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儘管國際貿易關係複雜且關稅議題持續,美國股市仍受惠於利好經濟數據,上週標普500指數創下歷史新高,展現出強勁韌性與活力。
全球經濟在多重不確定性中尋求平衡之際,金融市場的表現往往成為衡量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標。近期,儘管國際貿易關係錯綜複雜,美國股市卻展現出令人矚目的韌性與活力,一系列關鍵經濟數據的釋放,不僅提振了投資者信心,更推動主要股指攀上新高。
上週,美股市場持續緩步上揚,其中標普500指數上漲約1%,並創下歷史新高。自4月8日觸及低點以來,該指數已累積超過26%的漲幅。這波漲勢主要受惠於一系列利好的經濟數據。上週公布的6月通膨數據符合市場預期,零售銷售額更是超出預期,同時,第二季企業獲利成長也仍有望超越原先的預估。
然而,關稅議題依然是市場關注的焦點。在8月1日新的關稅截止日期,以及潛在的行業關稅生效前,投資者普遍採取觀望態度。儘管如此,即使年初以來關稅稅率已大幅調升,但通膨依然保持在可控範圍內,經濟成長也維持穩定。
經濟數據超預期助推美股創新高
上週,美國股市持續小幅走高,標普500指數和那斯達克指數雙雙創下歷史新高,兩者今年迄今均已實現約7%至8%的漲幅。
金融市場的亮眼表現,主要得益於一系列超出預期的經濟數據,這些數據提振了投資者情緒,幫助市場消除了疑慮。過去一週,我們持續看到積極的經濟數據,包括:
通膨數據符合預期,儘管關稅上調 - 美國6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通膨數據與市場預期相符,整體CPI年增2.7%,略高於預測的2.6%和上個月的2.4%。雖然服裝、家電和家居等部分商品價格有所上漲,但新車和二手車等類別的價格則有所下降。
生產者物價指數/PPI通膨數據低於預期 - 令許多投資者意外的是,6月份生產者物價指數/PPI通膨數據低於預期,此前市場預計關稅上調會在此類別中產生更明顯的影響。整體PPI通膨率為2.3%,低於預測的2.5%和上個月修正後的2.7%。專家們認為,雖然通膨目前仍處於可控狀態,但如果關稅稅率繼續走高,到年底通膨可能攀升至3.0%至3.5%。儘管如此,專家們預計關稅的影響可能只是價格的一次性上漲,通膨率應該會在未來一年開始再次正常化,逐步向聯準會2.0%的目標邁進。

消費者支出依然健康,零售額超出預期。美國6月整體零售額成長了0.6%,遠高於預期的0.1%,也扭轉了上個月-0.9%的跌勢。消費者在汽車、汽車零件以及部分服裝和食品服務上的支出有所增加,不過家居裝飾和家電類別的支出則有所下降,這可能反映了這些領域的價格上漲。值得注意的是,消費對美國GDP的貢獻率約為70%,而這些零售數據表明家庭消費依然保持良好勢頭。
標普500指數成分股公司第二季獲利有望超出預期。隨著第二季財報季上週正式拉開序幕,迄今為止,各公司的業績表現亮眼。約有12%的公司已公布財報,其中高達86%的公司業績超出預期,遠高於過去十年75%的平均水平。特別是金融公司,迄今為止帶來了最大的意外收穫,例如摩根大通和高盛等大型銀行都表示,其交易收入和資本市場活動均好於預期。
雖然現在仍處於財報季初期,但需要注意的是,過去幾個月的獲利門檻已經有所降低。第二季獲利成長預期已從年初的約11%下調至6月底的5%。即便如此,專家們預計第二季的獲利成長仍有望超越這個下調後的門檻。展望全年,獲利可能會保持在中高個位數區間。鑑於未來利率可能降低且關稅情勢更加明朗,專家也預期2026年企業獲利可能再次加速,有望達到兩位數成長。

