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中加貿易摩擦持續升級,迫使中國加速重搆油菜籽及其衍生品進口格局,尋求以澳大利亞和印度為代表的多元化替代來源,以提升供應鏈安全和應對外部風險能力。
近年來,加拿大作為全球油菜籽主產,成為了中國的最大供應商。但由於中國與加拿大的緊張關係有可能阻礙動物飼料關鍵成分的進口,中國貿易商正在全球尋找油菜籽的替代來源。據知情人士透露,買家已開始尋求澳洲和印度的出口商,以取代加拿大的採購。
隨着國際地緣政治形勢的不斷演變,農產品貿易日益成為國家博弈的前沿陣地。對高度依賴進口的中國而言,任何一個主要供應國關系的微妙變化,都會對糧食安全與產業鏈穩定產生連鎖反應。在這種背景下,作為畜禽飼料關鍵原料的油菜籽不僅反映了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的動蕩,更折射出中國在全球農產品供應鏈重塑中的應對策略與前瞻布局。
中加貿易摩擦加劇:油菜籽供應緊張升級
中國是加拿大油菜籽(在加拿大被稱為canola)、菜油和菜籽粕的最大進口市場。根據官方數據,2021至2023年,中國自加拿大進口的油菜籽分別為243.76萬噸、186.79萬噸和505.02萬噸,2023年相比2021年增長了107.18%。去年,中國從加拿大進口的豆粕超過200萬噸,價值約7.8億美元,而油菜籽的進口額則高達33億美元。
而隨着中加兩國因關稅紛爭關系緊張,中國已開始尋找新的供應渠道。這一事件不僅反映了中加之間的經貿摩擦,還揭示了中國與美國貿易關系的整體惡化。美國同樣是中國重要的農產品供應國,且在某些領域,特別是飼料原料和油菜籽方面,美國的產品與加拿大的有競爭關系。

而實際上,中國與加拿大針對菜籽油的沖突已不是第一次。特別是自去年9月印度政府開始對進口稻米進行反傾銷調查以來,中國的進口結搆逐漸出現變化。
去年,商務部發布公告,決定對原產於加拿大的進口油菜籽啟動反傾銷立案調查。油菜籽作為重要的初級農產品,其價格波動對市場影響顯著。商務部表示,在調查期間,加拿大油菜籽的進口價格一直低於中國同類產品的銷售價格,造成中國市場的價格壓制,嚴重影響了國內產業的正常運營,使得該行業長期處於虧損狀態。
數據顯示,在2023年,與2022年相比,在市場需求大幅增長的背景下,由於加拿大油菜籽的進口量增加,中國國內油菜籽產業的市場份額下降了16.52個百分點,銷售數量減少了2.02%,銷售收入下降了1.70%,虧損額激增至101.63億元,同比增長了近十倍。
在此背景下,9月9日,此次反傾銷調查的啟動,是中國商務部針對加拿大政府近日宣布對華電動汽車、鋼鋁產品加徵關稅等措施的回應。中國商務部於9月3日宣布了多項反制措施,包括對加拿大進口油菜籽發起反傾銷調查、依國內產業要求對相關化工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以及將相關爭議提交至世界貿易組織/WTO解決。
隨着中國商務部進一步釆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護中企的合法權益。去年,中國在世貿組織提起訴訟,針對加拿大擬對中國電動汽車和鋼鋁制品徵收附加稅的措施,認為這些措施屬於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嚴重破壞了基於規則的多邊貿易體制。
以上直接導致了中國與加拿大的關系非常緊張。而如今的油菜籽事件,更是引發新一波關系的緊張。
據知情人士透露,過去一個月里,中國買家開始關注從全球第二大油菜籽出口國澳大利亞釆購油菜籽的可能性。由於涉及私人事務,知情人士未透露具體身份,但此舉顯然與本世紀初兩國貿易關系的惡化形成鮮明對比。
目前,中澳兩國的貿易商仍在等待政府批准,以便重新開始油菜籽釆購。這一變化進一步突顯了中國在調整其農業進口結搆過程中,所面臨的外部壓力與戰略轉型。
中國尋求替代供應渠道:澳洲印度或成為新的來源
從中國近几年油菜進口的結搆特徵來看,雖然加拿大仍然是我國菜籽進口的主要來源,但菜籽粕的進口已不再僅僅集中在加拿大與阿聯酋,且從俄羅斯進口的菜油逐年增加,而加拿大的菜油進口則持續下降。
在此背景下,中國貿易商已將目光轉向澳大利亞和印度,力圖建立新的供應渠道。澳大利亞是全球第二大油菜籽出口國,盡管過去因兩國關系緊張導致出口銳減,但目前雙方正在推動恢復貿易。一旦中澳政府批准,交易或將迅速恢復。中國買家近期已開始向澳大利亞出口商詢價,顯現出迫切替代意願。
除澳大利亞外,印度也成為中國爭取的另一重要來源國。印度是全球第二大菜粕出口國,盡管過去因菜粕雜質高、蛋白質含量不穩定而不被中國市場廣泛接受,但近期中國已預訂印度菜粕的試運貨,以測試其市場適用性。印度出口商積極尋求機會恢復對華出口,而印度煉油協會也正游說本國政府,促請中國放寬進口標准。據協會估算,若相關限制放寬,印度每年可向中國出口約50萬噸菜粕,遠高於當前的微量出口規模。
當前僅有三家印度企業具備對華出口菜粕的資格,但在高企的出口動機驅動下,擴展出口規模意願強烈。相比之下,盡管歐盟也是主要菜粕供應者,但其價格遠高於印度。根據印度煉油協會的數據,歐盟港口每噸報價為332美元,而印度菜粕在坎德拉港的出口價格僅為202美元,具明顯成本優勢。
中國在面對加方供應風險加劇的情況下,正推動油菜籽與菜粕進口來源多元化。中澳、中印貿易關系的改善將成為關鍵變量,未來若新來源穩定,中國有望逐步擺脫對加拿大的高度依賴,增強飼料供應鏈韌性。
在全球地緣政治與貿易格局不斷演變的背景下,農產品供應鏈不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國家糧食安全與產業穩定的戰略命題。中國對油菜籽及其衍生品進口結搆的主動調整,不僅回應了現實的風險挑戰,也標志着其在關鍵原料領域邁向更高自主權和韌性的努力。這一轉向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對不確定國際環境下資源配置方式的深度重搆,預示着未來中國在全球農產品貿易中將以更加多元、靈活且可控的姿態應對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