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隨着特朗普關稅政策的不斷演化,目前已經引發連鎖反應。Temu率先加收進口費用,跨境電商競爭與消費格局或將深刻重塑。
都說“牽一發而動全身”,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不僅對中國的出口商造成了壓力,也開始影響到美國經濟的各個層面。從跨境電商平台到消費者,再到美國本土的企業,關稅的增加迅速波及到所有相關領域,形成了多米諾效應。美國消費者面對中國商品價格的上漲,不僅要承受更高的購買成本,還可能面臨商品供給的短缺,導致市場競爭環境發生劇烈變化。對此,許多跨境電商平台在調整運營策略的同時,也不得不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以維持自身的運營。
為了應對特朗普政府加徵的關稅,中國電子零售商Temu不得不釆取提高商品價格的策略,其中最為顯著的是開始在客戶訂單中添加“進口費用”。可能因此選擇減少消費或轉向其他平台,進一步加劇了電商平台的市場競爭。
Temu的這一舉措,無疑向其他跨境電商平台發出了信號,是否會有更多的平台效仿這一策略成為了市場關注的焦點。如果其他電商平台也開始加收進口費用或提高商品價格,這將進一步加劇美國市場上消費者的購買成本,并對整體消費模式產生影響。而跨境電商平台在面對政策變化時如何調整策略,優化供應鏈,平衡價格與質量,將是未來市場競爭的關鍵。
美國關稅政策調整下,中美貿易摩擦加劇
由於中美貿易摩擦的持續升級,當前中國向美國出口的部分商品面臨着極高的關稅壓力,有的商品的關稅甚至達到了245%。這一變動不僅令中國跨境賣家深感壓力,同時也使得美國消費者在購買中國商品時,面臨着更高的價格。
與此同時,根據美國白宮網站發布的消息,特朗普政府在4月2日宣布實施“對等關稅”措施的同時,還簽署了一項行政令,決定從美東時間5月2日起,終止對來自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的小額包裹免稅待遇。此舉意味着,過去享有800美元以下商品免稅政策的小包裹,將不再享受免稅待遇,進一步增加了跨境電商的運營成本。
在過去几年里,小額免稅政策成為中國跨境電商平台的重要優勢。眾多電商平台通過這一政策,以低成本的直郵方式將商品大量輸送至美國市場,這不僅提升了平台的競爭力,也推動了美國消費者對中國商品的接受度。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從2015年到2023年,美國申請免稅的小額包裹數量從1.39億件激增至13.6億件,增長幅度高達600%。
然而,2023年2月1日,特朗普政府突然簽署行政令,對來自中國的商品加徵10%的關稅,并宣布取消800美元以下小額商品的免稅待遇以及T86清關模式。新規自2月4日起生效,這一突如其來的變化對跨境電商行業造成了極大震蕩。尤其是在新的政策推出后,美國海關、郵政系統和快遞公司一時之間措手不及,導致了大量包裹滯留和清關延誤,行業的運作效率大大降低。
特別是美國郵政/USPS,在2月4日晚間宣布暫停接收來自中國內地和香港的包裹,導致美國范圍內的包裹和郵件處理系統陷入混亂。約12小時后,美國郵政又宣布恢復接收包裹,但這種短暫的混亂極大地影響了跨境電商的正常運營,倉庫分揀中心面臨過度擁堵,許多商家和消費者的訂單都受到影響,整個行業的運作几乎處於停滯狀態。
面對行業內外的強烈反應,美國政府迅速調整策略。2月7日,白宮發布公告,宣布暫時恢復對中國包裹的小額免稅政策,并表示這一臨時措施將持續到“商務部長確認已建立完善系統以處理相關關稅收入”為止。此舉雖然暫時緩解了部分電商企業的壓力,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一恢復僅是權宜之計。許多跨境電商從業者透露,政府的恢復舉措更多是為了應對短期內的混亂,一旦美國的稅收和監管系統完善,取消額免稅政策已是不可避免的趨勢。
