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2025年投資市場歷經劇烈震盪與快速反彈,在地緣、政策與經濟多重變數交織下,資產配置的靈活性與前瞻性成為投資關鍵。
進入2025年,投資環境面臨重重挑戰與轉變。全球經濟從疫情與高通膨的陰霾中逐步復甦的同時,又迎來地緣政治緊張、關稅政策動盪與貨幣政策調整交織的局面。在這樣的背景下,投資者愈發關注資產配置策略的靈活性與前瞻性,以因應快速變動的市場節奏並掌握潛在機會。這段時期不僅考驗風險管理能力,也對市場趨勢判斷提出更高要求。
2025年上半年,投資市場歷經波動。政策變動一度使標普500指數下挫近20%,但隨後在貿易緊張局勢緩解與強勁經濟數據的帶動下,標普500於6月底前創下歷史新高。展望仍充滿變數的下半年,專家建議聚焦三大核心主題與對應的投資機會,以掌握趨勢、迎接挑戰。
成長放緩但方向不變
2025年上半年,政策環境充滿變數。美國於4月初宣布大規模加徵關稅,將有效關稅稅率自2024年底的2.3%大幅調升至逾25%,引發對經濟衰退的廣泛擔憂。隨著後續貿易緊張局勢逐步緩和,有效稅率回落至約15%。目前市場聚焦於7月9日90天關稅暫停期屆滿前的貿易談判結果,未來關稅可能進一步下調。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上週與越南達成協議,將先前宣布的46%高關稅下修至20%(針對非原產於越南的轉口商品則徵收40%),顯示近期貿易政策略有緩和。
儘管目前關稅壓力已有所舒緩,但其仍是美國政府政策核心之一,且與近年相比仍處於相對高位。雖然通膨目前已基本受控,但隨著企業去庫存與成本轉嫁效應逐漸顯現,下半年關稅的影響恐將轉化為消費品價格上漲,不僅削弱家庭實質購買力,也可能壓縮企業利潤,對整體經濟活動造成潛在壓力。
儘管如此,近期經濟數據展現出相對韌性,主要來自穩健(儘管略為放緩)的勞動市場。上週公布的6月非農就業新增14.7萬人,高於市場預期的11.8萬人。同時失業率回落至4.1%,初領失業金人數亦降至六週新低的23.3萬,顯示就業市場仍具支撐經濟的能力。

此外,擬議中的“一攬子美麗法案”/OBBA旨在延長2017年實施的減稅政策,並增設針對小費收入、加班工資與年長者的稅收減免措施。基於這些政策支撐,儘管短期內經濟成長可能放緩,專家們認為2026年有望迎來再度加速。整體而言,溫和的財政刺激與寬鬆貨幣環境應能為經濟活動與企業獲利提供有力支撐。
雖然美國經濟動能正逐步放緩,但專家們不認為這將演變為全面停滯。在當前環境下,股市的投資前景優於債市,因此建議投資者提高對美國大型與中型股的配置,同時減碼國際債券與美國高收益債。
在產業配置方面,建議在防禦型、景氣循環型與成長型產業間維持均衡佈局,因為部分專家預期2025年的產業領先格局將持續分化。具體來說,建議增持金融、醫療保健與非必需消費品板塊,相對減持必需消費品與原物料類股。
美國股市追趕國際股市
自2010年以來,美國經濟成長表現優於多數已開發國家,使美股在過去15年中有12年跑贏國際市場。然而,這一優勢在2025年上半年出現逆轉,國際股市,特別是歐洲市場,領先上漲。受到德國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及歐洲央行進一步降息的推動,歐洲股市走強,並帶動區域經濟成長預期上調。相對而言,美國近期的政策調整可能在短期內抑制經濟擴張,導致美國相對優勢收窄。
儘管美國與其他市場間的成長差距正在縮小,但美國企業的獲利能力仍預期將優於全球同業。有專家認為,未來美國企業利潤的成長動能將更加明顯,主因包括人工智能AI技術的應用紅利與更具支持性的政策環境。反觀國際市場,關稅政策可能限制海外商品需求,對國際企業獲利構成壓力,進而影響其市場表現。

