮斗,恐怕就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忽視了改變命運的真正關鍵“自己”,這樣的生活之路顯然是走偏了。
如果把“年輕人不上進只上香”作為一個社會問題來看待,就需要進一步分析原因和后果。有一些年輕人可能會追求過度、追求形式,沉迷於購買香品等物品,而忽視了對自身能力和知識的提升,這顯然是不利於個人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因此,我們需要呼吁年輕人要有正確的價值觀,要注重個人能力和素質的提高,不能把追求精神寄托作為一種逃避現實的借口。
想抵達理想的彼岸,終究還是要靠我們自己一步一步走過去,奮斗才是青春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