對於美國消費者而言,這一政策變動同樣意味着更高的商品價格和較長的等待時間,特別是在那些依賴中國商品的低價商品類市場上,消費者的購買決策可能會受到顯著影響。這不僅讓消費者在短期內面臨更大的經濟壓力,也可能改變他們的購物習慣,從而對跨境電商平台的長期市場表現產生深遠影響。
例如,Temu這一平台就已經開始增加“進口費”,這一舉措直接導致平台上部分商品的價格翻倍。這一價格上漲不僅令消費者感受到更強的經濟壓力,也可能迫使一部分原本依賴平台購物的消費者轉向其他更具價格優勢的替代品,進一步考驗Temu及其他跨境電商平台的市場地位。
Temu增加“進口費”,導致商品價格翻倍
為應對特朗普近期加徵關稅的政策,中國電商平台Temu已將關稅轉嫁至消費者,開始大幅提高“進口費”,漲幅約為145%。自上周五價格調整生效后,消費者在周末下單時發現,新增的進口費用有時甚至超過了商品本身價格,整體支出可能是原先的兩倍以上。
據相關資料顯示,Temu上一款售價18.47美元的夏裝,需加收26.21美元的進口費,最終價格高達44.68美元,附加費率達到142%。同樣,一款原價12.44美元的兒童泳衣,加上18.68美元的進口費后,購買成本升至31.12美元,費用增加150%。此外,一台售價16.93美元的手持吸塵器,加上21.68美元進口費后,總價漲至40.11美元,漲幅約137%。
Temu在官網解釋稱,“進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可能需要繳納進口費用。這些費用涵蓋所有與海關相關的流程和成本,包括代為向海關當局支付的進口費。”列出的金額可能并不代表實際支付給海關的金額,然而Temu方面暫未就此變動做出公開回應。
自2022年由拼多多控股推出以來,Temu通過在各大平台廣告中宣稱“像億萬富翁一樣購物”,迅速積累了大量美國用戶。盡管物流時間較長,但極具吸引力的低價,尤其是在服裝、電子產品和家居用品領域,吸引了眾多預算緊張的消費者。
過去,Temu幫助許多在食品雜貨、住房等基本生活成本日益高企的美國消費者,能以相對低廉的價格購入衣物和家居用品。然而,隨着商品價格上漲,Temu產品的整體價格正在向亞馬遜、沃爾瑪和Target等美國本土零售商靠攏,而且交貨時間仍需一周以上。
在關稅沖擊下,Temu在美國的廣告投放也顯著減少。據相關數據顯示,Temu在蘋果應用商店的排名一度穩居前十,但近期已跌至第73位、Shein的排名也從上月的第15位降至第54位。
與此同時,競爭對手Shein也上調了商品價格,但并未額外徵收進口費,而是在結賬頁面上明確標注,“關稅已包含在您支付的價格中,無需在收貨時另付費用。”
實際上,早在本月初,Temu與Shein就曾警告消費者,隨着特朗普宣布對多項中國進口商品加徵最高達145%的關稅,并承諾在5月2日終止最低限度免稅政策后,他們將被迫提高價格。此前Temu與Shein就宣布,受美國對華加徵關稅政策影響,運營費用有所增加,為了不降低質量,將從2025年4月25日起進行價格調整。
此前,得益於800美元以下小額包裹免稅的政策漏洞,Temu和Shein得以迅速擴張在美國市場的版圖。而此次進口費用的增加,直接削弱了Temu一向以超低價著稱的市場吸引力。這對主打性價比、低價的一些電商平台來說,影響是巨大的。再加上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使得調價成為企業最直接、快速的應對當前不確定性的策略。
但慶幸的是,過去一年,Temu一直積極布局美國配送中心,力圖降低對中美直郵鏈路的依賴,并已要求部分商家將庫存轉存至美國境內。
目前,Temu正在加速推廣本地配送商品。根據本周一Temu官網“閃電特賣”頁面的掃描,超過75%的商品標注了“本地”標簽。消費者點擊此類商品時,會看到頁面頂部彈出的綠色橫幅,提示“無進口費用”。隨着關稅政策的持續施壓,Temu勢必將在本地化布局和供應鏈調整上投入更多資源,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國際貿易環境。
