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日本政府斥資1000億日元,推出吸引海外頂尖科研人才的計划,旨在加強本國在人工智能、半導體等關鍵科技領域的競爭力,并應對全球科學人才爭奪的激烈態勢。
在全球科技迅速發展的浪潮中,人才成為推動創新和經濟競爭力的核心資源。各國紛紛制定策略,爭奪那些擁有前瞻性研究能力和技朮專長的頂尖科學家和工程師,以期在人工智能、半導體等關鍵領域占據領先地位。
日本公布一項大膽舉措,推出了一項總額達1000億日元(約合7億美元)的綜合政策方案,旨在吸引全球頂尖國際研究人員,推動全球創新領導格局的戰略性重塑。
日本推出高額基金吸引科研精英
近日,日本政府致力於打造優質的研究環境,推出總額高達1000億日元(約合7億美元)的計劃,目標吸引來自海外的優秀科研人才,特別是那些在特朗普政府時期因資金削減和簽證限制收緊而離開美國的人才。這項由日本科學技朮政策大臣木內實/Minoru Kiuchi在東京發布的公告,使日本成為專家們所稱的“前所未有的國際科研人才競爭”中的最新參與者。
在特朗普政府期間,美國科學經費遭大幅削減,包括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和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的預算,且削弱了多元化和平等相關項目。此外,特朗普政府對學術界的敵對態度,包括削減科學經費、限制學術自由,以及針對多元化和平等努力等。
雖然美國憑借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和哈佛大學等頂尖機搆,依舊是全球科研中心,但政治干預和對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等科研機搆預算的削減,使得美國在人才競爭中出現弱點,迅速被競爭對手國家利用。
日本政府希望藉此吸引那些對美國現狀感到不滿的研究人員,特別是在人工智能、半導體等關鍵領域的專家。此舉反映了全球在人工智能AI、半導體等高科技領域搶奪頂尖人才日益激烈的競爭。雖然這些政策不僅針對美國研究人員,但美國學者被視為重點對象。
日本經濟安全保障大臣兼科學技術政策國務大臣表示,“我們將全力以赴,讓日本成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研究人員目的地。”此政策將資助多項計劃,例如仙台東北大學將投入約300億日圓(約2.08億美元),計劃從日本國內外招募約500名研究人才。同時,日本政府通過成立於2022年的Rapidus公司投入數十億美元,啟動先進矽片製造計劃,有望推動日本吸引半導體領域人才。
在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人才已成為國家競爭力的核心資源,全球范圍內掀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科研人才爭奪戰。正是在這一背景下,不僅改變了科研資源的地理分布,也加速了全球創新版圖的重搆。
人才爭奪重塑全球科技格局
實際上,在日本推動此計劃之前,全球不同國家已經有類似的計划。
歐盟委員會於五月宣布“Choose Europe/選擇歐洲”計劃,旨在通過吸引研究人員移居歐洲,將歐洲打造為科學重鎮。該計劃預算達5億歐元(約5.7億美元),涵蓋2025至2027年,目標成為全球研究、創新與學術自由的中心。歐盟委員會主席烏蘇拉·馮德萊恩強調,這將提升歐洲的科研競爭力。而英國方面,議會科學、創新與技術委員會向科學大臣帕特里克·瓦蘭斯勳爵建議加強招募不滿美國現狀的學者。
此外,加拿大最大健康研究機搆承諾投入3000萬美元,從美國及其他地區引進100名早期職業科學家。澳大利亞也啟動專門計划,吸引美國研究人員及鼓勵海外澳大利亞人才回國。北歐國家更是積極出擊,挪威計划投入1億挪威克朗用於國際招聘,丹麥加速填補200個研究崗位,瑞典大學同樣大力吸納美國學者。
儘管日本近年努力推廣科學技術研究,但根據教育部研究機構的報告指出,日本在高被引科研論文數量上位居全球第13位,尚未取得突破性提升。這一重塑科學領導地位的緊迫性,也推動了這場改革。
此次人才引進計划重點瞄准人工智能、量子技朮和半導體等被視為未來經濟競爭核心的領域。日本此舉正值全球科學人才爭奪進入“百年一遇”的關鍵階段。一位專家對此指出,“能成功吸引頂尖研究人才的國家,將在未來的創新生態系統中占據主導地位。”
對於投資者而言,這一人才重分布預示着深遠的變革與潛在的長期投資機遇。頂尖人才遷移往往帶來商業突破與風險資本涌入。圍繞這些人才形成的創新生態系統,在未來十年極可能創造巨大的投資價值。
在全球人才爭奪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這筆1000億日元投資不僅僅是吸引個人人才,更是日本試圖在全球創新生態系統中實現戰略重塑的象徵。在科研人才日益流向最支持性環境而非傳統強國的當下,日本此舉或將開啟全球科研領導格局的深刻變革,未來几十年或將重塑全球創新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