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只有中華文明可以再度崛起?"中國學者講座引發熱烈討論!

"為什么只有中華文明可以再度崛起?"中國學者講座引發熱烈討論!

發布日期:

想法 Ideas


要點:
為什么大多數偉大的古代文明都先后消亡了,沒能再次崛起?假設有一個不朽的"太空人"從外太空俯瞰整個東地中海地區,他會注意到那個時期的大多數人類群體,都是不斷遷徙、追隨食物來源的釆獵者,過着居無定所的游居生活。讓我們深入探討這個主題,看看我們可以從這個"太空人"的眼中學到什麼。

致力於傳播優質的中國知識內容、搆建全球新共識。我們將通過一系列時事資訊、精品課程、論壇、節目、咨詢報告等內容產品,提供關於當代中國的最新的輿論思潮、深入的社會觀察、亮眼的科技成就等優質信息。我們已與五大洲十多個國家、百余個研究機搆、媒體機搆、政治團體、民間組織建立合作關系。希望通過我們的工作在海外分享中國經驗,講述中國故事,客觀分析我們共同面對的挑戰和機遇,攜手全球青年尋找全球化發展的新共識。
聯系我們 // Substack // Twitter // YouTube//相關文章

文章前言
“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從源遠流長的曆史連續性來認識中國,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國,也不可能理解現代中國,更不可能理解未來中國。”

20236月2日的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特別指出了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并將其作為中華文明突出特性的第一個。自2019年1月習近平主席首次提出“當代中國是曆史中國的繼承和發展”這一命題后,4年多來相關的理論研究不斷出現,形成了新的思潮。以本次座談會為標志,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推進文化創新的自覺性又達到了一個新高度,除了連續性之外,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與和平性等也作為突出特性提了出來。正是在這樣一個大的背景下,與中華文明相關的話題在海內外迅速升溫,不斷有人提出問題,也不斷有人嘗試給出理論解釋。

2023年5月25日,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文揚,通過視頻的方式針對美國投資家和金融評論員吉姆·羅杰斯在去年底某次論壇上的公開提問進行了一個較為系統的回答。基於他在2019年和2021年先后出版的“天下中華——廣土巨族與定居文明”和“文明的邏輯——中西文明的博弈與未來”兩本專著中的研究成果,文揚老師從理論上解釋了“為什么眾多文明古國都消亡了,唯獨中華文明在崩潰之后能夠數次崛起”這一長期以來令人迷惑的問題。該視頻在網上播出后,引起了廣泛關注,並帶出多方評論和理論化的討論,今天讓我們回顧一下這個有趣的話題。

本文為系列視頻講座第一集中內容

文扬:
美國投資家和金融評論員羅杰斯曾經說過,在世界曆史上,中國是唯一一個經曆過三四次崩潰后,仍然能夠再次崛起的國家。

羅杰斯先生是在一個漫長的、跨越六個千年的文明時間尺度上提出問題的。他提到了古埃及文明、羅馬帝國和大英帝國。因此,我們最好也從世界曆史總的輪廓上開始討論。至遲到公元前4千紀,位於尼羅河畔的埃及文明和美索不達米亞河谷的蘇美爾文明都達到了輝煌的頂峰,大約在同一時期,克里特島上的米諾斯文明也已非常發達。盡管這些文明似乎是獨立發展的,但它們的生命周期實際上遵循了相似的模式:在外部蠻族入侵者的持續打擊下,一個接一個先后從輝煌的頂端走向衰落,此后就再也沒有復興。

為什么那些偉大的古代文明都先后消亡了,沒能再次崛起?
假設有一個不朽的太空人從外太空俯瞰整個東地中海地區,他會注意到那個時期的大多數人類群體,都是不斷遷徙、追隨食物來源的釆獵者,過着居無定所的游居生活。在他的鳥瞰下,已經發展為復雜定居社會的古埃及、古蘇美爾和米諾斯文明,屬於几個零星的異類。

古埃及人發明的太陽曆和陰曆,古蘇美爾人建造的大型城市和良好的灌溉系統,以及古克里特島人建造的宏偉宮殿和道路網,都是長期定居的典型標志。但是,這些定居文明是如此孤立和脆弱,就像汪洋大海中的零星島嶼,隨時面臨着類似於洶涌波濤的危險:游居民族的入侵。

