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近年來全球經濟不確定加劇、人工智能AI發展迅速,年輕畢業生面臨就業市場嚴峻挑戰,理想與現實差距擴大,許多人陷入長期失業與職業困境。
在全球經濟持續動蕩與人工智能AI技朮迅速發展的雙重夾擊下,“找到一份工作”對年輕人而言,正變得前所未有的艱難。過去,那些象徵穩定與希望的高等教育文憑,如今不再是就業的通行證,而更像是一張尚未兌現的支票。在多重因素疊加的現實之中,新一代勞動力正面臨一場深層次的結搆性挑戰。
加拿大年輕人面臨失業率困境
近日,在加拿大大學的畢業典禮前夕,不少應屆畢業生紛紛反饋,目前仍未能找到與專業對口的工作。甚至其中有部分,考慮繼續升學、攻讀碩士學位,以應對就業危機。
根據加拿大統計局最新公布的第一季數據,除了疫情期間的特殊情況外,15至24歲的畢業生正面臨自1990年代中期以來最嚴峻的就業困境。

2025年,加拿大最年輕的勞動力正面臨一場完美經濟風暴:前几年因移民政策調整,移民人口增長速度超過了就業崗位的擴張。而今年以來,美國貿易戰帶來的經濟不確定性,使得加拿大正步入經濟衰退的邊緣。
對此,專家形容,年輕人失業率就像煤礦中的金絲雀,預示著整體勞動市場可能出現更大問題。她進一步指出,“這是一種早期警示信號。這不僅關乎年輕人能否獲得工作和技能經驗,更關乎他們即將進入的整體結構性支持系統與環境。”
加拿大勞動市場的衝擊與挑戰
近年來,加拿大勞動力市場經歷了不同程度的波動與挑戰。疫情限制解除後,企業紛紛加大招聘力度,經濟逐步回暖,許多年輕人也因此享受到暑期工作機會的增多。然而,由於疫情期間勞動力大幅減少,雇主很快面臨招工困難,職缺難以填補。
為應對勞動力短缺,聯邦政府調整了移民政策,增加了計划以外的移民人口數量,進一步推動了勞動人口的增長。

經濟學家指出,疫情結束后招聘熱情一度高漲,但這一勢頭難以持續。隨着招聘積壓問題逐步緩解,經濟增速開始放緩。自2021年中期爆發的劇烈通脹引發連鎖反應,消費者支出減少,加拿大央行啟動大幅加息周期,企業因經濟信心減弱而推遲招聘。
在負擔能力危機中,不少年輕人紛紛轉為兼職以應對開銷,部分專家擔憂自動化可能減少入門級崗位,但目前缺乏充分數據評估其普遍性。他表示,隨着經濟環境惡化,雇主招聘興趣下降,年輕人就業狀況隨之變差。
更為現實的是,嚴峻的就業形勢迫使一些年輕人不得不為了維持生計而從事與專業不符的工作。數據顯示,年輕畢業生從事只需高中學曆的工作的現象相當普遍。加拿大的研究表明,經濟衰退期間年輕人失業,可能導致多年后持續但非永久性的收入損失,這被稱為“工資疤痕”,且還可能影響個人健康。
20世紀80年代初及90年代初加拿大的經濟衰退曾體現出這種創傷效應,當時年輕人失業率高達18.3%,隨后几年17至24歲群體的實際工資顯著下降。有專家強調,年輕人缺乏機會對美國其他地區同樣不利,“年輕人是寶貴資源,我們需要支持并受益於他們。”而有專家則持不同看法,“我不確定這對經濟的整體影響有多大,因為年輕人在經濟中的角色已更為顯著。”
目前,加拿大聯邦政府為緩解年輕人就業困境,宣布將增加多達6000個暑期工作崗位,試圖為即將步入職場的一代提供更多喘息空間。然而,這一政策只是杯水車薪。如今的失業困境不再僅僅是周期性的陣痛,而是在人工智能加速滲透與企業收縮人力的雙重夾擊下,對整個年輕群體投下的結搆性陰影。
AI與裁員潮共同影響失業困境
近年來,就業寒潮不僅席卷普通行業,也深刻影響着曾被視為“增長引擎”的美國科技產業。從2023年起,裁員潮在硅谷持續蔓延,一大批科技巨頭為削減成本、應對市場壓力,陸續啟動大規模裁員計划。
據相關資料統計,過去18個月內,全球科技大企業累計裁撤超過30萬人。與以往裁員主要集中於后勤與制造崗位不同,此次波及的多為擁有高學曆、具備專業技能的年輕白領,這一變化在就業結搆上帶來了實質性沖擊。
以Google/谷歌為例,該公司本月初在多個部門推出自願離職與裁員計划,涉及“知識與信息”/K&I部門、中央工程部門及營銷、研究等職能團隊。與此同時,今天Amazon/亞馬遜也在公開場合明確表示,未來几年,人工智能的發展將取代部分職能崗位,進一步減少公司員工總數。這預示着科技行業正從“擴張為主”的用人策略轉向更加精細、自動化與成本導向的運營模式,而AI的技朮變革正是其中的重要推手。
對於剛步入職場的年輕人而言,這一轉變無疑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沖擊。過去,科技公司提供的高薪職位和成長機會是許多STEM專業畢業生的理想歸宿,如今卻變成了不穩定與焦慮的源頭。AI對初階分析、編程、文案撰寫等工作的替代效應,正迅速壓縮這些崗位的存在空間,也使得“經驗不足”的應屆生在競爭中愈加邊緣化。
不僅如此,新興科技領域的用人門檻也在不斷上升。隨着AI、機器學習、數據安全等專業賽道的迅速成熟,企業更傾向於尋找經驗丰富、能即刻上手的中高階人才。這導致不少年輕人雖有學曆,卻難以匹配職位要求,進而出現“高學曆低就業”的結搆性失衡現象。甚至在部分崗位上,企業更願意借助外包與AI工具取代固定人力,以規避成本與不確定性。
在這樣的背景下,許多年輕人開始重新評估職業路徑,思考如何在不斷演化的職場中保持自身的價值與競爭力。在這樣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年輕人的就業困境不僅是個體命運的波動,更是整個社會結搆與經濟模式轉型的鏡像。