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Ilya Sutskever在“消失”240天后於多倫多大學公開露面,獲頒榮譽博士并發表演講,呼吁社會正視AI即將全面改變人類工作的深刻變革。
近日,在多倫多大學的畢業典禮上,Ilya Sutskever獲得了榮譽理學博士學位,并發表了一場關於人工智能未來的深刻演講。作為OpenAI的前高管和人工智能領域的先驅,這也是他在“消失”240天后首次公開亮相。在此之前,他的社交平台X停留在一條祝賀諾貝爾獎得主的貼文和一則創業官宣,之后便沉寂無聲。
曾夢想打造類人計算機的Ilya Sutskever,在演講中暢談了AI將學會人類所有事情的未來,探討了AI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并強調了面對這一變革的重要性。
OpenAI關鍵人物:Ilya Sutskever是誰?
自從去年宣布離開OpenAI以來,Ilya Sutskever便鮮少出現在公眾視野,社交媒體也几乎處於停更狀態,引發外界頻頻追問,“Ilya Sutskever到底去哪兒了?”他所創立的新公司Safe Superintelligence Inc.(簡稱SSI)同樣保持高度神秘,僅透露其核心使命是打造一個強大且絕對安全的超級智能系統,細節卻始終模糊不清。
2012年,Ilya Sutskever與導師Geoffrey Hinton及另一位研究生Alex Krizhevsky共同開發了划時代的卷積神經網絡模型AlexNet。該模型在圖像識別任務中的表現遠超當時所有主流方法,其驚人的准確率几乎在一夜之間顛覆了整個人工智能領域,成為深度學習浪潮的催化劑。
隨后,Ilya Sutskever加入Hinton創辦的DNNResearch,這家公司后來被Google收購。他成為Google Brain的研究科學家,并在多個AI里程碑式項目中發揮關鍵作用。其中包括支持AlphaGo的深度神經網絡訓練,使其成功在圍棋中擊敗人類職業棋手。此外,他還參與開發了“序列到序列模型”/Sequence-to-Sequence,這成為現代機器翻譯系統的核心架搆。
在多倫多大學求學期間,Ilya Sutskever參與了一項研究項目,開發出一套能夠使用神經網絡,一種受人腦結搆啟發的計算模型來學習語言并生成文字的程序。這項早期成果可被視為ChatGPT的雛形。
2015年,Ilya Sutskever聯合創立了OpenAI,并出任研究總監,后晉升為首席科學家。在他的領導下,OpenAI推出了一系列大型語言模型,為ChatGPT奠定了技朮基礎。如今,ChatGPT已被全球數以億計用戶用於起草郵件、查找食譜、編程等各類任務,成為生成式AI的代表作。此外,他也主導了多個專注於復雜推理任務的大型模型研發,是推動人工智能進一步進化的核心人物之一。
2024年,OpenAI內部權力斗爭爆發,Ilya Sutskever與聯合創始人們試圖罷免CEO山姆·奧特曼,最終“兵變”失敗,奧特曼強勢回歸,局勢迅速逆轉。在那之后,他選擇離開,并轉而踏上新的創業之路。SSI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一家以“安全”為第一要務、專注於搆建超級智能的初創公司。
如今,這位被譽為AI世界中最具神秘氣質的人,雖然尚未發布任何產品或模型,僅憑一個極簡官網和他的個人聲望,便吸引了超過30億美元的融資,公司估值一舉突破300億美元,成為硅谷科技圈最受矚目的“隱形巨獸”。
從共同撰寫划時代的研究論文,到聯合創立開發出ChatGPT的機搆,Ilya對人工智能的發展軌跡及其負責任使用的全球討論產生了深遠影響。鮮有人像他一樣,在技朮突破與倫理邊界之間,扮演如此關鍵的角色。
實際上,早在少年時期,Ilya就立志要創造擁有類人智能的計算機。生於俄羅斯、成長於以色列,他在五歲時第一次接觸電腦便被深深吸引,隨后隨家人移民加拿大,在這里踏上了真正的科研之路。
多倫多大學見證了他科研夢想的起點與延續。從2002年起,他先后在此獲得數學理學學士、計算機科學碩士與博士學位,并在2025年榮膺榮譽理學博士,這是他在這所大學獲得的第四個學位。几乎就在二十年前的同一天,他也曾在同一個大廳領取他的第一個學位。
回憶起在多大的十年時光,Ilya Sutskever滿懷感激。他表示,能在這里專注鑽研熱愛的方向、成長為真正的研究者,是一生難得的幸運。更重要的是,他有機會在導師Geoffrey Hinton指導下深造,Hinto不僅是深度學習的奠基人,也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貴人之一。在求學期間,他所參與的人工智能研究已處於全球前沿,其團隊提出的許多搆想具有顛覆性,研究工作也被譽為當時最令人振奮的突破之一。此次授予的榮譽學位,正是對他作為計算機科學家和AI先鋒所作出的基礎性貢獻與全球影響的高度肯定,同時也表彰他在推動人工智能安全與負責任發展方面的不懈努力。
學位授予儀式后,Ilya Sutskever在多倫多大學發表了一場簡短卻引人深思的演講。他指出,人類正處於曆史上最不尋常的時期:人工智能時代。未來,AI可能會接管所有人類的工作,這既是前所未有的挑戰,也孕育着巨大的機遇。他呼吁所有人都應主動關注AI的演進,建立起對其能力的直覺認知,并為這場深刻的社會變革做好准備,因為無論人們是否做好了准備,AI都終將深刻重塑我們的生活方式。