正如英國知名曆史學家H.G.Wells所說的那樣:兩種生活方式是對立的。游居民族和定居民族的沖突是不可避免的,游居民族對定居民族來說是強硬的野蠻人,而定居民族對游居民族來說是軟弱的、陰柔的、非常好的掠奪對象。沿着文明發展的邊緣,在強硬的游居部落和山地部落與城鎮和村莊中數量較多但卻不太善戰的居民之間,一定持續發生着襲擊和沖突。

公元前2278年至2154年間,古特人的大軍入侵了阿卡德帝國,結束了一個現有的文明,卻沒有在其領土上建立另一個文明。公元前1790年至1560年期間,赫梯人在小亞細亞建立了一個帝國,早期巴比倫帝國失去了其在南部和東部的大部分財產。古蘇美爾的古代權力中心就此大多被摧毀,處於荒廢狀態。

公元前1782年至1630年間,流浪的西閃族人奪取了埃及的王位,并結束了埃及的中王朝。在公元前1400年和1200年之間,克諾索斯的宮殿被摧毀,被遺棄,再也沒有重新建造起來。最后,在公元前1177年左右的某個時候,被稱為“海上民族”的最凶殘的戰士從海上的基地出發,毀滅了既有的東地中海文明世界并開始了一個新的黑暗時代。隨着他們的大遷徙,古埃及的衰落也隨之而來。埃及的碑文中寫道:他們乘着戰船從海上來,沒有人能夠抵擋他們。抵抗是徒勞的,宮殿被燒毀,城市成為廢墟。

這就是東地中海的早期曆史,一部游居民族的勝利史,針對定居民族的蹂躪性徵服接連不斷。但人們不妨假設一下:如果定居民族贏了呢?

如果定居社會越過了某個“臨界點”,他們不僅擁有了更多的人口和更大的土地,而且變得組織良好、裝備精良、教育和訓練有素,從而強大到不僅可以保衛自己的家園,還可以反擊游居民族的大本營,那么主要的曆史敘事就會非常不同。

現在,如果那位不朽的“太空人”將眼光移向歐亞大陸的東端,他將看到在同一曆史時期,與東地中海地區發生的情況相反,中國的故事不是游居者的勝利史,而是定居者的勝利史,古代中國人通過與周邊游居民族的同化和融合,推動了定居文明的不斷擴張。

中東和東亞從此走出了兩條不同的曆史演化之路
在中東,游居民族徵服了全部定居的民間社會,然后在原有文明的廢墟上重建了一個新的社會,同時保留了游居民族的傳統。在東亞,定居民族通過對游居統治者的不斷抵抗和反徵服,最終將整個定居社會擴展到更大的地域,雖然也會不時被強大的游居民族統治,但新社會在本質上仍然保留着定居文明傳統。

羅杰斯先生還問道,為什么羅馬帝國和大英帝國都只在某一個曆史時期內成為第一,在衰落之后再也沒有恢復過來?事實上,7-10世紀的阿拉伯帝國、13-14世紀的蒙古帝國、16-19世紀的奧斯曼帝國也都是如此,它們在崩潰后從未復活。

根本原因在於:這些帝國無一例外都是游居民族主導的帝國,他們的統治者要么來自騎馬民族,要么來自駱駝民族,要么來自航海民族,雖然這些游居民族統治者也從定居的被徵服者那里學到了許多典章制度和高雅的藝朮,并逐漸成為文明的一部分,但他們仍然都遵循同樣的興衰模式:在徵服戰爭中達到鼎盛,并在被徵服的土地上定居下來,最終在新的海外冒險失敗和/或內部民族同化和文化融合的失敗后迅速分崩離析。

以羅馬帝國為例。摧毀了古代東地中海文明的野蠻人部落,事實上也正是古希臘-古羅馬文明的創造者。在亞曆山大帝國建立之前,來自高盧的凱爾特野蠻人即進入了羅馬,100年后羅馬統一了意大利半島,200年后地中海成為羅馬帝國的內湖。

