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RNA技術正引領一場重塑全球健康防線的深刻革命,而加拿大憑藉多年研究累積與創新實力,正站上這場醫療轉型的前沿。
隨著世界免疫週的到來,疫苗的關鍵救命作用再度成為全球關注焦點。在麻疹病例激增、疫苗接種率下滑與疫苗猶豫情緒升高的背後,一場更為深遠的變革正在悄然展開。這場變革有潛力徹底改寫人類對流行病、癌症等重大健康威脅的應對方式。
推動這場變革的核心力量,是RNA技術。而加拿大正處於一個絕佳的位置,有望成為這場健康革命的領航者。
加拿大的RNA革命:從mRNA到saRNA的突破
新冠疫苗的迅速誕生看似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科學突破,實則奠基於長達六十年的研究積累,而其中相當多的關鍵進展是在加拿大完成的。
信使核糖核酸/mRNA是一種體積較大、帶負電荷的分子,容易被人體細胞分解或排斥。為了讓細胞能夠有效吸收這類分子,科學家研發出一種技術,將其封裝在“脂肪泡”中,即脂質奈米顆粒/LNP。
而這項突破性方法由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授彼得·卡利斯/Pieter Cullis及其團隊所創,卡利斯同時也是本文的合著者。
這些封裝好的mRNA一旦進入人體細胞,就會指導細胞製造病毒蛋白質,從而啟動免疫反應。輝瑞/BioNTech和Moderna所推出的疫苗便基於這一技術,並在初期試驗與後續監測中證實具備超過94%的高效保護力與良好的安全性。據估計,光是在2021年,這些疫苗就拯救了近千萬條生命。
如今,全加拿大的研究機構正以這項本土技術為基礎,積極探索RNA疫苗在治療傳染病以外領域,包括癌症與罕見疾病等的應用潛力。
在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布萊克尼實驗室正專注於開發基於自我擴增RNA/saRNA的疫苗與療法。與傳統mRNA相比,saRNA具備多項優勢:由於這類分子能在進入人體細胞後自我複製,因此僅需極低劑量便能引發強烈的免疫反應。
這種技術聽起來或許像是來自科幻情節,但實際上,與mRNA一樣,saRNA的發展已有數十年歷史,並累積了紮實的臨床研究基礎。其低劑量特性不僅有助於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疫苗在全球緊急情境下的可擴展性,同時也可能減輕副作用,降低接種後出現手臂酸痛或短暫請假的機率。
據最新的臨床前研究顯示,saRNA疫苗在小劑量下便能產生更持久的免疫保護。目前,已有多項臨床試驗正在進行,評估該技術在對抗流感、寨卡病毒,甚至癌症等疾病方面的應用潛力。
擴展加拿大本土的RNA疫苗生產能力,不僅是科學領域的戰略重點,更是公共衛生上的緊迫需求與重大的經濟契機。新冠疫情期間,全球供應鏈頻繁中斷,突顯出對海外來源依賴過重所帶來的風險。透過投資本地生產設施,加拿大能夠在未來面對疫情時更迅速、靈活地做出回應。
然而,這項技術的潛力遠不止於傳染病防治。RNA平台最前沿的發展之一,是打造個人化癌症疫苗。這類疫苗能引導免疫系統辨識並攻擊特定腫瘤細胞的突變,為癌症治療開啟新局。
目前,初步臨床試驗結果令人振奮。以mRNA為基礎的癌症疫苗,如Moderna和BioNTech研發的產品,已在黑色素瘤與胰腺癌患者中展現降低復發風險的明顯效果。
加拿大擁有成熟且具創新力的科學研究體系,具備推動下一代療法發展的堅實基礎。強化本國的生物技術基礎設施,不僅能創造高技能的就業機會、帶動經濟發展,也將有助於鞏固加拿大在全球生物經濟中的領導地位。
從危機到產能:RNA技術重塑加拿大健康未來
當COVID-19疫情席捲全球時,mRNA疫苗的迅速研發與部署成為扭轉局勢的關鍵,展現了現代科學在危機中帶來變革性成果的潛力。然而,這場危機同時也揭示了全球與各國內部公共衛生體系中深層的不平等現象。當部分地區獲得即時保護,另一些社群卻因資源短缺與後勤障礙被迫等待。若缺乏配套的基礎建設與公平分配機制,再先進的科技也無法真正發揮應有的公共價值。
儘管加拿大在疫苗研發方面擁有世界領先的研究能力,過去幾十年卻因為缺乏本土生產設施,無法即時將研究成果轉化為應對危機的實際產品。
疫情期間,加拿大不得不依賴國外疫苗供應,導致接種時程受限。如今,聯邦政府已投入數十億元在加拿大多地興建RNA疫苗製造廠,試圖補上這項戰略性缺口。然而,要讓這些設施發揮持久影響力,單靠一次性投資是不夠的,還需有連續性的政策承諾與資源投入,確保研發、生產與分發鏈條能持續運作並擴展。
此外,在推動技術發展與設施建設的同時,公平可及性必須始終作為核心原則。農村與偏遠地區、原住民與弱勢社區,長期以來在公共衛生資源的分配上處於不利位置。他們面臨的不僅是交通與物流挑戰,還包括語言、文化與信任上的隔閡。加拿大公共衛生署早已指出,若不與這些社區共同設計解決方案,任何疫苗部署計畫都可能在落地過程中遭遇阻力。因此,公平不應只是理想,而應成為政策與執行的起點。
世界免疫週,同時也在提醒大眾,免疫科技如何拯救生命的時刻,這同時也是反思與展望的契機。加拿大已擁有許多關鍵優勢,包括數十年在RNA技術上的研究積累、強大的創業與學術網絡,以及愈來愈完善的生技基礎設施。若能整合這些資源並維持長期投入,加拿大完全有能力成為全球RNA創新與疫苗主權的領航者。
RNA技術的潛力不僅限於流行病防控。mRNA與自擴增RNA平台正快速擴展至個人化醫療領域,特別是在癌症治療方面顯現希望。這些新型疫苗能針對患者體內獨特的腫瘤突變,激發精準的免疫反應。在多項早期臨床試驗中,這類個人化癌症疫苗已顯示降低復發風險的能力,未來更有望拓展至多種難治性疾病。加拿大的研究團隊已積極參與這場醫療革命,未來將扮演關鍵角色。
但有專家對此指出,要真正發揮RNA科技的潛力,需要一個穩健而協調的政策環境。包括臨床試驗審批、知識產權、國內採購與公私協力機制在內的整體政策架構,必須同步調整,避免創新受限於行政與制度壁壘。此外,這也需要跨部門合作,不僅是健康與科學領域,更應涵蓋教育、產業與原住民事務,確保每個人都能公平分享科技進展的成果。
與此同時,另一個不容忽視的挑戰是疫苗信心的流失。即便是歷史悠久、成效確立的疫苗,如麻疹、腮腺炎與德國麻疹/MMR疫苗,也因假訊息與社群媒體擴散而遭遇疑慮。疫情後的調查顯示,即使在教育水平較高的地區,也有越來越多人對疫苗安全性持懷疑態度。這需要更加主動的公共教育與科學溝通,不僅傳遞資訊,更要重建社區與公共衛生體系之間的信任。
今天對RNA技術的投資,代表的不僅是對疫情的應變,也是一項面向未來的公共承諾。若能結合科學創新、制度完善與公平原則,加拿大就不僅能保障自身的醫療韌性,更能為全球健康貢獻可持續、包容的解方。未來的疫苗不只是防禦疾病的工具,也將成為健康平權與科技民主化的重要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