美元大幅走弱是上半年國際貨幣表現優異的另一個關鍵驅動因素,由於美國經濟成長放緩以及對美元全球主導地位的擔憂,美元指數下跌逾10% 。然而,專家們認為美元短期內可能會獲得一些支撐。美國債券殖利率仍高於大多數已開發市場,尤其是日本和許多歐元區國家。此外,專家們認為短期內沒有可行的美元替代貨幣,美元仍將維持其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然而,從長期來看,美元在經歷了15年的上漲趨勢後可能會走弱,這凸顯了全球資產多元化的重要性。

上半年國際股市的亮眼表現再次突顯了在多元化投資組合中保留國際曝險的重要性。然而,從短期前景來看,專家們認為美國市場具備更具吸引力的投資機會。因此,建議投資人適度減碼已開發市場的大型國際股票,並將資金配置轉向美國的大盤與中型股。
有專家認為,推動國際市場上漲的多數利多因素已大致反映於當前股價中,而美國企業強勁且具持續性的獲利表現,有望成為美股的重要支撐力。此外,美元短期內可能企穩,將削弱貨幣因素對國際投資回報的正面效應。
聯準會秋季恢復降息
專家們仍預期10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將主要維持在4%至4.5%的區間內震盪。儘管短期內可能出現突破該區間的情況,但市場的上下行動能皆有限,形成一定壓制。
儘管上半年通膨意外趨緩,聯準會仍選擇按兵不動,持續觀察關稅對經濟與物價的實際影響。在6月會議中,FOMC最新點陣圖顯示,多數委員仍預測2025年將降息兩次,與3月預期持平。而對2026年的展望則較為保守,預期僅降息一次(低於原本預估的兩次),並計劃於2027年再降一次息,顯示政策寬鬆節奏將更為謹慎。
有專家認為,關稅可能引發的滯脹風險,即通膨升溫與經濟成長放緩並存,將使決策難度加劇。然而,專家們預計聯準會將於今秋開始降息,這將可能對中長期債券殖利率帶來下行壓力。

聯準會的寬鬆政策雖可能壓低債券殖利率,但市場對美國財政赤字擴大的擔憂,則構成潛在的上行壓力。根據預估,擬議中的稅收改革法案未來十年將使國家債務增加4.1兆美元(含利息),使聯邦債務佔GDP的比重可能從目前的約100%升至130%。隨著債務水準攀升,投資人可能要求更高的報酬率來反映更大的信用風險,特別是在長天期債券方面。
在此背景下,專家們建議投資人降低固定收益資產的配置,尤其是殖利率偏低的國際債券,以及風險報酬比下滑的美國高收益債券。儘管美國高收益債的利差仍處於歷史低位,有部分專家仍認為相較之下美國股票具備更具吸引力的回報潛力。
針對美國投資級債券,專家們建議投資人適度延長投資久期,並聚焦於7至10年期的中長期債券。這一區段有助於鎖定較高收益率,同時較不容易受到預算赤字惡化與債務負擔升高的影響,相較於短期債券與30年期超長債更具平衡性與防禦力。
下半年維持穩定投資
儘管不確定性依然存在,但堅韌的經濟數據、緩和的貿易緊張局勢以及潛在的貨幣和財政政策支持,為謹慎樂觀提供了理由。投資者可能受益於在成長和價值領域保持多元化,同時將投資組合向美國股票傾斜。在美國投資等級債券中,專家們認為適度延長久期,重點關注7至10年期債券具有價值。隨著情勢的發展,維持一個高度多元化、注重機會的投資組合,可以幫助投資者抓住機遇,應對市場波動,同時確保實現其財務目標。
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投資人不僅需要關注短期風險,更應培養長線思維與靈活應變的策略能力。2025年下半場的投資挑戰或許仍充滿未知,但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轉折點,審慎與果敢的配置將成為穿越周期、累積資產的關鍵。透過對政策走向的前瞻判斷、對全球趨勢的深度理解,以及對資產多元化的堅持,投資者將能在不確定性中找準方向,穩健推進財富增長的長遠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