在這種情況下,新的文明不僅占領了舊文明的所有定居地,而且搆成了更大、更復雜的定居社會結搆,再想恢復古巴比倫、古波斯和古希臘的舊文明已經完全不可能。但是,當羅馬帝國對外沒有了新的定居社會可以徵服,同時內部的腐敗也日益加劇時,它的轉折點就來到了。當它的北部邊界被更強大、更凶猛的日耳曼野蠻人入侵時,它的衰落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大英帝國的興衰也遵循同樣的模式。來自不列顛島上的海盜民族在掌握了先進的航海和武器裝備后,先后徵服了不同大陸上眾多的定居社會,建立了一個“日不落”的龐大帝國。然而,當再也沒有新的定居社會可以徵服,同時更強大的競爭者出現時,它也同樣無法逃脫曆史上其他游居民族帝國的命運。

現在我們來談談中國。西方曆史學家的一個觀察是,中國文明似乎沒有一個開端。正如亨利-基辛格博士在他的書中所說的那樣:“中國……,在其曆史意識中,是一個只需要恢復,而不需要重新創造的國家。”

事實上,中國文明也有它的開端,但這個開端沒有游居民族所熟悉的那種徵服戰爭紀念事件,它只是定居社會通過親族村鎮的聯合,實現的一個決定性的勝利。從軒轅黃帝到公元前三千年的夏王大禹,所有傳說中的中國開國統治者都在重建而不是創造一個定居社會國家。這些開國統治者中的每一位都對定居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獨特的貢獻,不僅是文化融合和民族同化,而且還周期性地擴大了領土和人口。

大禹成為夏朝的統治者是中國曆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事件。在那個古老的時期,大洪水盛行,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類都只有兩種選擇:被洪水吞噬或遠遠逃離。但是中國人,也只有中國人,做出了第三種選擇:依靠人類的力量來平整土地,使水改道。一個被選中的道德高尚的君主成功地聯合了所有親族領主,在其領土范圍內聚集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完成了這個巨大的防洪工程,從那時起,中國人的定居就以九州的形式永久地固定下來,四千年來都沒有改變。

通過大規模的治水工程,中國早期的定居社會大大拓展了自己的疆域,有效地提升了自己的生存“臨界點”,抵御住了周圍游居蠻族的入侵。在中國的古籍中,南、北、東、西四個方向上的游居民族都有不同的名稱,這說明在那個時期,中國的定居農耕社會已經擴展到了一個以黃河中下游平原為中心的近乎圓形的廣大地域,將所有的游居部落都擠壓到了更遠的邊疆。這就是為什么中國被稱為“中國”,盡管其面積有時大,有時小。

羅杰斯先生了解到,中國在曆史上也曾多次淪陷,中國曆史上也有許多內戰、間歇期和混亂時期。他所說的這些時期,不過就是中國作為一個定居農業社會被游居民族占領和統治的類似的黑暗時代。大約在日耳曼蠻族入侵羅馬帝國的同一時期,生活在中國北方的眾多草原部落,被統稱為“五胡”,終於強大到足以突破中國北方的防御邊界。然而,與羅馬帝國在攻擊下完全崩潰而無法重建不同,“五胡”進入中國,接受了以定居文明為基礎的中國文化,成為新的“中央王國”的一部分。經過几個世紀的大融合,隋唐大一統王朝作為秦漢大一統王朝的重建,囊括了更多的民族,覆蓋了更大的領土,并達到了更高的文化高峰。

然后曆史重演。13世紀,人類曆史上最龐大的草原帝國蒙古帝國,几乎在一夜之間崛起,席卷了已知世界的大部分地區,包括整個中國。但是,與世界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在“中央王國”的土地上建立的蒙古王朝再次脫離了自己的傳統,不再是一個游居帝國,而是在很大程度上成為秦漢定居大一統王朝的復制。就中國而言,雖然統治者被外國人取代,但其自身的文化領域實際上常常會擴展到統治者的故鄉。更進一步,由於生存的“臨界點”逐漸升高,在每次崩潰之后,就像自然法則一樣,中國作為國家的自我重建能力都再次提高。

15世紀到18世紀的明清大統一是曆史的再次重演--囊括了更多的民族,覆蓋了更大的領土,達到了更高的文化高峰。到此為止,我相信我已經非常全面地回答了羅杰斯先生的問題。

那么,了解了上述這一切,我們應該如何理解今天的世界呢?
首先,我們需要認識到,今天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仍有其獨特性,不能與曆史上其他帝國的興衰相提并論。將中國與近代史上的德國和日本相提并論,或將中國視為威脅現有世界秩序的新興超級大國,即使不是故意誤導,也是很不正確的。

