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2日金融快訊Market Briefing
中國汽車製造商對美國同行構成越來越大的競爭威脅,即便他們並非直接向美國市場的消費者銷售產品。中國製造的汽車在亞洲、歐洲以及其他大陸的國家銷售量呈現顯著增長。據中國最近的報告分析,預計到2023年,汽車出口量將超過500萬輛,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汽車出口第一大國。
自2020年以來,包括上汽集團和東風在內的老牌國有企業,以及比亞迪、蔚來等新興企業的銷售量已使中國在全球汽車出口中從第六位一躍成為頭號種子。與此同時,通用汽車減少了其國際業務。根據最新相關數據,2022年美國汽車出口量相較於2016年的高峰已下降25%。
據數據顯示,美國在2020年之前的汽車出口量曾在全球排名第四,但去年已跌至全球第六,落後於墨西哥(第五)、韓國(第四)和德國(第三)。
Stellantis(克萊斯勒母公司)執行長卡洛斯·塔瓦雷斯/Carlos Tavares對外表示,“我的首要競爭對手是中國汽車製造商。這將是一場龐大的競爭。對於像Stellantis這樣業務遍及全球的全球汽車製造商來說,除了正面與中國汽車製造商競爭外,別無他法。”
這種競爭威脅不僅僅體現在出口量上,中國汽車製造商還在汽車生產和價格定位方面制定了新的標準。
比亞迪佔主導地位
汽車專家指出,比亞迪(BYD)公司是中國汽車制造商崛起的典型代表。在北京政府的支持下,該公司去年超越特斯拉,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車銷售商。
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公司在中國經營一家大型工廠,他表示,中國汽車制造商是他位於德州的公司的最大競爭對手。
有關專家估計,比亞迪在2015年至2020年期間獲得了約43億美元的國家支持。北京還提供補貼以激勵電動車購買者。比亞迪成功解鎖了看似超越國界的低價電動車之謎:其比亞迪海鷗是一款起價約11,400美元的小型電動車,即使考慮到美國對中國制造的27.5%關稅,也將大幅降低美國電動車價格,不到15,000美元的汽車。
“這是一輛讓我感到擔憂的汽車。”芝加哥聯邦儲備銀行底特律分行汽車政策顧問最近表示。“我們如何才能將電動車的價格降低一半?中國已經做到了。”
根據相關數據估計,比亞迪每銷售一輛海鷗汽車就能賺取1500美元的利潤。在最差的情況下,公司也能夠實現收支平衡。而且該公司正朝着中國境外出口更多車輛的方向發展:去年比亞迪超過300萬輛的銷量中,海外市場約占10%,這一份額較年初翻了一番。
在上周的一份分析師報告中表示,“比亞迪擁有無與倫比的成本結搆和產品創新能力,這源於其高度的垂直整合,這將使該公司能夠在中國和海外正在進行的電動車競賽中蓬勃發展。盡管中國的定價壓力越來越大,但預計該公司對海外和高端市場的關注將支持到2025年盈利達到29%的復合年增長率。”
成長走向全球
在地方和聯邦政府的支持下,中國汽車制造商在其本國取得了顯著增長,主要是通過與非國內汽車制造商和中國公司的強制性合資企業爭奪市場份額。
以通用汽車為例,其在中國市場(包括合資企業)的份額從2015年的約15%急劇下降至去年第三季末的8.6%。
中國公司已開始向墨西哥、歐洲和其他地區擴張。他們通過提供廉價、相對便宜的車型(其中一些被美國汽車制造商放棄)和電動車來實現這一目標,專家認為電動車對這些公司來說是一個開放的市場。
根據歐盟的數據,截至去年9月,中國公司占據了歐洲全電動汽車銷量的8%,預計到2025年,這一份額可能增加到15%。歐盟認為,中國電動車在歐洲市場上的價格比本土車型低約20%。
此外,中國電動車的涌入促使歐盟推出了對該行業的政府支持。在墨西哥,中國制造的內燃機汽車在過去六年中占該國輕型汽車銷售的比例從0%增加到20%。墨西哥已成為除俄羅斯外中國制造汽車的第二大市場。
數十年來,中國汽車公司一直表示將在美國以自己的品牌銷售汽車,但沒有一家成功。這并不是說中國不在美國市場競爭。除了與主要供應鏈的連接外,在美國運營的中國公司還擁有少數汽車品牌,如路特斯、沃爾沃(包括其衍生商品Polestar)和小眾電動車制造商Karma。
美國公司如通用汽車和福特已經或計划在中國生產一些汽車,然后進口并在美國銷售。通用汽車從中國進口別克昂科威,而福特去年表示將進口即將上市的林肯鸚鵡螺。來自中國的汽車已經跨足美國市場。
但到目前為止,美國駕駛者仍不能輕松購買東風、比亞迪或其他中國制造的汽車。除了潛在的監管障礙和保護主義行為外,一些人認為中國汽車制造商可以像日本的丰田汽車一樣在向美國市場擴張方面取得成功。這些汽車制造商通過提供價格實惠、經濟實惠的汽車進入美國市場,然后通過提高產品質量和安全性逐漸擴展到更高端的車型。
在如此動蕩的金融市場中,你會選擇怎樣投資?
一起深入了解資深投資者的美股交易策略。在投入股市之前,多認識美股市場,才可提高投資回報率。關注狂呼“個股分析”欄目,緊密跟蹤美股走勢,尋找更多投資機會。
點擊此處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