盡管整場演講僅約十分鐘,但其中不乏對未來的深刻憂思。他坦言,AI的發展速度遠超多數人的想象,而社會的適應能力卻嚴重滯后。甚至連他自己,也很難在情感上真正接受即將發生的轉變之劇烈與徹底。但變革終將到來,拒絕并不能減緩它的腳步。以下是演講的精彩重點內容。
培養好心態:不為過往懊悔,只為當下努力
在這場畢業典禮上,Ilya Sutskever遵循慣例,試圖為即將步入人生新階段的畢業生們留下几句可資借鑒的建議。但他坦言,這次演講會略有不同。他并未選擇分享宏大的哲理或復雜的人生箴言,而是聚焦於一種簡單卻重要的心態:接受現實,不沉溺於后悔,而是專注於改善當下的局面。
他指出,這種心態看似容易理解,實則難以踐行。許多人在面對錯誤決策或不幸遭遇時,容易陷入反復咀嚼與懊惱之中,甚至長時間困於對不公命運的情緒反應中,白白耗費精力與時間。與之相比,若能問自己一句:“既然如此,下一步我該如何做出最好的選擇?”往往會更具建設性,也更能引導個人走出困局。
Ilya Sutskever分享了自己的觀察與親身體驗。每當他真正實踐這一思維方式,事情往往會向好的方向發展。但他也毫不避諱地承認,這絕非輕而易舉,而是一場持續的內在斗爭,一次次與自我情緒較量的過程。能夠持續保持這樣的心態,本身就是一種深刻的自律。
他將這個理念帶入畢業演講,是希望台下的聽眾中,有人能在未來的人生旅途中真正領悟并應用它。因為在面對復雜、不可預測的現實世界時,這種以當下為起點、以行動為導向的思維方式,往往比單純的反思或抱怨更有力量。
與此同時,他也借此機會提醒自己:在這場快速演進、充滿未知的人工智能AI時代,情緒與理智之間的平衡變得尤為重要。而保持這種專注當下、理性應對的心態,或許正是面對未來最大變局時,最值得堅持的信念之一。
AI將無所不能:能完成我們做的所有事情
在談及當今AI的發展時,Ilya Sutskever指出,人們可以通過瀏覽社交媒體平台(例如 Twitter/X),初步了解AI目前能做什么、人們對其反應如何。這些信息會激發一個基本直覺:哪些技能在未來仍然重要,哪些技能可能會逐漸失去價值。於是,關於人工智能將如何影響人類工作與職業路徑的問題,便自然而然浮現。
他強調,當前人類面臨的真正挑戰不僅僅是職業變動,而是一次前所未有、極其嚴峻的技朮變革。我們所處的時代與以往截然不同:人工智能正在成為現實,人們已經開始與計算機對話,且對方能夠理解并回應。這在過去是不可能的。如今,AI不僅能聽懂人類語言、做出語音回應,甚至能夠編寫代碼。雖然AI仍存在不少局限,但它的進步速度已足夠令人警醒。
在他看來,雖然AI在許多方面尚需“追趕”,但當前的能力已足以讓人開始認真思考其未來走向。他指出,無論預測是三年、五年還是十年,几乎可以確定的是,AI將持續快速進步。
他認為,AI將能完成所有人類能完成的任務:不僅是部分任務,而是全部。無論是誰掌握的技能,AI理論上都能學會。其信念來源於這樣一個推理,人類智能源於大腦這一生物計算機,而數字計算機則有潛力復制這些功能。因此,AI的“全能”未來,并非幻想,而是具有邏輯基礎的推演。
暢想未來:人類該如何定義自己?
Ilya Sutskever進一步提出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當計算機可以完成人類所有工作時,人類社會將如何演變?這是一個既龐大又戲劇性的議題。一旦這種情況發生,人們可能會感到不安。但更大的問題是,我們將如何使用這些AI?是用於增加產出、推動經濟發展、加快科技創新,還是持續訓練更多AI?
他認為,在這樣的趨勢下,科技進步的速度將在一定時期內變得極其迅猛。這類劇烈而極端的變化,往往難以在情感層面被真正接受,即便是他自己,也在努力適應這一可能的未來。但從邏輯上講,這種未來是極有可能實現的。
此外,他借用一句政治領域的名言說,“你或許對政治不感興趣,但政治一定會對你感興趣。” 我認為,這句話用在人工智能上,其分量要重上千百倍。
他認為,只要人們親自觀察和使用當今最先進的AI,就會逐漸獲得對其能力的直覺認知。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直覺會越來越強,AI所帶來的未來圖景將從抽象設想變成具體現實。他強調,所有論文與理論都無法取代親身體驗所帶來的認知沖擊。
在演講的最后,他提到一個即將成為核心的問題:當AI足夠強大、足夠聰明時,人類如何確保它們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他坦言,動去理解AI的力量,而不是選擇忽視它。只有這樣,當我們必須直面這些挑戰時,我們才能激發出克服它們所必需的勇氣與能量。
在Ilya Sutskever看來,AI所帶來的變革,是人類曆史上最深刻的挑戰,也是可能帶來最大回報的機會。無論你是否願意,你的人生都將被人工智能深刻地塑造。因此,關注它、理解它,并為你將要解決的那些重大問題積蓄能量,這將是至關重要之事。人工智能帶來的挑戰,可以說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挑戰,而戰勝這個挑戰,也將為我們帶來最大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