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生成式AI推動算力需求激增,促使科技巨頭跨界投資核能,推動能源結搆轉型與低碳未來。
隨着生成式AI對龐大算力的需求愈發強烈,科技巨頭們對電力的渴求日益迫切。英偉達旗下的創投部門NVentures向比爾·蓋茨創立的核能公司TerraPower注資,彰顯了其積極擁抱核能發展的決心。
科技巨頭與能源企業的跨界合作,正引領一場新型能源革命,而核能技朮的創新與商業化進程則成為這場變革的關鍵動力。
英偉達攜手加速核能商用
近日,英偉達通過旗下創投部門NVentures,與比爾·蓋茨及HD Hyundai攜手籌集6.5億美元,支持核能初創企業TerraPower的發展。
TerraPower由蓋茨於2006年創立,專注於小型模塊化反應堆/SMR技朮,致力於實現核能的標准化、小型化和規模化。該公司目前在懷俄明州建設一座345兆瓦的液態鈉冷卻核電廠,并釆用熔鹽儲存系統存儲多達1千兆瓦的余熱,以備后續使用。這一核電項目屬於美國能源部先進反應器示范計划,旨在推動下一代清潔且可靠的能源發展。
早在今年初,TerraPower執行長Chris Levesque已對外透露,正在美國懷俄明州一座即將退役的燃煤電廠附近建造其首座小型模組化核反應堆。目前,與核子管理委員會的許可審查程序已提前完成,預計在2030年前可以正式運轉。
NVentures公司副總裁Mohamed Siddeek表示,TerraPower的小型核反應堆技術能提供創新且無碳的解決方案。分裂原子獲取能量相當吸引,因為這技術不會產生碳排放,並且能全天候運作,適合滿足全球AI運算對能源的需求,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事實上,這并非科技巨頭首次涉足核電領域,其他企業也積極布局相關項目。例如,甲骨文已獲批建造三座小型反應堆,為其人工智能數據中心提供總計1千兆瓦電力、微軟計划重啟三哩島核電站、谷歌與Kairos簽訂七座SMR協議以支持運營、亞馬遜則投資三家能源公司,其中兩家與核反應堆合作,確保未來電力需求。此外,Meta相對較晚進入核能領域,直至去年年底才推出核能解決方案。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曾表示,隨着AI GPU瓶頸緩解,性能不足成為限制AI發展的關鍵因素。
目前,懷俄明州Natrium核電廠的非核部分已開始建設,但仍未獲得美國核管理委員會/NRC批准,核反應堆部分尚未動工。預計該批准將在2026年獲得,發電設施則計划於2030年投入使用。
另一個正在建設的項目是Kairos公司在田納西州橡樹嶺的Hermes非動力示范反應堆,該反應堆釆用熔融氟化鹽冷卻,產生約35兆瓦熱能,但不發電。該試驗工廠旨在驗證技朮安全性和可行性,為未來發電做准備。
此外,核電行業的傳統巨頭西屋電氣/Westinghouse也積極推廣SMR技朮,推出了eVinci微型核反應堆。這種裝置設計緊湊,可裝載在半掛卡車后部,現場獨立部署,設計目標為連續運行八年無需更換燃料,燃料耗盡后可迅速更換反應堆,最大限度減少停機時間,確保穩定供電。
儘管特朗普政府曾大力支持傳統石化能源,對風能、太陽能與生物能源等清潔能源政策造成阻礙,核能作為穩定且高效的能源形式,仍持續獲得美國兩黨的廣泛支持。核能在能源轉型中的重要性逐漸顯現,成為促進國家能源安全與減碳目標的關鍵力量。
與此同時,人工智能AI技術的高速發展帶來龐大且持續增長的電力需求,推動科技產業尋求更加穩定且綠色的能源解決方案。AI數據中心和高效能運算系統對電力依賴日益加深,讓傳統電網面臨巨大壓力,促使企業將目光投向先進核能等新型能源技術。
AI驅動下的能源創新與可持續發展
最近,TerraPower完成6.5億美元融資,成為核能產業最新的焦點。除了創辦人比爾·蓋茲的持續增持,韓國現代重工等的加入,彰顯出科技與能源產業的跨界合作正逐漸深化。這筆資金將加快Natrium先進核反應爐在懷俄明州示範項目的建設步伐。
TerraPower致力於第四代核電技術的研發,Natrium系統結合液態鈉冷卻技術與熔鹽儲能功能,提升核電的安全性和調節能力。這種創新技術有望解決傳統核能在靈活性和儲能方面的不足,對推動能源系統的低碳轉型和提升供電穩定性具有重要意義。
如今,英偉達此次投資不僅代表AI產業資本向能源基礎設施擴展,更反映科技巨頭對綠色能源與數據中心能源需求結合的新興趨勢。隨著數據中心規模不斷擴大,如何確保能源供應的穩定與環保成為業界共同關注的核心議題。
產業分析師認為,AI伺服器與高效能運算系統對電力的依賴程度激增,是驅動科技企業加碼清潔能源投資的根本動力。英偉達透過NVentures投資核能創新,意在從根本上改善中長期AI基礎設施的能源供應結構,提升競爭力與可持續發展能力。
這股跨界融合的浪潮,不僅體現出能源與科技的深度耦合,更揭示出未來數字經濟對綠色能源轉型的迫切需求。隨著核能技術持續推陳出新,結合AI技術加速數據中心的智能化管理,未來能源生態將更加智能、高效且低碳。這不僅標誌着能源革命的新篇章,也為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注入強大動力。當科技與能源深度融合,未來綠色智慧社會的藍圖正逐步清晰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