自晚清以來至今中國從衰落到復興的曆史過程,仍然可以看作是曆史的某種重復,即自身傳統的復興以及通過吸收不同文明的元素逐步創造新的文明,而這正是中華文明的獨特之處,也是中華文明之所以成為世界上最連續、最成功的定居文明的根本原因。

在全球范圍內,自19世紀末以來,隨着更強大的國家主權、更嚴格的邊境管制和城市化率的迅速上升,以民族為主體的大規模移民現象逐漸消失,而定居社會的人口則急劇增加。與人類曆史上的大部分時間相比,我們可以說,今天的世界已是一個全球定居的世界,不再有整個社會規模的騎馬民族、駱駝民族或航海民族大移民。

從世界曆史總的輪廓來看,如果將17-19世紀西歐白種人在全球范圍內的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徵服戰爭視為六千年中最后一次游居民族對定居民族的巨大勝利,那么,20世紀以來特別是自二戰結束以來定居社會在全球的大發展,則意味着定居社會才是六千年以來笑到最后的曆史終結者。

而中國的再次復興,正是在這樣一個宏觀背景下獲得了重大的曆史和現實意義。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搆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就是這些意義的體現。

觀點1

關於中華文明可以再度崛起這個話題,一些網友認為這是因為規模的原因:
從土地面積和人口方面來看,中國文明達到了足夠大的規模,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即使有災難事件發生,該文明也能夠存活下來。更重要的是,關於中國文明的規模,有兩個關鍵點需要注意。

首先,要看中華文明達到規模的方式。當中國文明傳播時,與之相伴的是知識的教育和文化的培養。看看中國南方地區,例如廣東,很長一段時間,這個地區被認為是“荒野”,直到唐朝才被完全視作中國領土。

當中華文明傳播到廣東及其周邊區域時,北邊的中國人沒有滅族、奴役、剝削或歧視當地人,而是試圖與之分享他們的文明,傳授他們中國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這個過程持續了一千多年,最終的結果是在唐朝末期,廣東及其周邊地區終於完全同化為中國文明的一部分,且時至今日也仍然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與此相對比,大英帝國主要尋求在所到之處進行剝削和壓迫。難怪當地人一旦掌握了足夠的力量或機會就將他們趕了出去。關於中國文明規模的第二個關鍵點,是大規模所帶來的的韌性。由於中國的巨大規模,外國勢力几乎不可能單憑武力徵服中國。在整個曆史上,只有少數几次中國被外國勢力徵服并統治。而且每一次這種情況發生,外國占領者的成功都不是因為壓倒性的武力優勢。

以滿洲人為例,他們基本上花了數代人的時間試圖徵服中國卻徒勞無功,最終他們的勝利也只是因為明朝的都城被叛軍攻破,導致許多明朝將領改投滿洲人。甚至在那之后,滿洲人大部分的統治時間也被用來鎮壓民間叛軍的反抗。

蒙古人也是如此。他們也花了數代人的時間試圖徵服中國,但未能成功。即使蒙古人曾徵服了中國北方,宋朝仍然奮起反抗,殺死了一位蒙古可汗并造成了巨大的傷亡。戰況是如此慘烈,以至於當宋朝最終決定投降時,蒙古人松了一口氣,并願意給予他們優厚的投降條件。

觀點2

另一位些網友說,有句諺語意思大致如下:
“如果你想看唐朝,就去日本。如果你想看明朝,就去韓國。”

從曆史的角度上看,人們能夠感受到,無論是唐朝蓬勃發展的科學技朮,還是宋朝興旺發達的工業化原型,中華文明的核心始終是追求現代化發展。清朝崩潰后,滿族的種族制度被廢除,中華文明核心區域的本土百姓積極推進現代化,思想觀念上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同時發生的還有從國民革命黨到共產黨暴力與非暴力相結合的過渡。與此同時,一個核心的儒家原則始終存在,正如鄧小平所說的那樣,不論黑貓白貓,能抓住老鼠就是好貓。

在當今的東亞社會,當許多日本企業堅持使用傳真機等傳統技朮而逐漸消失在20世紀時,中國的主要地區則通過數字基建與先進制造業的融合展現出快速的現代化進程。

無論是在古代戰勝匈奴聯盟的輝煌勝利,還是在20世紀的中國數學家、科學家和工程師們英雄般取得核威懾的非凡壯舉中,都有一個共同的可識別特徵,那就是對現代化發展的持久願望。可以說,與普遍觀念相反,儒家思想不一定是一種保守的信仰。畢竟,如果取得了必然的進步,那么儒家的選拔賢能的概念與謙遜的概念怎么可能是教條主義的保守思想呢?