更為值得注意的是,不僅是跨境電商平台,美國普通消費者與企業同樣深受這場關稅戰的影響。商品價格上漲、供應鏈成本增加,讓本就承受高通脹壓力的美國民眾負擔進一步加重,中小企業的運營環境也變得更加艱難。
美國消費者與電商行業,面臨雙重考驗
在這場關稅拉鋸戰中,受到沖擊的不僅是中國的跨境賣家,美國普通消費者同樣感受到了沉重壓力。
據相關數據顯示,約83%的美國消費者已經主動調整購物策略以應對不斷上漲的商品價格。其中,48%的消費者表示會更加關注各類折扣和促銷活動,32%的消費者選擇推遲非必需品的消費支出,而31%的人則傾向於通過提前囤貨來規避未來更高的成本。這種集體性的消費行為轉變,充分說明關稅政策正在深刻改變美國人的購物習慣與消費心理。
與此同時,美國本土企業的處境也同樣艱難。以邁阿密鞋履品牌Ace Marks為例,公司總裁透露,由於特朗普政府大幅加徵對華商品的關稅,公司不得不被迫停掉此前依賴中國制造的低價產品線。受新關稅政策影響,原本售價約120美元的鞋款,如今預計將漲至接近300美元,直接抹平了原有的價格優勢。這不僅使品牌失去在中低價位市場的競爭力,也嚴重影響了其整體營收與市場擴展計划,許多中小型企業甚至面臨被迫退出市場的風險。
截至目前,高關稅帶來的連鎖反應已經在美國各大電商平台上顯現。由於Temu上約90%的賣家來自中國,本輪關稅上調直接推高了平台整體運營成本。為了應對這一局面,Temu不得不大幅調整定價策略,同時加快了本地倉儲和物流布局,以盡可能減少高關稅商品對其在美市場份額的沖擊。但即便如此,Temu上部分商品價格依然出現了近一倍的上漲,進口費用激增,引發了不少消費者的吐槽與流失。
與此同時,自今年4月第2周以來,三分之一為中國跨境電商賣家的亞馬遜平台上,已有接近1000種商品價格出現上漲,平均漲幅接近30%。受影響的商品類別十分廣泛,既包括手機充電器、藍牙耳機等科技配件,也涵蓋了服飾、廚房用品、家居裝飾等民生必需品。
更為嚴峻的是,高關稅政策不僅僅影響了電商平台,也對整個全球電商產業鏈產生了深遠影響。眾多中小賣家被迫提高售價,部分供應鏈上下游環節也出現斷裂現象,進一步推高了國際運輸、倉儲等環節的成本。在全球化緊密連接的今天,一國的貿易政策變化,很容易通過供應鏈效應,迅速波及全球范圍內的電商生態系統,形成“蝴蝶效應”。
中美之間的關稅戰已不再是單純的國家博弈,而是實實在在地影響到了普通消費者、企業運營與全球電商格局。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期,跨境賣家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注重供應鏈靈活性、市場策略多元化,以及品牌建設能力。
不過,這一局面或許即將迎來一定程度的緩解。近日,特朗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接受記者釆訪時表示,對中國商品徵收的關稅將“大幅下降”,并坦言當前高達145%的關稅水平“非常高,不應該長期維持”。盡管他也強調關稅不會完全取消,但暗示未來可能適度調整,為本土企業和消費者帶來一定的喘息空間。
不僅如此,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也在華盛頓一場由摩根大通主辦的閉門投資者會議上明確表示,目前與中國的關稅僵局是“不可持續的”。他指出,過高的關稅不僅推高了進口成本,還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國內的通貨膨脹壓力。因此,無論從經濟基本面還是從政治現實出發,美國都需要在不久的將來調整當前的關稅政策,以避免更大的經濟動蕩。
但即便關稅政策逐步松動,Temu和類似平台仍需時間和策略來修復因提價帶來的市場損傷,重新建立價格優勢與用戶信任。目前,Temu已經打響“第一槍”,后續是否會有更多的電商平台陸續漲價?甚至會退出美國市場?我們應該清晰認識到:關稅調整所帶來的緩解作用,更像是一場緩慢而持久的修復戰,而非一蹴而就的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