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特朗普威脅對加拿大商品全面加徵35%關稅,突顯美加貿易談判日益政治化,也反映出當前全球經貿秩序正從市場邏輯轉向地緣與選舉驅動的權力博弈。
隨著全球經貿格局快速演變,傳統盟友之間的貿易關係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特別是在政治與國際戰略日益交織的背景下,雙邊經貿政策往往不再單純反映市場邏輯,而更多地成為地緣安全、產業主導權與國內選舉利益的延伸。近期美國與加拿大之間愈演愈烈的關稅爭端,正是這種新型經濟競合態勢的具體體現。
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威脅將對所有來自加拿大的商品徵收35%的關稅,此舉是在兩國為達成貿易協議持續談判的背景下發出的最新警告。
作為彼此最大的貿易夥伴之一,美加之間的緊張對話牽動的不只是兩國的經濟命脈,更影響整個北美供應鏈的穩定與投資者信心的走向。從芬太尼跨境指控到銅礦產品關稅爭議,政治因素日益滲入原本技術性的貿易談判,考驗雙方領導人在選舉與經濟壓力交錯之下,是否仍能為長遠利益尋求平衡解方。
美加貿易摩擦升級
特朗普於周四晚間在其社交媒體平台Truth Social上發布了一封致英國首相馬克·卡尼的信件。信中指出,“如果加拿大或貴國的公司選擇在美國境內生產產品,則無需繳納關稅。”他還表示,這些關稅將於8月1日正式生效,并警告稱,如果加拿大釆取報復措施,他將進一步提高關稅稅率。
目前,特朗普與加拿大總理馬克·卡尼持續就貿易爭端展開談判,雙方希望能在7月21日之前達成某種協議。卡尼辦公室證實已收到特朗普的來信,並在社群媒體上回應稱,他將堅定捍衛加拿大工人與企業的利益。
卡尼指出,加拿大將在更新的談判時限內積極協商,同時也強調加拿大正積極拓展全球貿易夥伴關係,以分散風險。特朗普則在信中再次聲稱,來自加拿大的芬太尼正湧入美國,儘管數據顯示,與南部邊境相比,加美邊境的芬太尼走私情況極為有限。
自去年11月重返白宮後,特朗普多次將關稅作為對加拿大施壓的工具,指責其在打擊毒品問題上的努力不力。作為回應,卡尼表示,加拿大在遏制芬太尼走私方面已取得實質進展,並重申與美方合作、保護雙邊社區安全的承諾。
目前,美國對不符合“加拿大美國製造法案”/CUSMA條件的加拿大商品徵收25%的關稅,能源與鉀肥則適用較低的10%稅率。特朗普現在揚言將部分商品關稅提高至35%,但尚未做出最終決定。一位不具名的美國官員表示,預計新關稅將不影響符合CUSMA規範的商品,調漲將集中於現行稅率已為25%的品項。
為緩解美方擔憂,加拿大政府已宣布投入13億美元強化邊境安全,並指派專責官員處理芬太尼議題。然而,美國針對鋼鐵、鋁與汽車等產業的進口關稅,已對加拿大經濟造成明顯衝擊,引發出口疲弱與就業壓力,雙方在未來數週內是否能找到妥協,將成為觀察焦點。
貿易談判仍在進行中
根據聯邦資料,加拿大在2023年出口了總值約93億美元的銅與銅基產品,其中超過一半(52%)銷往美國,其次為中國(17%)與日本(12%),顯示該關稅措施對加國金屬出口將產生重大影響。
儘管特朗普本週四發表的信函重點放在芬太尼問題,但信中也點名了包括加拿大供應管理制度在內的其他貿易摩擦因素。早前,特朗普與加拿大總理卡尼持續保持直接對話,雙方已同意在川普於6月前往艾伯塔省出席G7峰會時,嘗試推進解決雙邊貿易爭端。
對此,加拿大外交部長阿尼塔·阿南德表示,希望雙方能在7月21日的最後期限前達成協議。她強調,“這是我們全力支持的努力,對我們經濟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她此次出訪是加拿大強化印太區域關係策略的一部分,顯示渥太華在應對與美國貿易緊張的同時,也積極尋求擴展其他經貿夥伴。“我們仍懷抱希望,願意為一項雙方都能接受的協議努力到底。”
當前美加貿易緊張局勢不僅關係到雙邊經濟利益,更牽動著全球供應鏈的穩定與國際政治格局的再平衡。在地緣風險與經濟不確定性升高的背景下,如何透過協商化解分歧、尋求制度性解決方案,已成為檢驗兩國政策成熟度與外交智慧的關鍵時刻。若美加能在7月21日前取得實質突破,將不僅有助於緩解眼前的關稅壓力,更可為北美貿易秩序的長期穩定奠定基礎。
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此輪衝突反映出當代經濟關係已深度交織於國內政治、公共衛生與安全議題中。未來的跨境合作將不再只是關稅與貿易平衡的技術談判,更需要雙方就共享責任與可持續發展建立新共識。對加拿大而言,深化多邊夥伴關係與提升國際談判韌性,將是面對戰略競合時代的關鍵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