當英國帝國崩潰時,許多不安定的英國同仁更加堅持“傳統”的英式價值觀。如今,當美國崩潰時,許多美國同仁也選擇繼續堅持傳承“傳統”美式價值觀。相比之下,當中國經曆巨大動蕩時,許多現代化的改革被強行塞給中國。

許多中國人游遍世界,拼命地向他們的西方和非西方同仁學習,學習法語、德語、英語、俄語、日語等等(曾經,偉大的中國數學家陳省身自學了偉大的數學家Cartan的數學論文。這些論文用法語寫成,是出了名的難以理解,但這樣的任務對陳省身來說并沒有帶來嚴重的阻礙)。你能想象美國在帝國晚期崩潰時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學習嗎?

的確,從某些人的角度來看,中國的共產黨本質上是西方的,但在其核心,它是儒家文化的一種演化。因此,中國版本的當代共產主義(舉例而言,可參考在中國特色共產主義中的科學社會主義概念等)具有明顯的中國特色,在中國以外的地方是找不到的。


致力於傳播優質的中國知識內容、搆建全球新共識。我們將通過一系列時事資訊、精品課程、論壇、節目、咨詢報告等內容產品,提供關於當代中國的最新的輿論思潮、深入的社會觀察、亮眼的科技成就等優質信息。我們已與五大洲十多個國家、百余個研究機搆、媒體機搆、政治團體、民間組織建立合作關系。希望通過我們的工作在海外分享中國經驗,講述中國故事,客觀分析我們共同面對的挑戰和機遇,攜手全球青年尋找全球化發展的新共識。
聯系我們 // Substack // Twitter // YouTube//相關文章


返回網誌
1 / 8
  • 未來智能眼鏡會將取代智能手機嗎?

    未來智能眼鏡會將取代智能手機嗎?

    1901年,“萬能鑰匙”這部小說中描述了一個男孩收到一副眼鏡,可以在他看到的人的額頭上顯示數據,這是“擴增實境”沒成概念前的早期案例。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工智能和擴增實境技術“智能眼鏡”,將成為下一個改變生活科技設備?

    未來智能眼鏡會將取代智能手機嗎?

    1901年,“萬能鑰匙”這部小說中描述了一個男孩收到一副眼鏡,可以在他看到的人的額頭上顯示數據,這是“擴增實境”沒成概念前的早期案例。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工智能和擴增實境技術“智能眼鏡”,將成為下一個改變生活科技設備?

  • Bill Gates投入數十億美元建造新核電廠,以應對AI電力需求困境

    Bill Gates投入數十億美元建造新核電廠,以應對AI電力需求困境

    Bill Gates向外界表明,美國即將迎來長期以來的首次大幅電力需求增長。截至目前,微軟與美國最大的核能發電公司聯合能源已達成合作協議。聯合能源預測,隨著人工智能AI的快速發展,資料中心的電力需求將達到電動車充電需求的5至6倍。

    Bill Gates投入數十億美元建造新核電廠,以應對AI電力需求困境

    Bill Gates向外界表明,美國即將迎來長期以來的首次大幅電力需求增長。截至目前,微軟與美國最大的核能發電公司聯合能源已達成合作協議。聯合能源預測,隨著人工智能AI的快速發展,資料中心的電力需求將達到電動車充電需求的5至6倍。

  • 擺脫世界飢餓困境的3種技術趨勢

    擺脫世界飢餓困境的3種技術趨勢

    目前,考慮到問題的嚴重性,這個沒有飢餓的未來似乎只是一個白日夢。截至現在,全世界有近8億人處於飢餓之中,而三分之一的人甚至不知道他們的下一頓飯從哪來。不過,一個沒有飢餓的世界是可能的。

    擺脫世界飢餓困境的3種技術趨勢

    目前,考慮到問題的嚴重性,這個沒有飢餓的未來似乎只是一個白日夢。截至現在,全世界有近8億人處於飢餓之中,而三分之一的人甚至不知道他們的下一頓飯從哪來。不過,一個沒有飢餓的世界是可能的。

  • 中國EX Robots人形機器人創新,引發全球市場競爭白熱化?