美國6月零售額數據再次印證了消費者支出的持續成長。整體零售額增長了0.6%,遠超市場預期的0.1%,更扭轉了上月-0.9%的跌勢。消費者在汽車、汽車零件、部分服裝和食品服務上的支出有所增加,儘管家居裝飾和家電類別的支出有所下降,這可能反映了這些領域價格的上漲。值得注意的是,鑑於消費對美國GDP的貢獻率約為70%,這些零售數據表明家庭消費依然保持良好勢頭。
隨著第二季企業財報季正式啟動,標普500指數成分股公司的業績表現令人振奮,迄今為止普遍超出預期。已公布財報的約12%公司中,有高達86%的業績表現優於預期,顯著高於過去十年75%的平均水平。其中,金融公司帶來了最大的驚喜,摩根大通和高盛等大型銀行報告交易收入和資本市場活動均好於預期。
雖然財報季尚處初期,但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幾個月的獲利預期門檻已有所降低,第二季獲利成長預期已從年初的約11%下調至6月底的5%。即便如此,專家們預計第二季的獲利成長仍有望超越這個下調後的門檻。展望全年,獲利可能會維持在中高個位數區間。鑑於利率未來可能調降且關稅情勢更加明朗,專家們也預期2026年企業獲利可能再次加速,有望實現兩位數成長。

儘管關稅稅率有所上調,但尚未觀察到其對通膨產生顯著影響,也未見其對消費或整體經濟造成過大衝擊。這背後的原因可能有多方面:
多方承擔關稅成本 - 關稅稅率的提高已被供應鏈上的多個環節所吸收。這包括了出口商承擔部分成本、企業吸收更高的生產費用,以及僅有部分成本被轉嫁給最終消費者。這種分攤機制有效緩衝了關稅對價格的直接衝擊。
企業庫存緩衝效應 - 許多公司可能在關稅上調前,甚至在10%關稅稅率實施之初,便已大量囤積庫存。這種預防性措施使他們能夠在一段時間內繼續以相對穩定的價格向消費者供貨,延緩了成本轉嫁的影響。
能源價格走低提供對沖 - 今年以來,石油和能源價格的走低也為經濟提供了對沖。例如,西德州中級原油/WTI價格基本維持在每桶60至70美元區間,這有效降低了消費者的燃油成本和企業的能源開支,部分抵消了關稅帶來的潛在通膨壓力。
貿易談判的積極信號 - 投資者同時也關注著正在進行的貿易談判中的一些正面因素。上週,美國政府宣布可能放鬆出口限制,這將允許像英偉達這類公司再次向中國銷售某些人工智能AI半導體晶片,為科技產業帶來利好。
供應鏈多元化與新合作機會 - 此外,蘋果等公司已積極尋求與中國以外的供應商達成稀土磁鐵(電子產品製造必不可少的材料)的交易。與越南和印尼等國家正在進行的交易和談判,也有助於確保在中國以外找到替代的供應鏈選項,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
因此,美國政府對貿易和關稅的持續關注,從長遠來看,可能會有助於推動各國市場對美國商品更加開放,促進全球供應鏈的多元化,並逐步降低關稅和非關稅貿易壁壘,為未來的經濟穩定和成長奠定基礎。
佈局下半年增長契機
總體而言,股市似乎已成功克服了4月初因關稅大幅上調威脅而引發的恐慌與不確定性高峰。自那以來,投資者見證了關稅上調的延遲,以及通膨和經濟數據所展現的韌性。
展望未來,專家們預計市場不會繼續直線上漲,特別是即將迎來季節性波動的8月和9月。隨著8月1日關稅截止日期的臨近,市場還需消化更多關稅相關消息。這可能意味著許多貿易夥伴將面臨新的、甚至更高的關稅,屆時企業和出口夥伴或許會更不願意承擔這些不斷攀升的成本。因此,可能會看到價格上漲,消費在下半年降溫。所有這些因素都可能在未來幾週引發市場波動。
然而,專家認為投資者依然可以保持信心,因為最壞的情況,即高關稅、貿易談判毫無進展以及通膨失控發生的可能性不大。此外,展望今年底和2026年,預期物價和通膨將再次企穩,聯準會將啟動降息,同時美國稅收法案也將帶來一些刺激措施。
因此,專家們相信投資者可以利用市場回調和波動的機會,來佈局更為穩定的市場環境,並為未來一年的重新加速成長做好準備。專家持續看好美國大盤股和中盤股,並建議關注成長和價值板塊,包括非必需消費品、金融和醫療保健。
專家相信投資者可以利用市場回調和波動的機會,來佈局更為穩定的市場環境,並為未來一年的重新加速成長做好準備。有專家表示,持續看好美國大盤股和中盤股,並建議關注成長和價值板塊,包括非必需消費品、金融和醫療保健。面對全球經濟的複雜變局,持續監測關鍵數據、審慎評估潛在風險並靈活調整投資策略,將是駕馭市場波動、把握未來成長機會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