    中國EX Robots人形機器人創新,引發全球市場競爭白熱化?

    仿真機器人,長期以來一直是科幻作品的熱門題材。然而,隨着科技的進步,這些機器人已經不再局限於虛搆的世界。全球范圍內,許多企業和研究機搆正專注於開發和制造高度仿真的人形機器人,旨在為人類提供更多服務和幫助。

    中國EX Robots人形機器人創新,引發全球市場競爭白熱化?

    仿真機器人,長期以來一直是科幻作品的熱門題材。然而,隨着科技的進步,這些機器人已經不再局限於虛搆的世界。全球范圍內,許多企業和研究機搆正專注於開發和制造高度仿真的人形機器人,旨在為人類提供更多服務和幫助。

1 / 4
1 / 4
  • 出海網紅經濟,是陷阱還是機遇?

    出海網紅經濟,是陷阱還是機遇?

    隨著中國品牌出海,網紅經濟席捲北美、東南亞兩大市場。在網紅經濟的迅速發展下,也催生了網紅主播、MCN機構一條成熟的“全產業鏈”。網紅主播為了流量可能會採取什麼極端的手段? MCN機構和主播間到底又存在哪些內幕?

    出海網紅經濟,是陷阱還是機遇?

    隨著中國品牌出海,網紅經濟席捲北美、東南亞兩大市場。在網紅經濟的迅速發展下,也催生了網紅主播、MCN機構一條成熟的“全產業鏈”。網紅主播為了流量可能會採取什麼極端的手段? MCN機構和主播間到底又存在哪些內幕?

  • 中國年輕人“逃離”一線城市,一線城市風光不再還是迫於現實?

    中國年輕人“逃離”一線城市,一線城市風光不再還是迫於現實?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離開一線城市,去到二、三線城市或者回到自己的家鄉發展。然而,也有一部分年輕人選擇了重新回歸,在一線城市漂泊、打工、旅行,這種現象也被稱為“回籠漂”。

    中國年輕人“逃離”一線城市,一線城市風光不再還是迫於現實?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離開一線城市,去到二、三線城市或者回到自己的家鄉發展。然而,也有一部分年輕人選擇了重新回歸,在一線城市漂泊、打工、旅行,這種現象也被稱為“回籠漂”。

  • 溫哥華明星脫口秀抽獎贈票!中外喜劇,以幽默形式傳遞思考

    溫哥華明星脫口秀抽獎贈票!中外喜劇,以幽默形式傳遞思考

    作為喜劇的“非常態”表達形式,“即興喜劇”完完全全由现场观众给一些主題、線索或是關鍵信息,再由喜劇演員們把这些东西用随机、自然的形式演绎出来。今天,我們和麦浪娱乐创始人之一、大麦喜剧即兴喜剧负责人紫琪一起探討即興喜劇背後的思考。

    溫哥華明星脫口秀抽獎贈票!中外喜劇,以幽默形式傳遞思考

    作為喜劇的“非常態”表達形式,“即興喜劇”完完全全由现场观众给一些主題、線索或是關鍵信息,再由喜劇演員們把这些东西用随机、自然的形式演绎出来。今天,我們和麦浪娱乐创始人之一、大麦喜剧即兴喜剧负责人紫琪一起探討即興喜劇背後的思考。

  • Netflix 韓劇D.P: 逃兵追缉令,霸凌黑暗面背後的思考

    Netflix 韓劇D.P: 逃兵追缉令,霸凌黑暗面背後的思考

    大多數人將霸凌與童年聯繫在一起,但任何年齡段的任何人都可能發生欺凌行為。它也可以採取多種形式,從言語騷擾到身體虐待等等。欺凌行為也不只發生在操場上。個人可能會在網上、辦公室、家里和其他地方遭受霸凌。

    Netflix 韓劇D.P: 逃兵追缉令,霸凌黑暗面背後的思考

    大多數人將霸凌與童年聯繫在一起,但任何年齡段的任何人都可能發生欺凌行為。它也可以採取多種形式,從言語騷擾到身體虐待等等。欺凌行為也不只發生在操場上。個人可能會在網上、辦公室、家里和其他地方遭受霸凌。

1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